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曾国藩:父母不懂这几点,所有教育都是徒劳的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心理学 教育  · 2025-03-29 17:38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郦波解读曾国藩教子之道》一书的内容,以及曾国藩在育儿方面的教育思想。文章强调了父母在育儿过程中需要下功夫自我提升,包括在沉静、意志、情绪和学习等方面的努力。文章还提到曾国藩家族人才济济的原因在于他在自身教育上的勤奋,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强调父母需要在育儿过程中下功夫自我提升。

包括在沉静、意志、情绪和学习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关键观点2: 曾国藩家族人才济济的原因在于他在自身教育上的勤奋。

曾国藩注重家庭教育,自己的勤奋和不断学习也影响了下一代。

关键观点3: 真正的教育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父母在育儿过程中不仅是付出,也会收获自我成长。父母需要不断自我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者 | 帆书 · 伏蓉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帆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 《郦波解读曾国藩教子之道》

位列“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一生重视家庭教育, 《曾国藩家训》也被誉为“千古家训”之典范

如果你最近正在为育儿焦虑,不妨从曾国藩的教育思想中,找到解决之道。




在育儿的道路上,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扰:
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即使你反复提醒,也毫无效果;

遇到事情稍有困难,孩子就情绪崩溃,大哭大闹;

孩子做事情常常是在你喊破喉咙的情况下,才慢悠悠地动起来 ......

在这个精细养娃的时代,育儿难,是父母们共同的考验。

有的父母能智慧地解决育儿困惑,有的父母面对育儿问题却束手无策。

两者只差,归根结底是父母有没有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古代有这样一位圣贤,他算得上是一位标准的教育家,其家训被誉为“千古家训之首。”

他就是曾国藩。

希望今天的我们也能从曾国藩身上中汲取力量,化解育儿难题,书写美好人生。



在沉静上下功夫

曾国藩中了进士后,进入 了翰林院,这对于一个乡村考生来说,无疑是至高的荣耀。

刚进翰林院的他,整日无所事事,基本是在玩耍中打发时光。

此时的他认为自己是同学中唯一的进士,得到了翰林院这样的好职位,就是高人一等。

他会因为一言不合就跟人爆发冲突,会为了喝一次酒就伤人心,也会轻视他人拒绝交往。

渐渐地,他发现同事们个个疏离他,而且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浓郁的学者气息。

有一天,他幡然醒悟,自己身为进士,居然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学术,也不懂心性之学。

于是,他去拜理学大师唐鉴为师,请教学习之法、修身之法。

在唐鉴的教导下,他开始疯狂读书,每天写日记,每天练习静坐。

读书使他立下做“圣人”之志,日记成了他自我反省的工具,静坐褪去他浮夸焦躁的毛病。

沉静下来的曾国藩逐渐获得很多成就,即使身在高位忙在外地,他也要关注孩子的情况。

他坚持“日课十二条”,也给孩子们定好“八宝饭”,不求每日做多少,但求天天必亲做。

长子曾纪泽放弃科举考试,搁在那个传统封建年代,可谓是大损前途,他不仅尊重孩子读西学的想法还大力支持。


反观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父母在面对孩子缓慢的进步或叛逆时难免会内心波涛汹涌。

可事实是,父母越着急上火,越急于求成,孩子的表现总是背道而驰。

教育孩子痛苦,是否是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是否是控制欲过强,需要静心才能自省。

做从容淡定的父母,从沉静下来审视自我的内心开始。


在意志上下功夫

看过一句话:

父母有意志,孩子才能有意志;如果父母人生迷茫,那么孩子也会不知所措。

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你读书他也读书,你躺平他也躺平。

曾国藩经常会拿自身的例子来提醒儿子,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戒烟。

他年少时常常学习到很晚,精疲力竭时,就吸几口烟。

随着时间推移,他的烟袋几乎不离手。

在家抽烟可以,可在课堂上是不合规矩的,老师训斥后命令他戒烟。

再加上他的理想是做圣贤,就有了戒烟的决心。

为了表明决心,他第一次戒烟时摔破所有烟具,把自己的名号改为“涤生”,意为洗涤新生。

烟可不是容易戒的,忍到第三天他就上街买烟具烟草狠抽了起来。

几年过去,他再次决心戒烟,还当众发誓:“要是我再不把烟戒掉,就让神明把我处死。”

家里没有烟草味的诱惑,他能抗住,但出门见朋友时,朋友们都手拿烟袋他又扛不住了。

两年后,他反省自己在戒烟这件小事上都做不到,又何谈成为圣贤的远大理想呢?

