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开复: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同时还是知名天使投资人。在创业之前,李开复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
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
☜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经历了六十多年的发展,随着计算力算法的突破,随着数据的积累。近几年,在很多行业都激活了全新的场景,带来了全新的价值,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投入和关注。
然而,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技术,还在演进的过程中,有所能为,也有所不能为,因此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01
四波人工智能浪潮
在过去五年中,我们看到了深度学习和相关的技术已经渗透到各种领域,尤其是计算机视觉领域。
其实在座的每一位每天都在用人工智能。从应用的角度,我把人工智能的应用归纳为四波浪潮,这四波浪潮的应用方式不太一样。
第一波浪潮:互联网的AI浪潮。
例如,你在淘宝的每一次点击的动作,在朋友圈每一次点赞的动作,这些数据都被收集起来,成为巨头互联网公司能够更深度地了解用户的基础,为用户提供更好、更贴切的服务,同时变现。
由于互联网的数据量是最大的,我们每天都像小白鼠一样,帮助这些巨头在标注,所以今天的AI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是成等号的。也就是说,美国的Google、FaceBook、亚马逊在引领第一波浪潮。
第二波浪潮:变现或者提升商业价值。
比如说,机构会运用一个用户的数据降低银行信用卡的欺诈率或者调整贷款的数据,或者是投资的回报率。所以银行、投资机构、保险公司,以及包括供应链、医疗、学校等其他任何有数据的领域,都可以把数据商业化。
这第二波AI商业化的浪潮正在发生,大部分AI公司在做的商业化AI工作,是To B的生意。
第三波浪潮:把基于视觉、听觉或者其他传感器的数据变成一个新的应用,甚至是一个新的用户体验。
比如,应用在各种智能音响、智能语音交互等领域中。
创新工场的前台放着一个Face++,一个无前台化自动运营的机器。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样一个聪明的计算机视觉加传感器用在各个不同的领域。如,无人商店、工厂等。
所以,第三波浪潮已经开始来临,未来我们会看到更多的传感器、更多的芯片,更多的摄象头布置在周围的各个地方。
第四波浪潮:我们称其为自主化、自动化的AI,这也就是我们在科幻电影中看到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还有更聪明的无人飞机等。
这个浪潮会彻底颠覆我们的出行习惯,以及今天所有的物流。我们的工厂会慢慢变成熄灯工厂、无人工厂,商店慢慢会变成无人商店。
所以第四波浪潮是巨大的,并且会来得非常迅猛。
这四波浪潮也给中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经占据世界的半壁江山;在视觉和传感器方面应用方面,我们也发展得非常快。
02
中美AI对比
在这四波人工智能的浪潮中,如果要将中美做对比,也要分多个领域来看。
(1)互联网AI
我认为在互联网AI方面,中美现在应该是平分秋色的。但我觉得中国有大量的数据优势,加上移动支付的普及,中国应该会在未来五年中在互联网AI上超过美国。
(2)商业AI
因为数据仓库和各种的企业级软件在美国比较普及,而中国的很多大数据在传统企业中还是比较乱的,所以在商业方向,短时间内很难赶上美国。
(3)视觉、听觉方面的AI
在国内,基于听觉的AI,我们有讯飞、搜狗等公司,他们做得都很好;在视觉方面也有Face++,商汤等公司做得很好。
今天,对比中国的讯飞和美国的听觉AI应用、对比中国的视觉公司和美国的视觉公司,我们的市值和收入等均超美国。
这也是在第三波AI浪潮上的领先,未来会更拉开更大的差距。
(4)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的应用与政策有关,理论上美国应该遥遥领先,但是实际上我们最近看到美国的工会在要求总统不要允许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做无人驾驶测试。
如果美国会保护这些货车司机的工作,那么这种保护主义会作为工作主轴会对科技发展有很大的限制。
相对来说,我最近了解到浙江的政府部门正在铺设智能公路,它可以通过传感器帮助(无人)货车开得更安全。
所以,从政策角度,中国在第四波浪潮中可能更具机会
。
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无人驾驶公司正在产生;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中国更有魄力做这种颠覆基础设施的事情。
就像当年的高铁,今天的高速公路。现在,雄安已经为无人驾驶设立了高速公路,这些都会让中国有很大的优势。而美国可会做一些对推动技术不利的事情。
所以总体来说,我认为中美会是领跑AI技术的国家,但是中国可能会在未来五年,在四个领域中的三个,有赶超的机会。
毕竟,中国有数据的优势和强的政策推动,现在我们每一天都在使用AI,未来会应用得更多。
那么,机会具体在哪些方面?
