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一般的基金经理年收入到手150万,还有一部分奖金要递延或者直接投进自己的产品里,就算平均能月到手10万。房贷:每个月2.5 w -3w家庭生活:1w(基金经理的个人生活其实花不了多少钱)孩子:2w左右(如果是两个孩子X1.5倍)
这样算算,其实基金经理每个月的开支得6 w -7w,怪不得坊间有传言,基金经理还不起房贷了呢,要是在前两年高位上车了千万级别的房子,一个月要还5万-6万房贷,所以猛然一降薪还真是得削减开支。截至今年4月底,国内公募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761人,其中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经理人数有1624人,占比达到43%。这部分人刚刚被提成基金经理,大多数人都还没赚到过百万年薪呢。公募基金前几年是快速扩张,干了几年的研究员和实权领导关系好点,就有机会上马,但是这两年行情一言难尽,高点接盘的新基金经理可不在少数……所以,赚到钱的基金经理,都是原生代和中生代,还记得前几年有一个专攻新能源的年轻状元基金经理不?拿了状元没多久就去私募了,因为私募工资高啊,要求私募跟着一起降薪也不太现实。再看基金经理团队的基助和研究员,特别是刚进入基金行业的年轻人,在降薪的大环境下那就更怀疑人生了。比如不少银行系的基金公司起薪很低(有的公司起薪8k),年薪30万-40万都算不错的,招人要求很高(本硕清北复交才行),大家都坚信前2年的工资远没有平台重要,结果,清北复交硕士毕业啥也没捞着,光捞到了“末位淘汰制”和“裁员的可能性”。
降薪后,能让行业好起来吗?都说金融行业不说数字的降薪都是“耍流氓”,可能打完五折可能还有3万多,降薪也不过是从1000万到100万,从100万到50万,还是和普通人不是一个薪酬等级。这波降薪,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金融人被“优胜劣汰”了,外界也成功对金融精英“祛魅”,毕竟金融人再买豪宅也供不起了,但是金融行业的降薪也引发了一些“负效应”。以基金行业为例,降薪后许多基金经理可能会开始“摆烂”,一些优秀的基金经理被限薪会出现去私募的情况。而培养一个基金经理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不仅学历上是“天花板”,在努力程度上也让普通人望尘莫及。我们看到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是C9大学硕士起步,八妹采访过的许多经理,6点前必须起床(这都算晚的),天天跑调研、周周排名、年年末尾淘汰,最后能当上基金经理,大多数人业务和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拔尖的。从一个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些人“奔私”后,买他们的产品门槛更高了,普通人更买不到好产品了。另外,会不会有更多类似“蔡经理”的行为出现?大家都说蔡经理那么高年薪,没理由为小股票“抬轿子”,结果蔡经理不仅能看得上小钱,甚至还用自己的账户收好处费。还有之前某一线基金公司“一姐”在封闭期内就离职,都为行业招来了许多非议。最后,降薪如果只降基层员工、刚毕业1-2年的新生力量,会让大批金融圈的新鲜血液离开。所以做一个猜测,今年金融圈的钱这么不好赚,大概率财经类院校的录取分数线,还会再滑坡。以前说金融行业饱和,那都是“小打小闹”,但降薪可以直接打破大家对金融行业的幻想。一个“两财一贸”的研究生对八妹说,18年高考,用随便可以挑985的分数(除了清北)进了财经类院校,考研又用400多分(数三满分)才堪堪上岸,眼看着学长学姐被投行、基金、券商悔了offer,那是气得直咬后槽牙啊!现在已经开始课外兼职辅导考研数三了。你还真别说,金融人已经从学校开始考虑转行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