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租车名义上有5万辆,实际运营的只有3万辆,还有2万辆出租车因为驾驶员不足而闲置。
如果部分闲置出租车能以自动驾驶的方式来运营,能够让乘客获得更好的体验
。”杨国平表示,推广自动驾驶出租车还可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推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升级。
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中,上海一直走在前沿。早在2016年,嘉定区就建立了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2023年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应用规定》施行,上海成为全国最早发布实施“无驾驶人”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法规的城市之一,同年,上海市首批智能网联出租示范运营正式启动。
但杨国平指出,上海在智能网联出租汽车推进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关于
自动驾驶的地方性法规管辖范围仅为浦东区域,未覆盖全市
,浦西发展受到制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均已通过了全市性的自动驾驶汽车条例。还有
上海的自动驾驶示范应用试点区域未包含重要的交通枢纽,且相互独立,导致运营商业化价值低
,企业难以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参与试点的意愿不高。
“上海目前开展自动驾驶出租车试点应用的嘉定、临港、金桥、奉贤等几个区域互不连接,形成孤岛,导致企业投入资源分散,运营成本高。”杨国平表示,与之相比,武汉的测试道路里程(单向)达到3378km,测试道路行政区包含12个,除新洲区外全覆盖,测试道路辐射面积大于3000平方公里,测试道路类型包括普通道路、高速、跨江大桥等。
“还有试点落地推进较为缓慢。”
他进一步表示,上海全无人自动驾驶出租车通过测试获得示范运营资质所需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门槛高,自动驾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甚至将资源转去其他城市,在上海推进的意愿不足。
对此,杨国平建议,启动全市性智能网联汽车地方性政策法规的制定,率先在自动驾驶出租车牌照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确定由巡游出租汽车牌照转化。建立健全的自动驾驶出租车监管机制,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同时简化测试流程和项目,针对在国内其他地区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远程安全员道路测试、示范应用和示范运营的企业,申请在本市开展相同或类似创新应用活动的,相关测试流程和项目予以简化或互认。降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获取示范应用个、示范运营的费用。
他还提出,
扩大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区域
,在浦西扩大到嘉定以外的区域,探索连接虹桥枢纽;
在浦东开通全域试点运营
,连接浦东机场;同时
试点打通高架桥、快速路连接线的试点区域
,让全市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区域相连成片。“还需要推进
长三角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协同发展
,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吸引自动驾驶企业向上海投入更多资源,提升上海在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