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公众号是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并运营的高中语文学科账号,是国内最大的高中语文学习平台,运营人于老师致力于为全国广大高中生提供最优质的高中语文学科内容以及精品资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语文

诗歌鉴赏变脸后,你还能做对么?快来测一下吧!

高中语文  · 公众号  · 初高中  · 2017-04-17 16:36

正文

大哥哥于老师说


今天我们就来用下面的几道题测试一下吧。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⑤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杜宇:指杜鹃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临溪流,即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诗人于拂晓被杜鹃鸟吵醒,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便书此词,却未写此景,只用“杜宇一声”概之,这是留白写法,让人顿生无限遐想。

  

E、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案

    

一、(1)C3分、D2分、B1分【B是借喻,不是借代。C“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D“被杜鹃鸟吵醒”无根据,且不合诗歌意境】


(2)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11分)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


诗文如下: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直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


(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6分)


答案


二、(1)答D3分、E2分、B1分 (B“直到”有误,该句另写早行之人,D不是诗人向嫦娥发问,而是诗人想像嫦娥自己问自己,E本诗写的是行人别情、思妇怀人、江上之人思乡。)

    

(2)新巧之处有三点:(1)除首联直接写月外,其它句句不着“月”字,但句句与月相关。(2)首联一个“寒”字为全诗之骨(“诗眼”、“奠定感情基调”均可),全诗围绕这个寒字展开,情感浓郁。


(3)诗中化用古代诗句,却不露痕迹,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全诗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以上一个要点2分,写够三个要点可得满分,如果语文月刊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浪淘沙·感事


明  刘基


天际草离离,鸿雁南归,冷烟凝恨锁斜晖。蝴蝶不知身是梦,飞上寒枝。

          

惆怅倚阑时,总是伤悲,绝怜红叶似芳菲。清露自凋枫自落,没个人知。

    

【注】这首词写与元末乱世,避难于江湖时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写无边的青草直漫向天涯,透露的是生机,奠定昂扬的基调。

   

B、“鸿雁”这一意象不仅点出深秋季节,也暗示出旅人的思归。


C、上片结句暗用典故,与“庄生晓梦迷蝴蝶”如出一辙,蝴蝶正是诗人梦中之物。


D、枫叶红似春花,却无人怜,遇清露而自凋,这“枫叶”正是孤高诗人的写照。


E、全诗明写秋实写“感事”,所以是一首伤时失意的寓托之作,词风婉约。


(2)“没个人知”是作者刻意吐出的心中郁结之情,词人在这首词中“郁结”了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三、(1)答B3分、E2分、D1分(A、奠定飘零凄凉的感情基调;C、是推陈出新,蝴蝶是实有之物,如在梦中寻觅花枝而栖,却只能飞上寒枝。D、“孤高”判断无据。)


(2)①飘零江湖的悲愁与失落;②实现人生抱负的无望而执着;③人生失意的自怜与自爱;④才华被埋没的孤苦与怨恨。(解说略。每点2分,三点即可)


【解析】本词借景抒情,要想明确情感的内涵,可抓景物深入探究其中蕴藏的深意。“凋枫自落”暗指作者晚年飘零江湖的失意。“鸿雁南归”思归之情,思归更有深意,结合背景可知,避难江湖期间,希望安定,这个安定应该是心灵的安定,国家的安定,所以其中寄寓的应该有无法实现的人生抱负。再抓一些关键词品析,“飞上寒枝”“清露自凋”“没个人知”,写出了才华无人知晓的孤独惆怅与悲愤。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对雪①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②《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老翁一家只剩一人的情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瓢弃樽无绿”一句写出了诗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态,表现了诗人困居长安生活的艰苦。

  

C、“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写出了诗人对温暖的渴望。

  

D、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E、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而又壮志难酬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答案


四、(1)C3分、A2分、E1分【A应为用“独”写诗人自己(“老翁”)的处境。C项“‘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火光照亮室内”错误,这句诗是写炉火燃尽的情景。E项“壮志难酬”错误,诗歌中没有体现。】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飞雪的状态,表现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悲凉;同时呼应诗歌标题“对雪”为下文描写室内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