在整个科技大生态系统中,过去十年发生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事情,以前整个世界是以硅谷为中心的,一切围绕着硅谷,windows、英特尔代表了一切,其他国家都成了英特尔的殖民地,没有发展自己公司的机会。
近年来,因为中国聪明的投资人投资了一批执行力很强的创业者,创造出了与硅谷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和逻辑方式,也创造了一些估值可观的公司。
如果说硅谷的公司,是更理想化的,那么中国的公司是更具执行力的;如果说硅谷的公司是以技术为主的,中国则是以应用导向的;硅谷的公司希望做得更轻,人越少越好,中国则希望做得更重,让用户感受更好。
美国是单平台霸占全世界,而现在中国的滴滴等公司在全世界都做了布局。
这些布局如百度的阿波罗支付,腾讯的微信等,都希望能够在海外落地。
整个事情告诉我们,过去我们的芯片操作系统和应用的思维是以全球框架的或者应该说是以硅谷思想为核心的,全球都是它的使用者,借助同一个思维方式。
但是未来我觉得这个宇宙应该会裂变成为了两个平行宇宙,一个是以美国为核心,一个是以中国为核心。
这意味着每个层面从应用到创业、投资,一直到操作系统,还包括芯片,都会给中国带来机会。
由于中国的需求、思维方式、创业方式,各种贸易竞争等方面的理由,我觉得中国应该以后可以占领全世界半壁江山。
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在以下3个方面会有明显机会:
(1)在操作系统方面
,我觉得无人驾驶是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伟大的操作系统的。
过去是Windows、安卓,而无人驾驶需要做一个完全不同的一些事情,一旦做成了,便是一个能够有自主性——能动,能看,能听,能行动的操作系统,而且是实时的,借助多传感器来做机器学习的。
(2)在芯片方面
,中国也有很大机会,面临的困难,一个是如何做到比现在性价比更高;另一个是如何把这个做到终端,如,放到车、手机上面。
(3)在传感器方面
,有过去不存在的很多新的传感器,未来应该会更多地在视觉、听觉方面增加;过去没有实现的IOT(物联网)时代也会来临。
所以,我认为中国在整个芯片、半导体领域的创业和机会是巨大的。创新工场也投了很多家公司,像比特大陆等。
03
如何看待港交所主板上市新规
最近,不少朋友问我,如何看待港交所上市新规。
首先,这对投资者、创业者和我们投资机构都是好消息,
如果CDR再落定,就是好事成双:新经济公司以后不用再舍近求远谋求海外上市,中国投资者也能更方便地分享中国顶级创新公司的投资价值。
第二,TMT、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通路更畅、选择更多了,创业者可以更安心地专注于创新,选择更能理解公司价值的资本市场。
这是对创新创业者的重大利好。但机遇背后也有挑战,就是这些公司的业务模式和真正的价值是否能被充分理解。和传统行业公司不同,相比当下的盈利数字,这些新经济公司的价值更要看成长性。
第三,上面提到的新的挑战可能会出现很多方面,将对新规生效后申请IPO的创新独角兽提出考验。
比如上市前的企业融资时向股东发行的优先股,因为会计准则常会被记做“亏损”,但这样的“亏损”这个过程并没有对企业产生实际的亏损,相反是公司价值成长的证明。公司价值越大,这项“亏损”值反而越高。IPO之后优先股转为普通股,这部分亏损就消失不再计入报表。这种会给投资者带来冲击的现象,美图在上市的时候就曾经历过,需要市场理解、消化,也算我的一点经验之谈吧。
不论谁会是港股新规第一股,祝愿他们一切顺利,他们的成就会激励更多的创业者迈向成功。
来源:笔记侠、创业家
茶小二微信▼
欢迎来勾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