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的是老去,有的是病故,有的是自弃,但不管是哪一种告别,都叫人惆怅,都令人唏嘘。
阎肃谢幕
诞辰:1930年05月09日
忌辰:2016年02月12日
“
就这样,你轻轻地走了,那一颗赤子之心哟,从哨所到军港,从雄鹰到蓝天,让大江南北家喻户晓
……”2
月
12
日,著名剧作家与词作家、中国剧协副主席、空政文工团一级编剧阎肃在突发脑梗住院近
5
个月之后,平静地离开了尘世。这是前来送别阎老的亲友们为他创作的诗篇。
阎肃原名阎志扬,1930年5月生于河北保定,从小家境殷实,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也受过洗礼,还有一个教名叫彼得。
“七七事变”后,阎肃全家从保定到武汉再逃到重庆。唱诗班是他最早的音乐启蒙。后来,父亲让他去南开中学念书,成为学校文艺骨干。
高中毕业后,阎肃考上了重庆大学工商管理系。因受西南团工委的青睐,阎肃选择弃学从艺。1953年被调入西南军区文工团,1955年进入同年成立的空政文工团。
早期,阎肃以表演为主,后来领导希望他专心搞创作,他就从此告别了热爱的舞台。
1964年,由其编写的歌剧《江姐》首次公演,立即引起轰动,阎肃一举成名,并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而那一曲经典的《红梅赞》更是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
此外,阎肃还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歌词,如1962年《我爱祖国的蓝天》、1985年《说唱脸谱》、1989年《故乡是北京》、1990年《前门情思大碗茶》、1993年《雾里看花》等,并多次参加央视春联等大型活动的策划与撰稿。
他不但是音乐界泰斗,也是从戎60余载的文职将军。论级别,在空政原歌舞团编导室阎肃的公开履历显示,阎肃是专业技术一级,文职特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据中国军网解读:“专业技术军官是军队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军官,授予专业技术军衔,文职干部是军队编制内不授军衔的干部,有文职级别,文职3级相当于大校、文职8级相当于中尉”。照此推算,阎肃的“文职特级”,对应的是上将军衔。
顺次往下排,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双江享受中将级别待遇,宋祖英、阎维文、郭达等享受少将待遇。
在其位,谋其职。2014年10月14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阎肃的诗情发言赢得了满堂彩:
“我称得上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战线的一名老兵,到现在依然在心里经常哼唱着‘追上去追上去不让敌人喘气’那些歌。我们也有风花雪月,但那风是‘铁马秋风’、花是‘战地黄花’、雪是‘楼船夜雪’、月是‘边关冷月’。就是这种肝胆、这种魂魄教会我跟着走、往前行,我愿意为兵服务一辈子!所以,我、我们心中常念叨的就是6个字:‘正能量、接地气’,在部队来说就是有兵味战味!”
