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根
省略号有六个点,我们是六根不清净的六个媒体人。略有点文化,略有点情趣,略有点思想。每日送上略有点意思的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猫笔刀  ·  含D量 ·  昨天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3 天前  
兵团零距离  ·  晚安·兵团 | 心中有光的人,终会迎来光明 ·  3 天前  
梅特涅的信徒  ·  特朗普改革冲击美洲经济秩序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AI+医疗:给AI发检查单,AI就能给出详细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根

李辉|十一长假,去永靖吧

六根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30 07:00

正文



文|李辉


山水之美


离开兰州,第一次走进永靖。 终于第一次站在黄河刘家峡水电站的大坝前面。没有想到,黄河水如此之清,清得如同蓝天。坐在快艇沿库区前行,前往炳灵峡谷,那里有炳灵寺石窟,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


永靖老县城本来在三塬镇,修建刘家峡水电站,县城被淹。修建水库,是个悖论,多少美丽景色因水淹而消失。譬如陕西汉中的石门水库,诸多碑刻精品淹没水中。三峡大坝建成,过去著名的夔门等峡谷因为水位上涨而变得平缓,过去奇崛陡峭峡谷,一个连一个湍急的漩涡,从此不再有了。延续几百年的长江号子,自然也就渐渐消失了。


永靖新城区迁移到大坝附近,一个崭新的县城渐次形成。永靖县人口不到30万,城区人口大约5万,清清爽爽、漂漂亮亮地呈现眼前。从此,因刘家峡水电站的落成,永靖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之一。



我拍摄景物,刘仁义 摄


这里的人,将这一带称为“黄河三峡”,与长江三峡相提并论。库面绿水幽幽,大桥横跨峡谷,最大的水面宽达几十平方公里。可是,当我坐着快艇,渐渐走进炳灵峡谷时,两岸耸立的峡谷,在我看来它们更像桂林山水,兴奋不已,拍摄一个又一个风景。


坐在快艇上,迎面是一座山峰。陪同我们的孔令霞姑娘说,这是五个禅师峰。打开窗户,拍下来,果然有一种不凡气势。上岸前行,远处一片山峰耸立,山的倒影映在水面,如同一幅水墨画。


我们运气不错,峡谷里水面倒灌,与树林融为一体,成为拍摄景物的最后背景。两座山峰紧紧相依,被当地人称为姊妹峰。姊妹峰与水面树林相映成趣。站在高坡上,峡谷下面的桥梁与山、与水、与树浑然一体,壮观又清幽。


返程,在库区旁的一家农家乐吃饭,一位渔民摇着小船,在我面前荡荡悠悠穿行,赶紧拍下。渔民、小船、水面,如此画面,简直就是山水怡情图……


山水之美,尽在永靖。


石窟之美



舒同先生为炳灵寺石窟题名



在水面拍摄炳灵寺



修旧如旧的卧佛局部


终于来到炳灵寺。为“炳灵寺”题匾的是赵朴初先生。为炳灵寺石窟题匾的是舒同先生。两位大家的书法,与将近两千年历史石窟共存。



与炳灵寺正在修复的巨大石雕合影,刘仁义 摄


查阅资料,得知炳灵寺的来历:


炳灵寺最早叫“唐述寺”,是 羌语“鬼窟”之意。后历有龙兴寺、灵岩寺之称。明永乐年后,取 藏语“十万佛”之译 音,取“炳灵寺”或“冰灵寺”之名。石窟分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侧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


炳灵寺以下寺为主,创建于西秦,历经 北魏、 西魏、 北周、隋、唐、元、明、清各代扩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现存窟龛183个,造像近800身,分石雕、石胎泥塑和泥塑三种,壁画约900平方米。其中169窟开凿于一天然石洞中,规模最大。炳灵寺最为典型的是石雕像、浮雕佛塔和密宗壁画艺术,与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并称为甘肃三大石窟。


我们攀越上去的第一个地方,曾是佛家所在,后来成为道家之地。匾额“道法自然”,老子姓李,我也姓李,哪能不去拜谒?拜谒之后,发现后面摆放一个清代道家练功石,上面醒目地写道:“清代道家练功石,原二石其中一石毁于文革。”


我们参观的主要是下寺。



66号雕像


“六根”微信公众号创办于6月6日,在66号窟前面怎能不拍下留作纪念?


