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慧智
品读道德根文化图书,饮用传统文化源头甘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老子道德经  ·  做人,记人好,念人恩! ·  2 天前  
老子道德经  ·  做人,记人好,念人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慧智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

德慧智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6-13 17:22

正文

干支纪年:丁酉年 丙午月 辛未日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关系是什么?二者谁对中国的影响更大?只要纵观历史,一看就清楚。


  上溯到两千五百年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是以黄老学说为基本动力展开的。最早期,是黄帝的思想。在战国时期,前期叫做东周,以后才诞生了老子的学说和思想。老子的学说和思想,既是对上两千五百年的中华文化和道治、德治、仁治时期思想的总结,也是对后两千五百年历史的展示和揭示。


  我们中华传统根文化中的主根,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德道经》五千言就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儒家文化是在对老子哲学思想部分继承的基础上,在入世哲学方面进行了充分地发展。在愚智时代治世领域,它的理论构架更容易被后人接受,从而可以透过它来了解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哲学观念,是“居于○”,始终站在“道○”当中;“用于一”,就是用这个“一”的德,来推动万事万物和社会的发展;“运于二”,就是可以用德来调控阴阳、运用阴阳认识万物的阴阳属性;“演于三”,是用他的唯德辩证法思想,来推演整个社会的生长层面,老子的确是观察到了所有事物的本质。


  这一点,德国的莱布尼茨从数学的领域,对这个“○”、“一”、“二”、“三”也进行了验证。用二进位制表示十进位数字7时,是“111”。“7”在中国古代是先天变化之数,西方也有上帝七天造物之说,这就揭示了老子的“三生万物”,它是指的阴性事物的“1”、阳性事物当中含的“1”和本源原动力的德“1”,共同合在一起,才是万物生成变化的根本,而不是阴阳二。阴阳二只是万事万物的属性,它不足以推动事物生长层面的变化。


 

  所以,西方哲学提出来的是“一分为二”,而老子的说法是“一生二”。一个“分”和一个“生”,大家可用《说文解字》查。“生”,它里面有生机、有再现、有存在。“分”,里面是分裂、是对立,而且不断地分下去,随着越分越细,其中的精华就消失了。所以,为什么西方在哲学观念上始终争论不休?就是因为它并没有真正地吃透老子的哲学思想。


  虽然莱布尼茨绝顶聪明,也已认识到“虚无生万有,用一就足够”,可惜,他只是将这一理念用于他的数学,而没有用于他的哲学。这是因为,他长期在西方的宗教土壤上进行科学研究,使得他的思想认识不能升华到中华民族的文化并不是宗教文化而是道德文化的本质上,不能在《德道经》所阐述的道德文化基础上去认识宇宙。


  《德道经》的文化,是超越一切宗教的,是包含一切宗教的,包括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因为它直承宇宙本源这一根本初始动力,所以任何后来者要想驳倒,都显得无能为力。很多西方人都有这个体会,认为老子《德道经》是丰富精神营养的井泉,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他们思想的营养就从《老子》中获得。


 

  在德国,平均每四个家庭有一本德译本的《老子》,有很多人甚至还能朗诵其中的一些章节。比如,德国皇家歌剧院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巴伦博伊姆,他在自己的艺术生涯当中,感觉到《老子》当中有能量,对他们艺术生命的延续有启迪作用;歌剧院还有一位歌唱家甚至能用标准的美声唱法演唱《道德经》的篇章。这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虽然国人不予重视,但却已在悄然地营养西方的明智人士。


  儒家文化是在老子文化基础之上诞生的。孔子曾经五次问道于老子,孔子称呼老子“犹龙乎”,老子也赞誉孔子是“人中之凤”。孔子的思想,是“据于德,依于仁,用于礼,演于艺”,刚好与老子文化形成一个完美的复合体,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根文化的大体系,还要加上从印度传来的佛学文化。


 

  德国的一位思想家雅斯贝尔斯曾经说过:两千五百年前在世界上出现了一个轴心时代,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了佛学文化,柏拉图、苏格拉底在欧洲也创立了西方文化。佛学文化后来没有在印度继续延续,传到中国并且影响到整个世界。这益于在佛学的下面有儒学给它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在它上面,有老子的道德哲学思想引领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精神境界,它才得以在中间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这三种文化都是人类思想的精华,不能轻易地否定、贬低哪一个。这三个支柱文化,共同构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大系统。


  在对文化的学习上,要有个先后。比如说,开启大智慧,要从根文化上吸取营养,然后再前进,所以要回到文化主根上,去解析我们祖先的文化,这样再展示开来,我们的人格就最完整,能量也会最全面,我们发展的希望也就更广阔。


 

  选自中华德慧智·教育辅导丛书《中华德慧智教育答疑汇编》



芒种,以火德能量之气依时而至为信——芒种简述

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芒种物候

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口识养生

芒种夏至天 走路要人牵——身识养生

芒种送花神 青梅煮酒香——芒种民俗

人类同样存在着种芒和芒种现象——芒种的寻根探源

如何学习中医才不会觉得太过复杂和庞大——芒种以后“霉湿之为病”的方法论

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诵读效果的天壤之别——启动先天肾气!

为什么古人说“修道者多如牛毛,成功者凤毛麟角”——揭秘帛书《德道经》与通行本《道德经》的能量差异

《德道经》是无上瑰宝

大人都读不懂经典 为何要让孩子诵读?

经典诵读是中国古代教育学习的根本方法

“可”字,在古代就是开口诵——老子德道经中的“可”

“国学” 这么热!你选对了吗?——学“国学”要寻根

帛书《德道经》,是当仁不让的首选慧性经典诵读教材

何谓“健康”?

黄帝内经中的作息与人们的健康

东西方文化的区别就像我们吃中西餐一样

老中医告诉我们该什么时候起床和睡觉——一日之四时与生命健康

原来“经典”是有层级之分的——哪我读的是经典吗?

孔子问道于老子——是对道德文化的实践与求索

古代教师节是哪一天

“教师”的古今称谓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修身明德是教育的本质要求

如此逼着孩子们辛苦……真是有点悲哀!——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用经典中丰富的精神营养,滋养孩子们久已饥渴的慧识和智识——慧与智同步开发是民族教育的根本

引导孩子掌握全面而准确的诵读方法

如何解决诵读与学习冲突?

赚钱别忘了身体要健康——伏羲黄老思想的养生方法

传统文化是国家的命脉

真诚的孝心是做人的根基(吴致知)

“孝”与“老”——析“孝”字,寻孝道文化之根

孝不孝是次要的问题吗?——孝道思想的根本

抛弃德的孝道,是无根之木———如何立体式的践行孝道文化

你发现细胞内的善粒子了吗?——孝道的能量来自善

明孝道层级之分,做真诚至孝之人

经典诵读开启心音——掌握生命能量的三种元素

脾胃信土之气是后天之本

人体生命有三种能量——21世纪以后是一个“音”的运用时代

孩子注意力严重不集中怎么办?——脾胃信德土的培养是关键霜降,

古代中国的数学水平高深莫测——不可思议的“善数”技艺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中国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一个德育文化

为什么人们脾气会变坏?——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一)

怎么才能有一个好脾气?——先天仁慈不足应该怎样补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