听过阎肃的发言后,习近平幽默地说:“我赞同阎肃同志的风花雪月。这是强军的风花雪月,我们的军旅文艺工作者,应该主要围绕强军目标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葛存壮作古
诞辰:1929年01月13日
忌辰:2016年03月04日
“只要观众喜欢,我愿意演一辈子坏蛋。”3月4日,著名表演艺术家葛存壮去世。被媒体戏称为“五大坏蛋”之一的葛存壮,一生配角炼成国宝级戏骨。
葛存壮1929年1月生于河北衡水。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打进齐齐哈尔,看到部队宣传队在街上扭秧歌打腰鼓,酷爱文艺的葛存壮好生羡慕,后来如愿以偿成为其中一员。1949年,因出色的表演天分,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为一名职业演员。
从跑龙套开始,从饰演日本兵开始,葛存壮就与反面角色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0年,葛存壮在电影《红旗谱》中饰演地主恶霸冯兰池的形象崭露头角,一炮打响。至此,时年29岁的他已经跑了11年的龙套。
他也由此成了演坏蛋的特型演员。紧接着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接连演了三个反面人物。《小兵张嘎》中凶神恶煞的龟田小队长,《粮食》中的清水小队长和《矿灯》中的岛田经理。
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自己的反派之路,与陈强、陈述、刘江、方化并称为中国影坛“五大坏蛋”。
葛存壮演反派从没拿过奖,还差点找不到对象。他和夫人施文心谈恋爱时,虽然两人感情不错,但因为葛存壮演大反派,施文心家人商量了好长时间,并对葛存壮进行了两年之久的“考察”才同意他们的婚事。
但让葛老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他60多岁的时候,“莫名其妙地,忽然再也没人找我演反派了,接的戏全是医生、知识分子、教授……各种正面人物。”
比如在电影《决裂》中,他出演的教授以一句“马尾巴的功能”风靡全国。这个桥段十分著名,葛老离去时,有不少网友发文悼念:“再也听不到您给学员们讲解马尾巴的功能了。”
1997年,他因在电影《周恩来伟大的朋友》饰演齐白石,先后获得了表演艺术学会奖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
葛存壮不但自己会演,还有一个更会演戏的儿子葛优。
今年59岁的葛优,1985年28岁正式出道。1992年因在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饰演李冬宝获得关注。1993年凭借《大撒把》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1994年凭借《活着》获得戛纳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华人演员。1998年、2002年、2004年三度获得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2011年凭借《赵氏孤儿》获得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他的光头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成为葛氏二代的标签。
葛氏父子情深。
“我这一生最满意的作品是葛优。”看到葛优茁壮成长,葛存壮也很高兴。以前,两人在一起,别人介绍葛优说:“这是葛存壮的儿子。”现在,葛存壮的头衔是“葛优他爸”,“这个称呼让我心头乐滋滋的,儿子总算比我出息了。”
葛老也有遗憾。演了几十年的电影,塑造了无数经典的人物,但父子俩却从未在一部作品中演过对手戏。
梅葆玖羽化
诞辰:1934年03月29日
忌辰:2016年04月25日
“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天生丽质难自弃。
”4
月
25
日,京剧大师梅葆玖去世,他最喜爱的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主题歌《梨花颂》却还在呀呀的唱着。
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第九个孩子,1934年3月生于上海,10岁开始学艺,13岁正式登台,18岁与其父同台演出。他艺业精湛,基础扎实,在青衣、花衫、刀马旦、昆曲等诸行当技艺方面,均有较高造诣。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表演端庄大方,近似其父。
而且,他一辈子都在唱他爸的戏,从《苏三起解》到《木兰从军》到《三娘教子》,从《霸王别姬》到《贵妃醉酒》到《太真外传》。只有《大唐贵妃》是一个既继往又开来的戏,是梅派二代人自己的戏。