沿途一个接一个石窟细细端详,为一千多年之前那些工匠的技艺而感叹不已。库区下面,有的大窟只能淹没水下,颇为遗憾。一个巨大的卧佛,在淹没之前,被切割数段,存放于库房。



第一个窟的石雕,应是香炉


终于在几年前,将之修旧如旧,链接一起,如今安放在一个大大的建筑之中。走进去,只能拍下卧佛局部。不管如何,卧佛能重现天日,再次与我们相对,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炳灵寺石窟,因为雨水冲刷,加之历经战乱、“文革”早期的“破四旧”等,有些头、臂有一些损坏。但就整体而言,石窟保护相对完整,实属难得。


巧合的是,这一天,《甘肃日报》邀请全国二十几位画家来到炳灵寺,请他们绘制石窟景象。每个画家选择的角度各不相同。我分别拍摄几位画家挥毫的景象。我想,在他们心中,画布上的石窟,就是千年历史之美与他们情感交织一起。不同笔触,不同感受,体会历史之美的心情,当然与我们一样。


这一瞬间,将近两千年的石窟之美,存在心底,挥之不去……



我拍摄的部分石窟 (1)



我拍摄的部分石窟 (2)



我拍摄的部分石窟 (3)



我拍摄的部分石窟 (4)


“花儿”之美


永靖城区的漂亮让我想象不到。


刘家峡库区下泄的黄河之水,绿水悠悠穿越县城,节日期间,这里成为游人如织的场面。



陶醉于花海


河边,种满来自荷兰的郁金香,各式各样颜色不一。郁金香与大树相互辉映,人们纷纷与之合影留念。



恐龙地质公园的丹霞地貌



恐龙足印


永靖多年之前,意外发现恐龙遗址,1831个巨大恐龙足印,蔚为壮观,前去参观。遗址公园,丹霞地貌与之辉映。恐龙一号馆在山上,二号馆在修建之中。遗址公园前有条铁路,直通县城。


在与分管旅游的副县长陈晶莹漫谈时,她谈到想在市区建立一个恐龙体验馆。我却提了另外一个建议。恐龙令许多年轻人喜欢,体验馆修建在恐龙地质公园最为合适。旅游的设计在于高端而非低端。


我建议他们不妨前往伦敦的自然博物馆参观,看看那里的恐龙化石与各种演示等。二号馆落成之后,将恐龙化石的原样安放进去。好的体验馆需要高科技参与。


我设想,如果将地质公园的铁路利用起来,车厢上画恐龙模样,家长带孩子、海内外喜欢恐龙的人,在城区乘坐火车慢慢悠悠驶进恐龙地质公园,该是多么美妙?


晚上坐上游轮,在黄河水道缓缓漫游。


“花儿”也是甘肃临夏的瑰宝。史料记载,“花儿”产生于明代初年(公元1368年前后),是西北部甘、青、宁三省(区)的汉、回、藏、东乡、保安、撒拉、土、裕固、蒙古等民族共享的民歌小调。


“花儿”用汉语演唱,在音乐上受羌、藏、汉、土以及穆斯林各民族传统音乐的影响。之所以称作“花儿”,是把女性比喻为花朵,“花儿”由此得名。


陪同我们的旅游局长陈克义,是花儿的喜爱者。在船上,他与另外一位永靖著名“花儿”女歌手韩永燕女士对唱花儿,他们唱的真是好听。他们对唱的第一首“花儿”,是《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其中“尕”是“小”的意思。


《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


院子里长的是绿韭菜

不要割

你叫它绿绿地长着

不要割

你叫它绿绿地长着

我的阿哥呀

我的尕妹呀

哥呀

妹呀

你不要割呀

你叫它绿绿地长着

哥是阳沟者妹是水

不要断

你叫它慢慢地淌着

不要断

你叫它慢慢地淌着

我的阿哥呀

我的尕妹呀

哥呀

妹呀

你不要断呀

你叫它慢慢地淌着

高山顶上的山丹花

香味儿长

长长久久地飘洒

香味儿长

长长久久地飘洒

我的阿哥呀

我的尕妹呀

哥呀

妹呀

香味儿长呀

长长(么)久久地飘洒

阿哥是眼睛者妹是泪

不要眨

你叫它亮亮地闪着

不要眨

你叫它亮亮地闪着

我的阿哥呀

我的尕妹呀

哥呀

妹呀

你不要眨呀

你叫它亮亮地闪着

亲亲热热地说哈的话

不要忘

实实牢牢地记下

不要忘

实实牢牢地记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