【财联社】(研究员 孙诗宇)
2018年以来,教育行业政策频出,政策监管进入新常态,给市场带来了想象不到的冲击与变化。同时资本市场风起云涌、资本博弈,大量教育企业都选择今年上市,一时之间百花齐放。
教育行业有抗周期性,但其受政策监管的也极为明显,2018年教育领域监管持续升级,从几大关键性政策的出台来看,涉及的范围较广、影响巨大。
2018年教育行业刮起上市热,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已经上市和谋求上市的教育企业达27家。同时企业更偏爱港股和美股,港股上市教育企业数量达8家,还有大量企业正在排队,美股也有5家。
图|2018年各地上市企业
上市的教育企业业务也是“百花齐放”,包括K12教育辅导、在线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教育软硬件、母婴平台等,涵盖了教育的各个方面。
虽然市场表面上一片繁荣,但实际却是“冷暖自知”。上市的大批企业股价表现都不及预期,不少公司都迎来破发,如尚德机构、精锐教育、安博教育、希望教育和春来教育上市首日即告破发。以登录美股的尚德机构为例,其股价已跌至2.95美元左右,较上市最高值14.08美元已经下跌约80%,着实是在“寒冬”里。
另外,有较多今年上市的教育企业仍处于亏损之中,主要偏线上教育,比如流利说、沪江和宝宝树,还有尚德机构、安博教育、朴新教育等。其中以宝宝树的亏损最为剧烈,据其招股说明书,已连续3年亏损,累计超21亿元;沪江从2015年至今累计亏损也高达17亿元。
2018年8月,司法部、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在继续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加强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之外,变更了部分核心条例,进一步明确监管方式,对集团化办学、并购等方面做出相关规定。
图|民促法推进过程,来源:国金证券研报
其中,市场对此产生较大争议的集中于第12条,《送审稿》中新增了“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受该政策影响港股市场教育板块随即就出现了全面下跌。截至8月13日收盘,有12支内地教育股下跌,总市值蒸发约355亿港元,其中睿见教育、天立教育、宇华教育跌幅均超过35%。
国金证券认为《送审稿》精神本身主要目的在规范,而不禁止和限制。《送审稿》整体仍然现了国家在鼓励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大方向上,强调对民办教育实施分类管理,并加强监的态度。同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高校板块收购兼并实现快速扩张布局的行业逻辑没有发生变化。
另外,目前《送审稿》的落地实施还存在一定难度,短期内对于教育行业整体和对具体学校的实际经营和长期发展影响有限。
K12课外培训和在线教育近年来发展迅速,2018年也有众多相关企业上市,但是行业政策监管一直不明确。K12课外培训和在线教育业务内容和受众群体高度重合,发布的政策对两者都有很大的影响。
2018年全年对于K12课外培训的政策整改贯穿全年,2月发布了《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和四部门联合专项整治,4月420草案,再到2018年8月发布的《民促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11月发布的《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都对K12课外培训和在线教育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8月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对校外培训机构提出明确要求。对培训场所要求生均面积不低于3平方米,符合国家关于消防、环保、卫生、食品经营等管理规定要求;师资条件方面,,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规范培训行为,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上课时间向教育部备案并公布,严禁组织学科类等级考试,竞赛及排名。
11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应急管理部三部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 《通知》强调,一要加大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二是加快证照办理进度,三要组建备案审核专家团队,四是构建全国统一的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五是强化在线培训监管,按照线下培训机构管理政策,同步规范线上教育培训机构。
可以看出,政策对于教师资格、机构资质等目前众多教育企业薄弱的环节都提出了要求,这对众多上市公司的日后发展提出了挑战。以今年准备赴港上市的新东方在线为例,其董事长俞敏洪就曾公开表示新东方的教师近50%没有教师资格证,行业内大部分机构90%的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