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E别的
VICE是全球最大的青年文化媒体公司。这里有身临现场的体验报道、被忽略的群体、刺激你思考的不同角度、令人不适但真实的社会观察、以及题材多样的纪录片和在线视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消息  ·  普京“突袭”:您这身是国产货吗? ·  6 天前  
参考消息  ·  “近30个国家申请加入金砖” ·  6 天前  
参考消息  ·  郑钦文赢了! ·  6 天前  
参考消息  ·  李光耀之女李玮玲去世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BIE别的

重磅新作发表,杜韵在“影逝之地”挖掘创伤、爱与人类精神

BIE别的  · 公众号  · 国际  · 2024-10-11 20:34

正文


自2023年为合辑《活水:一场由周文中引发、关于东西方音乐交融与共同演进的持续讨论》贡献开场曲《别字》杜韵再次携手 bié Records ,带来她的全新作品——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中译名:《影逝之地》)。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影片截图,由上至下:Ali Sethi、Shayna Dunkelman、Sofia Jernberg、Joseph Young


要想描述出(这部作品的)所有元素,恐怕要把世界上零零总总的国旗摊上一桌子。作品所带来的体验是非比寻常的:它有着团结之感,让人共鸣激烈。

Fiona Maddocks, The Guardian(《英国卫报》)

 

作品具有高度情感化、深刻和真实的主题。它鼓励观众自行直面难民群体在当下的经历。

Stephanie Ann Boyd, I care if you listen

 

……这些受到“拉格”音乐启发的乐句,在周四这一天,由 Sethi 先生所演唱。他的歌声有着原始的粗粝和忧伤的细腻……

……Shayna Dunkelman,一位深谙轻重缓急的打击乐手,一会用鼓击打出暴烈的段落,一会又奏响叮叮当当的细碎效果。杜韵女士为巴勒斯坦诗人加桑·扎克坦的《枕头》配上了温柔又高挑的音乐,歌者 Helga Davis 则为音乐带来了徐徐光辉。

Anthony Tommasini, The New York Times (《纽约时报》)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杜韵与多栖艺术家哈立德·贾拉尔 (Khaled Jarrar) 合作的作品,其录音现已由 bié Records 发行。在这部作品中,阿里·赛西 (Ali Sethi)索菲亚·耶恩伯格 (Sofia Jernberg) 担任歌手,谢娜·邓克尔曼 (Shayna Dunkelman) 担任打击乐手,指挥家约瑟夫·杨 (Joseph Young) 皮博迪管弦乐团 (Peabody Orchestra) 也一同参与了演出/录音。

Khaled Jarrar(左)、杜韵(右)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是一部为管弦乐团、独奏者和视频创作的多媒体作品,最初首演于伦敦南岸艺术中心(Southbank Centre)的 Soundstate 音乐节。此后,该作品又曾先后在华盛顿特区的肯尼迪艺术中心、纽约的卡内基音乐厅、奥斯陆的 Ultima 音乐节以及维也纳艺术节(Vienna Festival)上演出。
这部作品聚焦于人类迁徙的问题,探讨了在人类历史中不断重复的流动和出走,传递出一代又一代集体和个人的创伤与重生。杜韵在音乐部分中使用了一系列印度古典音乐“拉格”的调式,以对应“雨”和“水”的意象。这些不同的拉格音乐元素,有的源于拉格初现的远古时期(前伊斯兰时期),有的则来自拉格接下来流变和迁移经过的时空(阿拉伯、波斯、中亚、印巴沙漠及全球南亚侨民),同时还涵盖了性别以及宗教和世俗背景等多重因素所导致的各种风格、形式和技巧的变迁。
该作品还引用了巴勒斯坦诗人,曾生活于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突尼斯的加桑·扎克坦 (Ghassan Zaqtan) 的诗作《枕头》(“Pillow”)。在视频部分中,哈立德·贾拉尔探索了“家园”“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意义。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与一群难民同行的旅程——贾拉尔因对自己已故祖母的爱,踏上了这趟旅程;正是祖母的经历,将流离失所的创伤留给了他。他的视频创作,以抽象和具象并存的方式,呈现了人类对这些概念的反应。
所有参与了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的合作者,无不反映出“迁徙”和“跨越边界”的理念。这些人的交汇,让这部作品成了一处不同寻常的聚所:这群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专业训练和职业生涯,但他们在不同形式上又都各自有过流离失所的经历,并思考过这其中的意义。对这些艺术家来说,这部录音作品是一片共同的艺术家园;对那些正在经历自己旅程的听众而言,则是一份慰藉。
杜韵谈及该作品时表示:“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就是要洞察人类迁徙的永恒挣扎和它激起的重重影响,并对其加以刻画;它是对坚韧的人类精神的颂扬——正是这样的精神激发了所有的迁徙,也在所有的迁徙中留存了下来。这部作品中的三位独唱、独奏音乐家背景不同,各有各的文化实践方式:拉格音乐依靠口述传统,摇滚乐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广阔的声乐技巧领域也有自己的体系。”同时,我也特别高兴可以和皮博迪管弦乐团的年轻音乐家们合作。这张专辑汇聚了不同代际人的努力,它在当今这个动荡的时代中发出了我们共同的声音。
Where We Lost Our Shadows
1. Scene 1 – Walking (feat. Shayna Dunkelman)
2. Scene 2 – Rain Raga (feat. Ali Sethi)*
3. Scene 3 – Your Name, Crowd, and Lilals
4. Scene 4 – Thunder (feat. Ali Sethi)*
5. Scene 5 – The Camp and Poem Pillow (feat. Sofia Jernberg)**
6. Scene 6 – Eruption (feat. Shayna Dunkelman)
7. Scene 7 – Desert Raga and The Pomegranate Rain (feat. Ali Sethi, Shayna Dunkelman, Sofia Jernberg)*
 