2009年,梅葆玖被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艺术大师奖”和“终身成就奖”。
在京剧界,像梅氏父子这样均取得极高艺术成就的“父子档”,少之又少。遗憾的是,梅兰芳辞世过早,梅葆玖又无子女,子侄又赶上八个样板戏的年代,男旦靠边站,老戏不让唱。随着梅葆玖的“谢幕”,梅氏一个世纪的京剧艺术传奇,曲终人散。
但是,满园桃李胜似亲传。梅葆玖子承父业,扛起了梅派京剧传承的大旗,为中国京剧艺术培养了众多继承人。
梅派是男旦艺术,不是坤旦艺术。可是,梅葆玖一生收徒49人,其中男旦传人却只有一名。
而这唯一一名弟子也是“半路出家”,并非科班出身。这枚梅葆玖的“掌中宝”就是胡文阁——这名秦腔小生和流行歌手,被旦角艺术之美折服,偶然机会,受人引荐,去拜会了梅葆玖。在经受8年考验之后迈入梅门。
当然,梅葆玖的48个女弟子也个个都是京剧界的牛人。
他的第一位弟子是来自宝岛的梨园中人魏海敏。1983年京沪两地京剧院团首次联合赴港演出,已是台湾小有名气的“全能旦角”被深深惊艳,最后突破重重阻碍,才在1991年拜梅葆玖为师。辗转两岸学戏,发展自身,也为台湾京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而梅葆玖在大陆的第一位女弟子李胜素,1988年随梅葆玖学戏,而今已是国家京剧院的头牌。
虽是国粹,但也革新,梅葆玖不但要让京剧现代起来,还在积极寻求中西文化完美融合的良方,以此重新唤起国人对京剧的兴趣。
他希望改变传统京胡与琴弦为主的伴奏方式,让京剧更加富有表现力。他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杨乃林合作,录完了《海岛冰轮》、《霸王别姬》、《太真外传》、《游园惊梦》四段梅派经典唱段,加入交响和民乐等内容,重新灌装。
1994年,为纪念梅兰芳诞辰100周年,梅葆玖携魏海敏演出梅兰芳鼎盛时期代表作《太真外传》,他将这部连演四晚的连台本戏,压缩至一晚上三个多小时演完全本。
之后,又在此基础上,改编创作了现代交响京剧《大唐贵妃》,这一融合了舞蹈、杂技、音乐、功夫甚至魔术的表现形式,成为梅葆玖晚年在京剧艺术上的主要革新内容。他还专门为《大唐贵妃》谱写了主题曲《梨花颂》。
陈忠实涅盘
诞辰:1942年06月
忌辰:2016年04月29日
“
作品就是作家的传记。
”4
月
29
日,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他用一部传世经典,婉拒了所有的自传邀约。
陈忠实1942年6月生于西安灞桥,做过中小学教师、公社党委副书记、文化局副局长,1982年成为专业作家,1993年当选陕西省作协主席,2001年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
陈忠实一生酷爱阅读。1973年上南泥湾五七干校去锻炼,规定必须要带《毛选》。他却偷偷带了一部《创业史》,外面套了一个《毛选》的塑料封皮。在南泥湾的窑洞里,晚上十点统一断电熄灯,同窑的人睡了,他却在自制的油灯下读《创业史》……十余年间读丢过九本《创业史》。
陈忠实是一位拥有民族精神的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大部分时间,他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潜心搞创作,一求耳根清净,二求读书补憾,三求消化生活资源,凭着一股子倔劲、韧劲和狠劲,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白鹿原》等著作76种,荣获各种文学奖21项,其中,《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渭北高原,关于一个人的记忆》获1990-1991年全国报告文学奖,长篇小说《白鹿原》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1998)
。多部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我想我死的时候有一本垫棺作枕的书。”这是陈忠实在准备《白鹿原》创作时,借着酒力,对一位年轻的编辑记者朋友说的话。
是的,他做到了。1992年,他发表了耗时6年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小说以“白嘉轩后来引以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开头,描述了生活在“白鹿原”的三代人几十年光阴的恩怨情仇,塑造了白嘉轩、鹿子霖、黑娃、白孝文、田小娥等一批经典人物形象。
《白鹿原》一经出世,一鸣惊人,评论界欢呼,新闻界惊叹,读者争相购阅,一时“洛阳纸贵”。迄今已发行逾200万册。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渭河平原近现代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1997年,《白鹿原》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此后又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等多种艺术形式。
