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42章经
思考事物本质 | 创投圈教科书式必读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点拾投资  ·  穿越迷雾,如何用正确的姿势寻找财富密码? ·  12 小时前  
经纬创投  ·  对话何小鹏:为了做一个真正的 ... ·  2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独家】已有30家产业互联网及软件SaaS企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42章经

“五年以后复盘近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 | 42章经

42章经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8-05-28 00:04

正文


只要你是做 VC 的,但凡你要换工作,总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在等着你,那就是:你之前几年推过的最好的项目是什么?


你看,投不投可能是老板说的算,但见没见过,推没推就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了。


在这一个问题面前,大多数人都会暴露自己的真实水平,毕竟这个锅没办法甩给原来的机构或者老板。


所以,多努力,多复盘,总归是好的。所以,这篇的主题就是复盘。


我最近两周就一直在复盘一个事情,就是为什么这么明显的用户时间和数量都在向微信聚集,而我没有更早意识到微信生态这个赛道的机会?


在这里面有很多基金做的不错,比如险峰,据说去年七八月份就开始布局这个赛道,现在微信生态的明星项目里也总能看到险峰的身影。我觉得险峰有机会利用这波微信生态机会,突破过去一段时间的瓶颈期,再迎来一期收益颇丰的基金。


我们前几周发了一篇文章,就是险峰的吴炳见所写的 微信里的机会,拼多多只是个开始 | 42章经 ,从这里也可见一斑。


在那之后,有很多人来找我讨论微信生态。其中,我觉得 v小客 的创始人吴云昌对于这篇文章的几句评论最精炼且正中要害。


他说:


微信的红利我认为是两点。


1)打通了四线往下及中老年人群的信息流和资金流。


2)微信通讯录在信息裂变上带来的低成本获客。


而更重要的是,说完了机会,他又用一句话总结了方法论,这句话也是我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这个市场的重点。


他说:


我们唯一正确的是, 始终坚持的是拿红利 2 作为方法论,去服务红利 1 的微信互联网新增网民。


所以,两个红利本身的 叠加关系 才是之前几个月很多公司崛起的原因,单独看到或利用其中某一个都不够。而这两个点当然也不只是能用在电商上,电商只是其中一块。


前几周,在普华合伙人张鼎组织的活动上,我问了有赞的白鸦好几个问题,其中一个是“你怎么看拼多多?”。


白鸦毕竟是最早做微信生态的,很多具体回答都料很猛,我挑出来一点能写的。


他说,如果五年以后人们复盘近几年的互联网,有两件大事是一定要提的。


第一个是 vivo 和 OPPO 的销量超过了小米。

第二个是微信红包,让拿到 vivo 和 OPPO 的人手机里都有钱了。


所以白鸦复盘说, 脑子清醒的人要去想谁原来手里没钱,现在有钱了,然后去赚他们的钱


而后面的微博、快手、头条等的增长,包括拼多多,都是来自这两个事件的起源。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觉得还有两个很有趣的事是很多人忽略了的。


第一个事是,春晚淘宝宕机。最终其技术负责人说:


春晚当晚登录的实际峰值超过了 17 年双十一的 15 倍,尤其新用户的瞬时登录更是完全超出预料......


这背后能看出来,淘宝对下沉增量市场真的是“超出预料”。是真没看到,而不是战略性选择视而不见。


第二个事是吃鸡这款游戏。


网易的吃鸡提前面世,有好几个月的时间窗口,但最后还是绝地求生做起来了。


这背后我觉得更多是微信手握社交关系的价值。


这两件事也都再次印证了,下沉人群和社交关系的意义。


所以说回来,在微信生态这个事情上,我自己的反省有三点。


第一,没有认识到流量的实质意义和价值。


之前,我总觉得流量应该是实质的,是从明确的渠道导流到一个落地的页面去,所以微信本身虽然是流量的聚集,但并没有觉得微信内还能孵化出新的机会。


也正因如此,我在小程序出现的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唱衰的,当时我的逻辑是小程序更多是服务场景的触发和落地服务工具,难以真的承担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这在现在复盘应该大概是有一半错误的结论(如果小程序最终能解决留存的问题,就是完全错误了)。


但不论如何,正确的方法还是要看人在哪,时间花在哪,关注在哪,那些地方才是所谓的流量,才会有新的创造的机会。


第二,没有顾及到下沉人群的消费习惯。


作为一个五环内人群,首先,我真心觉得创业不能做太阳春白雪的事情,不接地气真的做不大,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通过线上触达所有人,而社会就是个金字塔,越下沉人越多,所以阳春白雪可以说就是反互联网的。


但哪怕如此,我也真心不能特别理解五环外的人群,这个是先天的包袱了。


第三,没有意识到新的维度下的不同机会点。


前面两点其实是比较基础的,这第三点反而是我感触最深的。


我之前总说,大机会总是由新的维度带来的,比如手机的移动属性带来了微信,LBS 属性带来了陌陌,摄像头属性带来了直播等等。


那微信生态创造了什么新的维度呢?如吴炳见在那篇文章里所说的,微信带来的是通讯录维度的极致发展。



这让我意识到,不同的维度在不同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利用和表现方式,通讯录维度的最好利用方式当然就是社交传播。


所以,微信生态中最好的机会就是能最好利用社交传播的场景。


这就是社交电商成为微信生态这波机会里最典型应用的原因。不同的维度,加成不同的属性,会有不同的指数级叠加效果。


不过,我和很多人都认为,社交电商的机会基本也到头了,如果现在要再从零做起,可能也没什么好机会了,毕竟该站的坑,该讲的故事,都被人用过了。


那作为对这波社交电商的复盘,我们前段时候还请来了云集的 CEO 肖尚略来 创投理想国 做了分享,最后就再把他讲的一些精华提取出来,你会发现很多地方都印证或补充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内容。


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资讯获取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我们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资讯,现在我们更多是通过信息流或者说订阅的方式。这同样也会带来商品和服务获取方式的变化。


在第一象限我们是通过搜索获得资讯,第二象限我们是通过搜索获得商品资讯,那这里面就产生了三家市值排名进入世界前十位的公司:Google、亚马逊和阿里巴巴。


那当下呢?未来呢?我们会发现整个的移动互联网有 70%到 80%,甚至更多的用户他们的资讯获取方式并不是通过搜索了。那他来自于什么呢?


他来自于订阅,他来自于社交。那也产生了两家非常伟大的企业,就是腾讯和 Facebook。Facebook 有 20 亿月活跃用户,微信有 10 亿,它们也都是五千亿美金以上的公司。


那我就在思考,人们会如何通过订阅获得商品和服务。


我们先来研究下,在搜索电商的环境下,品牌和消费者到底是如何在发生连接的?


我发现这种连接方式更多的是全天候的竞价,那消费者看到的大量商品资讯和服务资讯其实都是被钱堆起来的。那对于品牌方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广告预算和营销预算。所以今天看来,在搜索电商整个大的市场环境里,供给和需求之间的连接成本非常高。


那未来可能的电商机会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第四象限,其实就是订阅和电商的结合。


整个这一块儿的市场成长也非常快。不管是网红电商,内容电商,还是我们今天在做的这种社会化零售,其实都是在这个象限内探索。


这里头有个非常核心的变化就是消费升级。其实这类电商内的消费者需求并不是存量需求,也不是刚性需求。它是需要去提炼、去捕捉才会能够显现出来的需求。它是消费升级这个大背景所带来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