作曲:杜韵 | Composed by Du Yun
人声:Ali Sethi、Sofia Jernberg | Voice by Ali Sethi, Sofia Jernberg
打击乐:Shayna Dunkelman | Percussion by Shayna Dunkelman
指挥:Joseph Young | Conducted by Joseph Young
演奏:皮博迪交响乐团 | Performed by Peabody Symphony Orchestra
 
音频制作人:Rick Jacobsohn、杜韵 | Audio Producers: Rick Jacobsohn and Du Yun
录音及音频编辑工程师:Lara Villaneuva | Recording and Editing Engineer: Lara Villaneuva
混音工程师:Lara Villaneuva、Rick Jacobsohn | Mixing Engineers: Lara Villaneuva and Rick Jacobsohn
母带工程师:Rick Jacobsohn | Mastering Engineer: Rick Jacobsohn
 
皮博迪管弦乐团 | Peabody Symphony Orchestra
执行总监:Andrew Kipe | Executive Producer: Andrew Kipe
项目制作人:Melina Gajger | Project Producer: Melina Gajger
 
由皮博迪录音艺术与科学部门提供录音支持
Audio recording made possible by the Peabody Recording Arts & Sciences Department
 
*第2、4和7曲 – 乌尔都语传统歌词,匿名
*Track 2, 4 and 7 – Traditional lyrics in Urdu, anonymous

第5曲 – “Poem Pillow”由诗人加桑·扎克坦创作,经诗人本人许可后使用
**Track 5 – Poem Pillow by Ghassan Zaqtan, used under permission from the poet


专辑现已上架各大流媒体平台。

购买数字版专辑支持音乐人,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前转至我们的 Bandcamp 页面(需要科学上网)

此外,杜韵曾获2017年普利策音乐奖(Pulitzer Prize for Music)的作品 Angel's Bone(中译名:《天使之骨》),也已上架 bié Records 的 Bandcamp 页面供收听、下载。

Angel's Bone 为杜韵与剧作家 Royce Vavrek 合作的歌剧作品,是一则讨当代奴隶制和人口贩卖背后黑暗影响的现代寓言。这部作品的作曲部分涉猎广泛,古典乐、电子乐、朋克摇滚、卡巴莱歌舞等诸多音乐元素的惊艳调和,充分展示了杜韵的“极繁主义”个人风格。