更多人知道《白鹿原》可能是通过电影。2012年9月《白鹿原》电影公映,也是这个故事第一次被搬上银幕。但却遭到一致的批判,被认为是“经典著作影视转化史上最差”。
因为,导演王全安在改编时,更多的把它当成了一群农民的故事而不是一部文学史诗。
原著写了半个世纪,而电影只截取1912年到1938年这几年;很多重要人物都被删掉了,整部电影的支点似乎只有外乡女人田小娥,她甚至取代了白嘉轩和鹿子霖这两个重要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两个家族之间长达数十年的爱恨情仇,转化成为田小娥的“破鞋上位全解析”……
对于“田小娥”这个人物,陈忠实写过这么一句话:“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机会和可能接受新的思想启迪,纯粹出于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盲目地也是自发地反叛旧礼制的女人。”张雨绮只演出了田小娥的放荡,而忽略了在大时代背景下一个外乡妇女的被逼无奈。
无数人牙根痒痒的说,好好的《白鹿原》,被TMD改编成了《田小娥传》。
这似乎也可以理解,因为片中田小娥的饰演者是张雨绮,她后来成了王全安的媳妇。再后来又离了。
电影版《白鹿原》拍得“一塌糊涂”,但电视剧版似乎值得期待——张嘉译、何冰、秦海璐等94个主演,4万多群演,227天不分昼夜的拍摄,10次大规模转场,投资逾1.6亿元,6-8个月的后期制作……
希望张嘉译们能够精彩演绎《白鹿原》,以告慰陈老先生,为这部茅奖作品正名——它不是《金瓶梅》和《田小娥传》,而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杨绛升天
诞辰:1911年07月17日
忌辰:2016年05月25日
“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5
月
25
日,著名文学家与翻译家杨绛先生逝世,享年
105
岁。这是他的夫君钱钟书对她的评价。
杨绛本名杨季康,1911年7月生于北京。1923年举家迁往苏州。1932年从东吴大学到清华大学借读,并认识了
钱钟书
。1935年,两人结婚,同赴英法留学。此后,风雨同行,荣辱与共,从未松开过彼此的手。
杨绛先生首先做了“最贤的妻”。
杨绛由宽裕的娘家嫁到寒素的钱家做“媳妇”,一进门就三叩九拜,一点儿没有“下嫁”的感觉。嫁入钱家之后,侍奉公婆,善待家人,公公赞她“安贫乐道”,还问婆婆,在自己去世后她愿跟谁同住,婆婆答:“季康。”杨绛觉得,这是婆婆给予她的莫大荣誉。
嫁到钱家后有了落差,在抗战时期一度生活艰难,曾经的“娇小姐”成了“老妈子”,为养家糊口做过各种工作,大学教授,中学校长,英语教师,为阔小姐补习功课,喜剧、散文和短篇小说作者,等等。但她一点都不感到委屈,甚至骄傲的说:“我爱丈夫,胜过自己。钱钟书的天性,没受压迫,没受损伤,我保全了他的天真、淘气和痴气,这是不容易的。实话实说,我不仅对钱钟书个人,我对全世界所有喜读他作品的人,功莫大焉!”
钱钟书
在《围城》中将婚姻比作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里的人想出去。可他和杨绛却是例外,传说中“最理想婚姻”说的似乎就是他们:“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有她在背后,钱钟书放手做学问,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观照中国与世界,因被誉为“文化昆仑”,出版了《围城》、《管锥编》、《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人·兽·鬼》等重要著作,在文学研究和创作尤其是在科学地扬弃传统文化和有选择地借鉴外来文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而被称为“世纪文豪”的杨绛先生,毫无疑问也是“最才的女”。
她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她早年创作的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六十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近百岁高龄仍笔耕不辍,整理出版了钱钟书数十部遗著。
而她也始终没有停止观照社会。
从2001年起,杨绛将个人稿费捐给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到2014年已累计捐款1000多万元。
她还为世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留下了不少的金玉良言。
