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阳明学府
王阳明文化书院:以“致良知学、知行合一”为纲,做新时代王阳明文化精神的推广者、学习者、实践者。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价值观,共享文化自信梦,民族复兴梦。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做知行合一的行动队,人因爱更伟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阳明学府

习近平勉励青年的10句国学经典

阳明学府  · 公众号  ·  · 2018-10-18 11: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鲁迅先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


出处 :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诸葛亮告诫自己孩子的这封信里,留下了许多名句。纵观全篇,可见他着重强调“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 ,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不其然间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涵养心性。以浮躁的心态来为人处世,终将会一事无成。


二、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有人说:“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青年有着大好机遇,关键是要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心浮气躁,朝三暮四,学一门 丢一门,干一行弃一行,无论为学还是创业,都是最忌讳的。“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青年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滴水可以穿石。只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成功就一定在前方等你。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 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 :“做那些别人还没觉察到就该做的工作,办那些还没发生事故之前就该办的事,体味那些没有散发出气味之前的气味。要把小的征兆当成大事,把少的 征兆当成多的后果。用恩德对待他人的怨恨。解决难事要从还容易解决时去谋划,做大事要从细小处做起。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 方一步步形成的。因此圣人始终不直接去做大事,所以能够成就大 的功业。轻易许诺肯定难以兑现,把事看得太容易肯定会遇到太多的困难。因此圣人要把它看得困难一些,所以最终不会遇到困难。”



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而这“三个自 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


——2014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郑板桥《竹石》


原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译文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四、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对想做爱做的事要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大到小、把理想变为现实。要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 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 搏击的能量,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达标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格言联璧》


原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译文 :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多远,他最终都能到达。 穷山距海,也不能限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志向,他要到达的地方不论有如何坚固的防御,他总能到达。精锐之师,也不能阻挡。



五、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

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


——2016年4月26日,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


出处 :汉·王充《论衡·实知》


原文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译文 人的认识能力有高有低,但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知识,都要学,要问,不问的话是不会知道的。


六、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2016年4月26日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宋·王安石《题张司业诗》


原文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译文 常被用来形容和赞美一个人的作品或成就的得来不易。“成功”的背后总是包含着无尽的辛酸。



七、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 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2013年5月,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


出处 :出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欧阳修》


原文 或问:“大衍之数,《易》之缊乎?学者莫不尽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尽心焉也。《易》者,文王之作也,其书则六经也,其文则圣人之言也,其事则天地万物、君臣父子夫妇人伦之大端也。大衍,筮占之一法耳,非文王之事也。”“然则不足学乎?”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


译文 :原文大意:获取《易》的大道理就可以兼得其中卦的小道理,从未有过学习卦的小道理就能通达《易》的大道理的。了解这点,然后就了解学习《易》的道理了。古文原本就是针对学《易》的方法而言,也就是说,学习《易》应该从《易》的大道理着手,而不能只看《易》某一卦的道理,因为只要学会了《易》的大道理,由此就可以获得《易》中卦的小道理,懂得得了这点,就容易学懂《易》了。


八、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古人说: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青年人正处于学习 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2014《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


出处 袁枚 《续诗品·尚识》


原文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译文 :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九、 德者,本也


德者,本也。 ”蔡元培先生说过:“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 修身。这就是我们的用人标准为什么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为德是首要、是方向,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大学》


原文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译文 :德行是根本,财富是末事。如果轻根本而重末事,那就会与民争利。


十、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 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处 :北朝·齐·刘昼《刘子·崇学》


原文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译文 :堆造山的人开始于一筐泥土,而成陡高的峭壁;凿井的人从挖很深的土坑开始,而成极深的井。 从极细微的积累开始,只要坚持不懈,必然成就事业。如果轻视初始的细微积累,不屑于平日的具体努力,而企图于一朝之间突然成就大事业,大学问,那只能是白日做梦。



文稿来源: 儒风大家、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编辑:王阳明文化书院整理

想了解更

扫描下方二维码





龙场山下王阳明

洞中百年修此身

勤修苦练来得道

一心向道无杂念


合一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图片文字 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

商务合作、原创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发送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

觉得不错,记得点赞和转发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