Du Yun · 杜韵 · 杜韻
作曲家 · 表演艺术家 · 倡导者
“为纽约繁华音乐市场增色的当代音乐家” —— 《纽约时报》
”思想深意的作曲家” —— 《金融时报》
“领军当代音乐前沿者” —— 《英国卫报》
“史上最佳35位女作曲家之一” —— 《华盛顿邮报》
“源源不绝的原创力量与坚定不移的入世良知” —— 《纽约客》
被《纽约时报》誉为当今活跃于世界舞台的新一代作曲家领军人物之一,杜韵为2017年美国普利策音乐奖得主, 成为其第一位荣获此奖的唯一亚裔女性。2018年获古根海姆大奖,并以作品 Air Glow 获得2019年第61届格莱美音乐奖最佳古典乐作曲家提名。此前,杜韵为小提琴家 Hilary Hahn 创作作品为其赢得格莱美最佳室内乐专辑奖。个人专辑2017、 2018年连续登上《纽约客》年度十佳唱片;2019《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唱片;201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俄罗斯“BraVo2019”最佳古典音乐奖;并连续登上《意大利滚石杂志》和《英国古典音乐》十年回顾榜,被其列入2010时代艺术家榜单。
出生于上海,现常驻纽约,杜韵其人与她的音乐艺术一样,多面而复杂、立体而深刻:她具有多重身份是,一位活跃于世界各地的知名作曲家、表演艺术家、跨界艺术家及策展人;题材着眼于各类社会议题,包含深刻的情感与反思,并寻求与表演者及观众达到共鸣;叙述手法多元,触及魔幻现实主义等类型;音乐形态丰富多样,并擅长将多个艺术领域融合为一体包括歌剧、交响乐、音乐剧、戏剧、室内乐、艺术展览、现代舞蹈、口述文化、公共装置、即兴表演、声音艺术及电音;其音乐语言兼收并蓄,从古典到流行,文艺复兴风格的复调音乐、卡巴莱歌舞、现代主义,电子、后朋等风格融会贯通。

杜韵大胆而忠于自我艺术审美,在极简主义盛行的时代与时代审美背道而驰,以自己独特的声音视角,奉行“杂食主义” 及“极繁主义“,将各精彩音乐元素语句层层叠加,挑战观众可辨之视听极限。杜韵音乐厅作品的主要委约团体包括洛杉矶爱乐、纽约爱乐、底特律爱乐、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伦敦南岸、丝绸之路乐团、挪威Ultima音乐节等,作品广泛上演于世界一流演奏团体。


作为跨界艺术家,杜韵同时活跃于美术界,其多媒体艺术作品曾展于上海种子、上海外滩美术馆、广东美术三年展、阿联酋沙迦双年展、巴基斯坦 Lahore 双年展、新西兰奥克兰三年展、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双年展、西班牙科尔多瓦当代文化中心、美国国家艺术院及国家博物馆、罗马 Maxii 博物馆等世界顶级博物馆参展。多年来,杜韵与巴基斯坦艺术家 Shahzia Sikander 合作,作品得到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美国费城美术馆、阿联酋古根海姆博物馆永久收藏,2017年合作作品获卡拉奇双年展最佳人气作品奖。

杜韵曾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附小、附中及大学, 并获得美国奥伯林音乐学院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先后师从邓尔博、陈钢、Randolph Coleman、Bernard Rands、Mario Davidovsky 等教授。现为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皮博迪音乐学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导师。2017 年同时任聘上海音乐学院特邀教授。

身为策展人,杜韵曾任纽约深具影响二十年 MATA 艺术节的艺术总监,立志大力推广全球青年作曲家的作品交流和创作,开创并不断探索新媒介与新艺术的前沿。她曾于2018年成功在纽约发起“泛亚太跨界音乐节”,并在次年带领“泛亚太跨界音乐节”同时与伦敦南岸以及挪威奥斯陆 Ultima 艺术节合作。此外,她还参与策划了英国伦敦南岸文化中心 SoundState 艺术节、瑞典 GAS 艺术节、洛杉矶爱乐2020年室内乐演出、2022年德国知名艺术节 Donaueschigen Festival 百年庆典年等;2020年,她分别担任了芬兰“Music of Now”策划导师及德国达姆斯特当代音乐节导师。

秉信音乐无界,杜韵同时致力民俗音乐,她于2017年发起的“‘未来传统’创想计划”,广泛与世界各地的民间音乐家、业余团体合作、实验 ,推广世界各民族音乐,致力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再创作。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地方戏曲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