比如,“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比如,“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何藩辞别
诞辰:1937年08月08日
忌辰:2016年06月19日
“
一切就好像上天一早安排,你只是在那适当的时刻按下快门便可。
”6
月
19
日,兼有摄影师、导演和演员等多重身份的
“
一代宗师
”
何藩在美国加州逝世,享年
84
岁。
何藩1931年生于上海,家境殷实,父亲做着祖辈传来下的“香云纱”生意,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徒。18岁那年,何藩随家人迁居香港。大学就读于钱穆创办的新亚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前身)
,受到了良好的国学教育。
何藩毕生所事所爱看上去似乎都与所学没有直接关联。但那其实是根基。
他首先做了电影人,1961年加入邵氏,初任场记,后转演员。1965年在《西游记》中扮演唐僧,颇受好评,其后出演了该片续集《铁扇公主》、《盘丝洞》及《女儿国》。
1969年何藩离开邵氏。1972年转任导演,首部作品《血爱》。其后导演了一系列唯美派艳情片及文艺片,包括《春满丹麦》、《心锁》、《夜激情》、《三度诱惑》等20多部。
有评论说,何藩是中国情欲电影中唯一将此当做一种事业来做的人,他毕生所拍摄的电影,完全没有一部非三级片,要做到这一点,确实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中国人的思想还没完全开化的时候。
而他还有一重更重要的身份——国际知名摄影家。
从13岁那年获得第一部相机开始,一幅幅的相片,串联出他雅致精细的一面。到了香港,何藩更是凭着捕捉光与影的天赋,对社会民生的触觉和热爱,成为“唯一一个拍摄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人”。
他以新派摄影手法,打破墨守成规的传统风格,在1958年至1965年间,连续赢得8届由美国摄影学会举办的“世界摄影十杰”荣衔。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他曾在国际摄影比赛中连续获奖267次。
不同于电影世界中肆无忌惮的声色犬马,他的摄影作品,连名字都是令人回味的,如《时日如飞》、《逝者》、《突变》、《生之欢愉》、《魔幻现实》等。
他最广为流传的作品是《靠近阴影》
(1954年)
,一个着旗袍的女人站在一堵墙的明暗交接处,低眉凝视,仿佛时空也凝结。这幅作品在2012年卖出了1.5万美元的高价。
这样的旧香港格调,在他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早年何藩的创作方法是“扫街”:常拿着相机游走于香港各地,等待着那些“决定性瞬间”。1955年,何藩在坚尼地城海旁拍下了《日暮途远》。他在西环等了无数时日,某日傍晚终于等来一个车夫“入画”,“此时的光线、影与气氛,都刚刚好”。
这些作品让何藩赢得了“东方布列松”的赞誉。2012年新加坡IPAsia选出了12位最具影响力的亚洲摄影家,何藩与森山大道、荒木经惟等一同入选。评语称他“巧妙的将沙龙和新闻两种摄影的优点融合在一起,是对香港有纪录性的照片”。
1995年,因为“拍三级片的名声,让家人受累”,何藩移居美国,好莱坞闻风而动,请他出山继续拍情色片,他拒绝了,一个人继续搞摄影,并集结毕生经典作品出版了《昔日香港》、《人间剧场》、《香港回忆录》。
徐婷凋落
诞辰:1990年10月03日
忌辰:2016年09月07日
“这26年来我好像从未为自己活过。我感觉我要解脱了!“9月7日,90后北漂女演员徐婷在北京病逝,年仅26岁。令人潸然泪下。
徐婷又名徐佳妮,1990年10月生于安徽芜湖,从小就有艺术天赋,没有学过一天表演,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表演成绩考上四川传媒学院表演系。2011年,获得“东方小姐选美大赛”全国总决赛8强。201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老爸回家》 。2013年,主演喜剧电影《小神来了》。2014年,在都市情感剧《北漂童话》中饰演女主角田朵朵 。2015年,在喜剧电影《澳囧》中饰演女主角许思思。2016年1月,与郑中基、范逸臣等合作主演喜剧电影《搞怪奇妙夜》。其清纯的正面形象被称作为“内地小赵雅芝”。
星运刚启,厄运来临。
7月9日,徐婷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患病的消息,并称“这26年来我好像从未为自己活过“。
她说:爸妈生了7个小孩,我是老三,从上大学以来就是自己挣钱交学费,大学没读完就带着300块北漂住地下室,五年来拼了命的拍戏挣钱给弟弟交学费、交房租、替父母还债、买房……无数次熬夜拍戏,累的腰椎间盘突出仍然大冬天泡冰水里拍戏,压力压的喘不过来气,五年拍了几十部戏挣的钱全给家里了,自己从来不舍得花……
她说:“当我得知是癌症后,居然有一丝的轻松,我感觉我要解脱了!”
