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荩草游侠
公众号:荩草游侠 吹皱一江春水,时光从此老去。 不知少时模样,杏花开无消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发展改革  ·  强化重大政策靠前发力,2025年上海将出台哪 ... ·  14 小时前  
上海本地宝  ·  双方都是外地户口可以在上海领证吗?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Oxford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懂中式美学的人,真不简单!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荩草游侠

江南竹之美

荩草游侠  · 简书  ·  · 2018-01-01 20:41

正文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诗是开启江南的钥匙,而锻造钥匙的诗匠总喜欢以水和桥为元素。

隐隐飞桥隔野烟,春来江水绿如蓝。

二十四桥明月夜,百尺楼高水接天。

诗匠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江南,无水不活、无桥不美。

比如在周庄、乌镇,水连着桥,桥接着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身若流纨、面容如玉的美人,几近完美了。

然而,当她走近你的身边时,轻柔的声音在你耳边低吟着: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你还会觉得她的美只是浮于表面吗?


能为古镇的美、甚至江南的美起到这样作用的是桥、是水?还是摇动的乌篷船呢?

都不是,就在几个月前,我在江南转了一圈,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站在石桥上,望着远处青灰色的屋脊,偶有溢出的那一抹翠绿,像是插在发髻间的玉簪。

拨开拥挤的人群,巡着那玉簪找去,路转溪桥忽见。

哦!原来古镇的美不仅仅在于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还在于微风拂动的竹叶间。

北国大漠有胡杨之美,群山有松柏之美,平原亦有桐槐之美,在这些高大威武的美面前,竹子的美显得朴素、单调。

只有到了江南,竹的美才能摇曳生姿,美到诗人心中,化进骨子里。

我们知道,周庄有个大名鼎鼎的沈厅,是商人沈万三的故居,同样在乌镇也有个沈厅,是文学家沈雁冰的故居。

沈雁冰就是茅盾,那个写《白杨礼赞》、《林家铺子》、《春蚕》的大作家。

他在十五岁之前没有离开过乌镇,这里的每一座桥都有他的童年的足迹,每一条河都有他少年的身影。

我去过很多名人故居,茅盾故居比他们多了些书卷气,故居的竹子也多了些灵性。

茅盾故居厅前的那一丛竹高过了墙,枝叶间少了些勾连,被雨水清洗过,显得更加翠绿,只不过竹身斑驳,是岁月的摧打痕迹。

摒去游人的喧闹声,我轻轻地走近他们。

有的低着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有的像手持酒盏,身体微倾;还有的面对着墙壁,低吟着上面模糊的文字。

乌镇竹的魅力是含蓄的,整个故居、整个乌镇的美,都通过他表现了出来。

我觉得乌镇经历了千年,还能焕发着活力,是因为它的桥坚水碧,更是因为在某些角落里,竹子们浅斟低唱。

只可惜茅盾先生晚年没再回到这里,要不然他也能去体会“泉声漱醒山人梦,一卷残书竹里看”的意境。

如果说沈家的竹美在浅斟低唱,那扬州个园的竹美在大胆、开放,美在砥砺奋进。

个园的主人叫黄至筠,大清盐商,江南巨富,有点像今天的马云。

马云很喜欢金庸武侠,心中一直藏着武侠梦,有一天他找到了文章:

小文呐,你来帮我实现这个梦想吧!钱不是问题,我的淘宝多送几个快件就够了。

估计当年黄至筠也是这样对作家刘凤诰说的:

小刘啊,个园落成了,你来写篇文章纪念一下吧!稿费不是问题,我多卖几包盐,够你写一辈子的收入了。

个园因竹而出名,竹子的种类繁多,约有几万杆,一入后园,热闹非凡,如同黄家的一场宴会。

请来的有政坛大佬、商贾巨擘、文人雅士等,用《兰亭序》中的话来概括就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个园能够留下这么多竹子并不容易,他们要适应扬州的土壤气候,还要经得起硝烟战火,百年间,享得了热闹,耐得住寂寞。

这一点正如黄至筠,一生经历三起三落,砥砺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留在了扬州、留在这个园里。

直到我来到溧阳才明白,竹的美,可以气吞山河、可以震铄古今,更美的是融于生活、孕育未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