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税务杂志社
中国税务杂志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莓辣MAYLOVE  ·  2.24 日本文化中,腋下会被视为性感的表达 ·  3 小时前  
一颗青杏  ·  可以挂在包上带出门的甜酷小玩具(*╹▽╹*) ·  5 小时前  
槽值  ·  抠搜萨莉亚,被“平替后浪”偷家了 ·  13 小时前  
于小戈  ·  惊悚,一个比一个离谱?!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税务杂志社

心底长存一份春声

中国税务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4-03-24 22:11

正文

进入三月,春光作序,万物 和鸣。朋友圈里出现了红叶谷赏梅的照片,红梅、白梅、绿梅、樱李梅、宫粉梅、玉蝶梅千姿百态,隔着屏幕仿佛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幽香。照片上方,一首易安居士李清照的《小重山》让我陷入遐思: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春天是从凛冽寒风中的第一点梅花里漫出来的,接着从水仙、迎春、桃、李、梨、杏的百态千姿中绽放出浓厚的春意。梅花吐蕊的声音伴着李清照盼望早日与丈夫聚首的心声。碧阶春草,零星红梅,再加上一瓯春茶、两两相伴,这便是人间最为美好的情景了。

李清照细腻的笔触,把春天的美写得格外动人。“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她的笔下,春日的柳梅似春心萌动的少女,红染香腮,满面娇羞;“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同样在她的笔下,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蕴藏着春的盎然生机。

李清照像

李清照的一生历经家国变化、世事变迁,在不同人生时期有不同的心境。四季更替、春日轮转,她在不同诗词中抒发的春思有期盼、有离情,有欣喜、有惆怅,但春日的美总能触动怀着不同心绪的易安居士。

与李清照的纯净热烈不同,同为“ 济南二安 ”的辛弃疾,他笔下的春天“ 别是一番滋味 ”: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此词名为《汉宫春 · 立春日》,是辛弃疾南渡后思念故国之作。他以“ 春已归来 ”开篇,细致入微地描述故乡春日的风俗:看美丽的姑娘佩戴春幡,喝黄柑酿制的腊酒,吃五辛盘,可见其对生活的热爱。同时,风雨袭来,燕子不归,旧景(西园)入梦,何尝不是每个人曾经和当下的无奈!只能发出三声笑:怀美好的青春、念不可逆转的衰老、叹解不开的连环愁!词人对天时人事别有一番感触,将春天飘忽不定的气候特点和“ 人生无法预测、梦想就在前方 ”的矛盾心理描绘得淋漓尽致,真是“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辛弃疾像

辛弃疾写作风格多样,他笔下有其独特的细腻婉约之处,但更多的是风格沉雄豪迈之作。同为辛弃疾笔下词作,《好事近》全篇洋溢着春日里的潇洒快意:

春动酒旗风,野店芳醪留客。系马水边幽寺,有梨花如雪。

山僧欲看醉魂醒,茗碗泛香白。微记碧苔归路,袅一鞭春色。

在酒旗招展的野店中痛饮美酒,分不清究竟是春在动还是酒旗在动。醉后行至梨花如雪的野寺中快饮香茶,在微醒之际踏翠归来,马鞭起处,似划破无边的春色,辨不明究竟是马鞭抖动了春日的气息,还是马鞭扬起之时已成为了春日的一部分。春日郊野的幽美、词人出游的快意跃然纸上。

春风来临,如同灯之吐焰,生出许多美丽的诗。在火热的生活里,古人写遍了春天里的故事。 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唐伯虎的“又摘桃花换酒钱”、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不同的花代表着不同的心志。春风得意时可以“一日看尽长安花”,爱情来临时欣喜于“人面桃花相映红”,失意落魄时感慨“泪眼问花花不语”……这些华彩佳句一直在滋润着我们的灵魂。 热爱花的民族同样是热爱美和生活的民族。 我们生长在神州大地上,与众多的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植物氤氲出淡淡的幽香,唤起人们对春日、生命、绿色的热爱和渴望。

同样的春日,埋头于日常琐事的现代人,总会忽视季节轮转背后大自然的情调。反而是怀着赤子之心的孩子,更能欣赏春日的美。犹记得在泉城公园的那片牡丹花丛中,儿子坐在小凳上,手持画板,用笔一点点勾勒着牡丹花叶的形状。我在一旁看得入神,孩子在描摹春景之时也成为春天的一部分。张夏镇黄家峪万亩杏花铺天盖地,成云成海,儿子与小伙伴们在山石间跳来跳去,笑着叫着,撞到树干上,惊起无数“花雪”落下。长清双山的油菜花田一望无垠,“黄萼裳裳绿叶稠”,我们在田间瞭望,风筝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红叶谷的郁金香花色瑰丽多样,红、黄、紫、白等各色花朵成片成块地种植在草坪、林间,小孩在花间跑来跑去……我曾认为,大人是在花费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现在看来,孩子的赤诚也能让人发现更多生命的诗意。

从古至今,春日都蕴含着关于希望的故事。 论仪式,“打春牛” 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人们用泥土做成春牛,画上图纹,在迎春、祭春、打春、闹春、送春等环节中庆祝春日到来,祈愿五谷丰登。论口福,立春时要吃“春盘”,晋代《风土记》中说:“元日造五辛盘”,是用韭菜、葱、蒜、芥、蒌蒿嫩芽调制的菜。迎新春,用的是“辛”与“新”的谐音,有些地方也称之为“咬春”。南方地区要饮春茶,还要在绿茶中加一只青果,即青橄榄,橄榄果淡雅清香、甘爽可口,寄寓清吉平安。吃下一颗橄榄果寓意着今后的日子如嚼橄榄一样,越嚼越甜。

时光延续到今天,春天在绿水青山中更添自然魅力和人文色彩。姑娘小伙成群结队出游,或寻景赏梅观花,或搭起帐篷谈天说地,或在田野里享受挖野菜的 乐趣,或在春光中种下寄托希望的树苗……明媚的笑颜绽开在花田间,青春气息夹杂在春风里扑面而至。

春天是一个螺旋般的季节,有绽放,也有凋谢;有梅香,也有雪白;有剪剪风,也有倒春寒,起伏之间,岁月带着我们无声地向前,给我们带来春来春去的感慨,但更多的还是希望和梦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