她说:“我不怪任何人,也不问责上天,我只有个小小的要求,你们如果要发朋友圈微博什么的,请选我美美的照片哦,请叫我的新名字:徐小婷。“
原以为这个笑靥如花的女孩会是父母捧在手上宝贝,没想到却是一个为了家庭、父母和姐妹弟弟亡命打拼的苦孩子。她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却没有感动死神。
她想出去旅行,她不想被化疗折磨的面目全非结果人财两空,但她的父母不允许她放弃治疗,“哪怕卖肾”。
她那么努力和坚持,还那么坚强和乐观,也尝试过很多方法,中医、西医、皈依佛门,最终依然阻挡不了死神。
9月7日,她年仅26岁的生命戛然而止,与她爱的家人和爱她的粉丝永别。
徐婷的不幸离世,揭开了一个行业的创痛,她,只是50万北漂艺人中的一个。
在这个特殊的群体中,有人日进斗金,有人食不果腹;有人放纵身体换名利,有人几经风雨心不改;有人抢劫,有人吸毒,有人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就想着踏上归程……
乔任梁弃世
诞辰:1987年10月15日
忌辰:2016年09月16日
“你那么调皮,一定会来自己的告别式,你看到那么多爱你的人了吗?”9月16日,85后全能艺人乔任梁自杀离世,令好友陈乔恩悲痛欲绝。
乔任梁英文名叫Kimi,1987年10月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机电学院,是一个曾经跳过高后来爱唱歌的理工男。
2005年参加湖南卫视“自由我心声”,获全国冠军。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获全国亚军——这场号称考量男选手唱功、演技、才智、人气等全面素养,实则开启了“男色审美”时代的比赛,虽因种种原因只举办了两届,却为日娱乐圈埋下了多颗“小地雷”,包括井柏然
(冠军)
、李易峰
(第八)
、乔任梁
(亚军)
、付辛博
(季军)
在内的“倾城四少”,更是在几年后来了一个集体井喷。
2008年,乔任梁因电影处女作《夜店》成功跨界 ,并以一年连拍9部电影2部电视剧的高产量夺得众多关注的目光。主要作品包括古装神话剧《春光灿烂猪九妹》
(2011)
,悬疑惊悚电影《查无此人》
(2012)
,年代剧《锦绣缘之华丽冒险》
(2013)
,悬疑推理电影《死亡邮件》
(2014)
,青春怀旧电影《我们的十年》
(2016)
。纷繁百变的荧幕形象和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使其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新生代当红小生。
然而,这一切都在9月16日结束了。当晚,网上突现大批爆料,称其在上海桃浦家中离世。随后,又传乔任梁是与某导演玩sm致死。最后被证这不符实。其真实死因是抑郁症自杀。他与女友住一起,女友发现异常后报警。
乔任梁离世令圈内好友悲叹。跟乔任梁一连合作多部戏剧的陈乔恩,在9月22日送别乔任梁之后,次日凌晨又在微博发表长文悼念:
你是我在这里认识的第一个朋友,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你疼我就如疼女儿那样宠著,你比我小却总让著我,你是个绅士。你总是想办法给我惊喜,你是我的圣诞老人,是我的kimi叮噹,是大家的有求必应先生。
你走了?走的那样安静,那样孤单,那样令人措手不及。我懵了?更多的是自责,我不知道你病的那么重,对不起对不起我的后知后觉,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有多多的关心你,心疼你受的那些苦。
我来送你了,你就静静的躺在那裡?像睡著一样,我没想过有一天要这样送你走?我没想过重逢竟是告别。你在看著我们吧,你那么调皮,一定会来自己的告别式,你看到那么多爱你的人了吗?
乔任梁何以弃世?经纪公司说,他长期患有抑郁症,而去年又因为某些传言与诽谤,导致病情加重。而网友更翻出他在去年10月秒删的一则微博备份,但见沾血的纸团照,和有“贱命一条,陪你们玩”等字样的短文。
而在乔任梁离世1个多月后,疑似乔任梁正牌女友惊爆内幕,称经纪公司强制安排工作,并不及时发给工资,乔任梁生前账号不足10万元,导致其抑郁症加剧。
逝者如斯,生者还撕,这真是一个难以安静和沉淀的社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