崔峒


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韦使君”指韦应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

  

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

  

D、颈联运用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清廉。

  

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


(2)诗歌题目中有“书情”二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五、(1)A3分、E2分、D1分【A项“作者不务政事”曲解诗意,根据注释信息可知,作者当时任潞府功曹这样的闲职,作者只是无政事可做。D为夸赞他们的雅洁。E项对最后一联有曲解,语文月刊最后一联是作者的诉苦,是埋怨自己上书,君王却不能赏识自己。】


(2)①率意而为的自在闲适之情;②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羡慕之情;③自伤不遇,对君王的怨恨之情。


六、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陈季陵侍郎[注]


辛弃疾


落日苍茫,风才定、片帆无力。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便归来、只是赋行云,襄王客。


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但楚天特地,暮云凝碧。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

    

注】陈季陵罢职辞行,辛弃疾在宴席上作此词赠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落日苍茫”既点明了离别的时间,也给离别的宴席涂上了一层凄苦的色彩;“暮云凝碧”再次写到暮色,照应开头,情含景中,形象鲜明。

  

B、上片的景物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特点,其中实景是眼前的苍茫落日、一叶孤舟,虚景是记忆中的水光山色。

  

C、“眉来眼去”写山水的美好,词人使用拟人的手法把无生命的山水写得有生命有感情,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重的离愁别绪。

  

D、“倦客不知身远近,佳人已卜归消息”中,“倦客”是对罢职者的委婉说法,此处是指陈季陵;而此时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

  

E、本词除了在景物描写上独具匠心外,还大量使用了议论的写作手法,如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下片中的“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就是议论句。


(2)这首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六、(1)B3分、D2分、E1分【B项“动静结合”错误,上片的景物描写没有使用这种手法。D项“佳人也离开词人,二人均有难言的悲情”错误,应该是佳人离陈季陵而去,使之痛苦不堪。E项上片中“风才定、片帆无力”不是议论句。】


(2)抒发了词人对友人的劝勉与激励之情。“些个事,如何得?知有恨,休重忆”四句,劝友人不要为那些小事烦恼。“过眼不如人意事,十常八九今头白”二句即事明理,说明人生在世,得意时少,失意时多,自古如此,何必要愁得“今头白”呢。“笑江州、司马太多情,青衫湿”二句借古喻今,从表面上看是笑友人太多情,其实是要激励友人振作起来。


小尾


虽然诗歌鉴赏变脸了,但是考查的知识点其实并没有变化,所以,夯实基础依然是你的不二之选。


编辑丨大哥哥于老师

来源丨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因无法查明原出处,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白书


公众号高中语文隶属于三好网,是国内最大的高中语文学习平台。大哥哥于老师,高中语文账号运营者,致力于为广大高中生打造一个长期高效语文学习的平台,每天都会有干货放送给各位小伙伴,我们交给青春最好的成绩,是成长。

精选干货  (点蓝色字就能看)

作文 写作素材|议论文套路样板作文 |  标题技巧

阅读题   阅读答题公式 | 人物传记阅读

文言文   文言文虚词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答题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基础  成语题 |句式变换病句

高考  新考纲样题 |最新考试大纲


高中语文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

和大哥哥于老师一起学好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qq交流群:276834278


微信公众号中回复下列数字即可获取相应干货


1:能提分的写作方法

2:作文素材、美句美段、名人语录

3: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古代文化常识

4:古诗鉴赏答题套路和方法

5: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6:基础知识

7:学霸经验

明晚7点,三好公开课直播“如何写出英语高分作文”,清华附中讲师1小时教你打造高逼格作文。


加入三好网高考学生交流Q群574941104,享受试题资料、清北学霸学习方法及名师直播哦,进群口令111。

推荐文章
诗词天地  ·  做人:三不争,三不斗
8 年前
慈怀读书会  ·  听: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