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海东
朝鲜10月7-8日召开
最高人民会议全会,进行修宪议程
。但与外界预期不同,朝方公布的修宪结果没有涉及此前金正恩提出的朝韩关系相关修改建议,只是涉及“劳动年龄和选举年龄”的内政问题。
在10月9日朝方公布修宪结果当天,
人民军总参谋部发表声明
,开始实施断路、筑垒等永久封锁朝韩边境行动。接下来的几天里,又闹出“
韩国无人机飞入平壤上空
”事件,朝韩关系陡然紧张。我们始终认为,此轮所谓“危机”并非真正的危机,而是金正恩为达到某些目的所采取的局势升温行动。在《
局势转折点!朝鲜140多万青年学生报名参军
》一文中,我们将元帅想要达到并且已经达到的目的归结为四点,简单讲——
①
通过实际行动强化“朝韩敌对交战两国关系”,消除内外疑虑。
②
敦促俄方尽早批准朝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
③
施压美国介入。
④
阻止韩国再度对朝空飘气球或放飞无人机。
我
们的结论是,上述四点目的的达成,让此轮“危机”出现转折点,随后局势将重新回到“持续紧张、螺旋上升”的旧有轨道上来。
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40多万青年学生报名参军。
他们知道他们是在作秀,我们也知道他们是在作秀,但仍然有人宣扬这意味着“朝韩必有一战”,仍然有人混淆了“参军”和“报名参军”之间的差别,替朝鲜操心军粮怎么解决;
这些人甚至没有读完我们昨天的文章。
在上述四点目的中的第一条,我们采取了谨慎的表述方式,因为我们已经将朝鲜实际完成“两国关系”相关内容修宪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只是找不到扎实的证据而已。现在,朝鲜官方为我们提供了所需要的证据——
10月17日,朝中社、《劳动新闻》等朝媒对外对内发布消息,正式对外报道“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南部边境东西部地区完全封闭与大韩民国连接的公路和铁路”等相关情况。
对我们来说,炸毁公路铁路、封锁朝韩边境,后续继续实施防御设施要塞化工程,都是已知事项,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朝媒在相关报道中披露了重大事实,即朝鲜此次最高人民会议全会已经完成与朝韩关系相关的修宪。朝媒称,朝军上述行动是“必然二合法的措施”,基于两个因素进行——
1、按照“
把大韩民国规定为彻底的敌对国家的共和国宪法
要求”。
2、因应“因敌对势力严重政治军事挑衅活动濒临无法预测的战争边缘的严重安保环境”。
在这里,第二条是老生常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条,它为我们证实了朝鲜此次修宪的真正结果,即修订后的朝鲜宪法“把大韩民国规定为彻底的敌对国家”。从这一宪法规定看,此前的民族、统一相关表述应随之删除;金正恩1·15施政演说的相关修宪建议基本得到落实。目前只是无法确定此次修宪是否一并规定了领土主张,这仍然需要继续观察。
在我看来,领土主张极有可能也已经写入朝鲜宪法。从朝鲜近期封锁边境、借无人机事件推高局势的行动倒推来看,朝方在朝韩边境三八线非军事区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实是落实金正恩提出的“陆上边境无争议”领土主张,行动均局限于朝方一侧,除了部分爆破渣土落入韩方一侧之外,任务官兵、工程机械并未南下犯境。从朝鲜宪法的角度看,这甚至不算对韩国的挑衅。那么,朝鲜为什么不公布修宪结果在先、实施行动在后,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呢?道理其实很简单,一旦事先公布修宪结果,则朝鲜相关行动就失去了突然性及戏剧性,效果难以像现在这样拉满,局势就难以达到目前这样的“危机”程度,元帅所要达到的上述四点目的就可能难以完全实现。
朝媒通过10·17报道,证实了“韩国是朝鲜彻底的敌对国家”这一主张已经被写入宪法。此举为我们解开了所有的谜,也证实了朝鲜自10月9日以来采取的一系列推动局势升温的行动是有计划、有准备的布局谋篇。其中一个细节,显示了这种计划性与准备性——
在朝鲜外务省10·11重大声明发表之后,我曾在
当时的评论
中提出数个疑点。其中之一,就是韩国无人机10月3日即已飞入平壤,但朝鲜为什么在一周时间里对此保持沉默,直到10月11日才和盘托出?现在,这个答案有了,因为朝鲜在等待最高人民会议全会修宪结束。10月8日修宪结束,10月9日对外公布消息、让内外感到意外的同一天,人民军总参谋部宣布实施封锁边境相应行动。当时对外公开的修宪结果与朝军封锁边境行动之间的矛盾之处,让悬念最大化,让外界摸不清元帅的真正意图。直到第一阶段切断公路铁路行动结束,才对外宣布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