第三次戒烟开始了,他毁掉所有烟具后,决定还写戒烟日记拿给亲朋好友传阅。

为了保住颜面,他坚持了两个月不抽烟,这次戒烟大告成功。

他为了戒烟,前前后后一共花了11年的时间。



一旦确定了志向,他就终身照着去做,比如静坐,读书等等

他的这些行为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

郦波教授说:人就像一把刀,要有磨刀石,才能越磨越锋利。

一个人想要出人头地,离不开在意志上下功夫。

有意志的父母会严于律己,不会自己刷着手机哈哈大笑而要求孩子去好好学习;

有意志的父母是自己的主人,明确人生目标后奋勇直前,从而带动孩子向阳生长。


在情绪上下功夫

曾国藩年轻时得到咸丰皇帝的赏识后,在朝堂上多次弹劾别人,甚至呵斥皇帝,还以父亲丁优要挟官职。

咸丰大怒,解除了他三年的兵权,回家守孝。

烦闷的他回到老家,得知自己的下属在升官腾达,自己只能蜷缩在家里,心火更是旺盛。

家里的仆人、兄弟甚至弟媳都会被他骂得狗血淋头。

在痛苦的情绪漩涡中挣扎的他拿起了老庄,细细咀嚼了几页后,烦闷的思绪在渐渐淡化。

读完老庄,反躬自省,曾国藩找到了自己的问题。

他开始决定收敛自己,懂得凡事先找自己的不足,不再一味抱怨他人。

在得到机会重新上任后,他一改从前长傲多言、急躁暴性的缺点,改善了冰冷的人际关系。

看到弟弟的家书中有对他的怨言,他也会耐心解释,并尊其所愿,还不忘夸奖字很漂亮。

二儿子曾纪鸿懒惰心急,他会耐心引导每天读十页书并理解透彻,还督促写文作诗给他批改。

二儿子也写信告知他拒绝科考,他没有震怒而是心平气和地问想学什么,并请老师来教。


曾国藩说:大抵胸多抑郁,怨天尤人,不特不可以涉世,亦非所以养德;不特无以养德,亦非所以保身。

意思是,如果心中总有一股抑郁不平之起,又不加疏导的话,既不利于处世,也不利于提升自己的德行,于养生也不利。

收住坏情绪,留住好福气。

亲子关系中,情绪稳定的你会收获一个健康阳光的孩子;

亲密关系中,情绪稳定的你就是给孩子创造了一个安全的港湾;

在情绪上下功夫,是父母送给孩子最高级的礼物。


在学习上下功夫

曾国藩说: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他精辟地总结了学习的的核心:进德与修业。

进德,是说坚持读书能使人不断进步,人生就没有遗憾。

他一生手不释卷,即使军务繁忙,也读书不辍。

因为读书,他有了“达人” 的胸怀,品行高洁,所以许多 人杰愿意追随他。

修业,是在某个领域深耕,就能立足于社会。

曾国藩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了自己的为官技能。

他除了坚持修身养性的“日课十二条”,还要每天至少读十页历史书籍。

在动荡的时局下,他从历史书籍中得到为官智慧,让自己没有再犯官场大忌。

他不仅自律,也要求家人在学业上努力,并希望他们能专注于一门学业,精益求精。

他时常写家书督促兄弟们多读书、读好书、精读书,并拿出银两送他们进课堂。

二儿子的太太非常喜欢文学与历史,他不顾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在教儿子的同时也悉心教导儿媳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


父母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好的环境。

有终身学习的父母,也就有持续学习的孩子。

拼爹拼妈,拼到最后是父母有多优秀。

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写在最后

曾国藩说:人最大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曾国藩家族人才济济、长盛不衰,离不开他在自身教育上的勤奋。

曾以为养育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养育孩子也是收获。

真正的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

养育孩子,就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

当父母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自然会变好。

点个 「在看」 跟各位父母共勉。

作者 | 伏蓉,书海畅游,笔墨生香。
排版 | 余景
图片 | 图虫创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总裁俱乐部  ·  所有的成功,都是做人的成功!
8 年前
半导体行业观察  ·  人工智能核心概念辨析
8 年前
ZOL中关村在线  ·  电脑不能白玩 Win10这样设置才靠谱!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