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求是网  ·  金句 | 注重家风 ·  22 小时前  
求是网  ·  金句 | 注重家教 ·  昨天  
求是网  ·  奋力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2 天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绝佳机会:一批老茶,限时半价。云南省茶叶协会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重构传播的文化吸引力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6-15 02:24

正文

编者按


6月13日,2017上海电视节开幕论坛“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中国电视节目自主创新高峰会”举行。


中央电视台制作人、主持人董卿,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台长杨晶,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李逸,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张轶敏,上海唯众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晖,中央电视台总编室节目研发部主任吴克宇,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SMG总裁王建军先后做了关于文化传承和自主创新的演讲。


《广电时评》从6月14日起,陆续发布嘉宾的发言,供影视同行学习、借鉴。


本日推送第二篇——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谈“媒体人的文化责任与文化使命”。本文整理自胡正荣现场发言速记,有删节。


真正要做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二、重构传播的文化吸引力。将原创推向国际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我们的市场不光是中国,还有国际。


三、迅速扩大电视文化的公信力。作为一个媒体人来说,我们的竞争还是非常大的。电视要真正的保持自己的文化凝聚力、吸引力和公信力,可能道路还是蛮漫长的。


怎样创新?虽然现阶段的电视节目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从长远来看,可能还是需要一些超越。


首先,超越煽情,走向思考。中国需要“德先生”,需要情感的凝聚,但是也更需要理性。互联网最大的毛病是太不理性。


其次,超越单向。电视的线性传播决定了其单向性是不可避免的,这是自身的弱项。


最后,再现经典作品。电视是否可以自己创造作品、成为经典,而不是别人的经典再现和传播。从这个角度,我们可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


进入到互联网时代,我们的机会来了。我们与西方国家同步,都在用网络,做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也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多元文化迸发的机会。所以,我们下一步应该发展自己的电视文化,形成更多元的影响力,让中国电视不光是在国内有影响力,也在国际上有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所有的电视文化栏目都是手段,中国电视人是否可以为全球电视行业或媒体行业提供更多选择和方案,是我们未来的共同使命和担子。

更多精彩内容


高长力半即兴演讲,谈为什么一定要做好自主创新

董卿再谈《朗读者》创新经验丨附:超感人片花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