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工作指南》出版发行以来,受到业内广泛好评,为惠及更多博物馆同行,经编著出版单位授权,《文博圈》《博物馆圈》《文博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进行全书公益连载,每日一更。图书简介和目录详见文末,若想先睹为快,可点击文末购书链接。
《博物馆工作指南》公益连载系列(119)
博物馆运营
博物馆文创基础
—胡锐韬、雷愉香 执笔—
2016 年,国家开始实行“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全国各地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纷纷响应,号召所属文化文物单位积极投身于这场以“文化事业”为主导而进行的“文化产业”探索的试点工作中。
经过几年的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概念已基本普及,相关配套政策逐步推进。然而,无论官方还是学界,至今尚未对“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
文化文物单位尤其是博物馆作为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重要主体,也是未来文化创意产业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探讨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概念及其分类,对于厘清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中的一些疑问,找准试点单位在这项工作中的职能定位和工作推进都将有所裨益。
二
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文创产品进行不同的分类。阮可《破除“身份禁锢”,推动文创产品开发》一文将文化产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纯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二是准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三是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他认为这三种文化产品的提供者应该分别为政府、政府联合市场、市场。郝凝辉在《文创产品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一文中认为,文创产品包含艺术衍生品、动漫电影衍生品、旅游纪念产品、博物馆产品、特定主题纪念产品、传统符号文化这六个分类。这两种分类方式,前者是依据其提供者的分类而分类,后者是根据产品所属的不同行业而分类。笔者认为,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从存在形式来看,可以进行以下分类。(一)有形的文创产品
邢礼婵和王小元的《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叙事表达研究》一文认为:“文创产品设计就是对文化内涵加以分析并提炼出文化元素,形成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符号,经过设计者的创意创新、设计、制作而成符合现代新生活的产品,是由无形想法转换为有形物质的一个过程。”这种有形的物质在当前文化文物单位中大量存在,如文物复仿制品、依托文化文物信息研制开发的工艺品和日用品、图书出版物等等。此类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有形物”的形态出现,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而附着于该类产品的创意体现可以是一个文化符号,也可以是一种外观、色彩、功能,甚至是一个标记、符号等。博物馆从事文创产品开发试点工作早期的“成果”,基本都属于有形的文创产品。(二)无形的文创产品
产品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这是市场学告诉我们的基本知识。讲无形的产品主要指服务,也就是提供某种解决方案,让消费者(对公共产品而言可能是消费者无需付费,该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享受到某种服务,获得一定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满足。但是这在文化文物单位里面较少被认为是一种文创产品。譬如图书馆的各种课堂,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各种展览,各类社会教育活动、课程等,这些依托文化文物资源且通过创意设计而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服务,均可被认为是无形的文创产品。特别是像展览这类属于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主营业务范畴的内容,将其作为文创产品还可进一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免费展览,利用财政资金投入“设计生产”,属于公共产品,其收益部分应当用社会效益衡量;另一类是允许收费的特展,主要以与社会合作的方式提供,除了社会效益,还可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作为收益。(三)虚拟的文创产品
虚拟的文创产品是利用当今流行的虚拟技术实现文化传播与消费的产品。这一类产品,其载体是设备仪器或者其他有形的物质,表现方式则是一种虚拟技术,最终传达的信息是一种文化内容,消费者并不实际占有这种文化内容,但可以通过视觉或者触觉进行感知。李静在《虚拟产品的经济特征与分类》一文中指出,虚拟产品具有“特殊的成本构成、特殊的生命周期、特殊的供求关系”以及“对个人偏好的依赖性”,并将其分为“资源类虚拟产品”“工具类虚拟产品”和“装饰类虚拟产品”。在当今文化产业领域,常见的虚拟产品有各类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网络游戏、采用 AR 技术的文物图录出版、利用 VR 技术进行虚拟考古探险,以及网上博物馆的虚拟展厅等。2016 年 11 月,国家文物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互联网 + 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文物博函〔2016〕1944 号),计划提出“开发数字体验文化产品”。近期兴起的依托区块链技术发起的 NFT 数字藏品热是当前成功的虚拟文创产品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虚拟文创的发展趋势。广东美术馆胡锐韬、广东省博物馆协会雷愉香 执笔
下期连载:
博物馆运营
《博物馆工作指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策划、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编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资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邀请广东博物馆行业专家、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撰写,历经两年时间,最终付梓。该书主要包括“博物馆概览”“博物馆筹建”“博物馆运营”“博物馆管理”“博物馆发展”和“博物馆案例”等6大部分,共63个篇章。该书针对当前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博物馆创办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和迫切需求,为博物馆举办者普及行业基本知识,指明办馆步骤,介绍博物馆运营管理模式,并提供了生动的案例分析。该书融汇了博物馆学前沿理论及行业最新实践成果,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本适用于博物馆举办者、博物馆从业人员以及关心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公众等各类读者和受众群体的博物馆工作手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