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dTrend医趋势
MedTrend医趋势——专注于医疗医药、生命科学、医院领域,为您提供及时、实用的热点资讯、市场概况、行业趋势等精彩内容,旨在建设最全面、最周到、最专业的信息分享与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MedTrend医趋势

三星生物又获14亿美元巨额订单,中国CXO2025年会变好吗?

MedTrend医趋势  · 公众号  ·  · 2025-01-23 18:4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月22日, 三星生物 (Samsung Biologics) 公布了2024财年最新业绩,再次实现了强劲增长:
  • 销售额提升了23%,从2023年的3.69万亿韩元(约合28亿美元)增至4.55万亿韩元(约合33亿美元);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29%至1.32万亿韩元(约9.2亿美元);

三星生物表示,通过其位于仁川的大型园区的“4号工厂新增产能以及1至3号工厂的充分利用”实现了增长。

上周,其在一份监管文件中透露,已与一家未具名的欧洲公司签署了公司历史上最大的合同订单,价值2.1万亿韩元(约合14亿美元),再创新高。

这已是其2024年获得的第三份巨额订单。
  • 2024年7月,三星生物与一家美国制药公司签署了价值 10.6亿美元 的合同定制生产 (CMO) 协议,成为其所获得的最大一笔订单;
  • 10月,三星生物与一家亚洲制药公司签订了一笔价值 12.4亿美元 的大单,合同有效期至2037年12月。

新冠疫情后,CDMO(合同开发和生产组织)行业遭受重创,多家CDMO在新冠疫情营收蓬勃增长后,开始遭遇“营收悬崖”,因为难以找到替代新冠产品的合同;与此同时,生物技术领域的资金也面临枯竭。

然而,三星生物却仍然频频获得巨额订单,业绩保持双位数增长,2024年以来不断刷新订单金额。

整个CXO行业甚至头部企业,自2023年起开始陆续裁员、关闭工厂,进行调整。或许“寒冷”已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而三星生物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享受到了行业红利。


CXO作为中国大健康领域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子赛道,竞争激烈如同丛林法则,胜负往往在转瞬之间决定。

近几年,随着资本遇冷、中国创新药“去泡沫”化,作为卖水人的CXO发展遇阻。

尽管“药明跌倒,三星吃饱”的说法尚无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CXO的商业模式亟需全面重构,目前的状况尚未到最糟糕的时候。

而关于未来CXO行业发展,业界的两种声音各具道理,悲观认为辉煌已逝未来更艰难,乐观预计2025年行业周期将触底反弹。


01
全球CXO“转移”进行时

2024一整年,药明系始终处于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潜在影响的阴霾之下。尽管最终该法案未被纳入美国国家立法,这一结果相对较为乐观,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2025年可以放松对其潜在影响的警惕

从政策动向来看,此类法案的提出反映了美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监管思路的转变,其后续仍存在重新推动立法或通过行政手段变相实施相关限制的可能性。因此,药明系仍需持续关注该法案的动态走向,提前做好应对预案,以有效防范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

近期,药明系的一系列行动似乎也印证了上述观点。

  • 2024年12月,药明康德宣布将其美国的Advanced Therapies和英国的Oxford Genetics这两个细胞基因治疗业务(WuXi ATU业务)以现金对价方式转让给美国股权投资基金Altaris,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交割,2024年1至11月,这两家实体合计营业收入约9.8亿元,占药明康德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2.4%。
  • 2025年1月,药明生物宣布默沙东将收购药明海德在爱尔兰的疫苗工厂,总交易金额约5亿美元。
  • 2025年1月,药明康德宣布将位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和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医疗器械测试业务的两个工厂出售给医疗技术测试、临床和监管咨询公司NAMSA,财务细节未披露。

地缘政治的影响下,中国的CXO行业遭遇了冲击;与此同时,日本、韩国和印度的制造业能力作为欧美市场的备选方案,被推上了全球舞台。 韩国凭借其较低的价格和不断扩大的产能,抓住机会占据了有利位置,而日本和印度的CXO企业也在积极地加速分流订单。

  • 行业媒体FiercePharma 2024年5月报道,在一项行业调查表明,美国企业为避免风险,有动力寻找中国以外的合作方,韩国、印度、日本的CDMO企业因此迎来机会。
  • 彭博社2024年9月的报道 “Investors Bet on India, Korea to Fill Gaps From US Biosecure Act” 中提到投资者在寻找美国《生物安全法案》限制与中国生物技术公司合作后的受益方,三星生物、龙沙、皮拉马尔制药等可能会从中受益。


然而,影响不仅限来自于地缘政治,资本市场的寒冬、创新药的泡沫等都是这场“寒潮”的推手。


三星生物或者是幸运儿,但也并非只有运气。



02
合同总额超163亿美元
进击的三星生物

当中国的CXO们为了争夺一个创新药CMC项目,从120万的报价激烈竞争至70万,经历着激烈的竞争与生存挑战时;三星生物的年订单总额已轻松超过了163亿美元(约合1187亿人民币)。

看其2024年细分业务,
三星Biologics (主要包括研发、临床试验、生产)营收3.5万亿韩元(约26亿美元)(+19%)。

2024年签署了3份超1万亿韩元的合同,合同总额累计超过163亿美元。 除了上述破纪录的订单之外,2024年的关键订单还包括:
  • 2024年4月,与默沙东签订的合同订单总额达1.88亿美元,合同将于2032年底到期;
  • 2024年5月,与礼来的合作合同延长至2029年底,经过修订,订单价值提升至4.79亿美元;
  • 2024年6月,与百特的合作得到扩展,获得额外的2.08亿美元资金,用于药品生产。

从2016年到2019年,三星生物的客户群体主要由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构成。自2020年起,跨国医药公司(MNC)开始逐渐成为其客户。目前,全球前20强的跨国医药公司中已有17家与三星生物建立了合作关系。

三星Bioepis (主要包括生物类似药的临床及商业化)营收1.5万亿韩元(约7亿美元)(+51%)。
  • 阿柏西普生物类似药成功获得欧盟上市许可;
  • 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于2024年11月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积极意见;
  • 乌司奴单抗生物类似药将于2025年2月在美国推出,并持续为新产品推出做准备。此外,K药的生物类似药也已进入临床三期。

三星生物生物类似药管线

三星生物的首席执行官John Rim将公司的出色业绩归因于“与全球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合作扩展,以及通过在产能、商业模式和地域扩张方面的投资,持续履行承诺。”

2024年,三星生物在全球CDMO领域的排名已跃升至第四位,超越了药明生物。 这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三星生物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把握机遇,大胆投资以扩大产能。


  • 2013年7月三星生物第一个CMO工厂落成,同年就与百时美施贵宝签订为期10年代工协议,承接O药技术转移开展商业化生产。
  • 此后又与罗氏合作,为承接罗氏 “三驾马车” 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的订单,立刻上马二期生产基地,产能达15万升。
  • 2017年11月,第三工厂动工建设,升级产能18万升。2023年6月,第四工厂完工,年产能达60.4万升。

2025年4月,三星生物第五家工厂预计完工,届时综合生产能力将达到78.4万升。而为应对“生物制剂不断增长的需求” 其第六家工厂也正在规划之中,总产能将升至96.4万升。即将超越行业第一的龙沙。

来源:SG

CDMO由于技术壁垒较高,全球市场集中度也相对较高。这些壁垒主要源于对研发、临床试验、生产工艺等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最关键的生产产能。

而根据药明生物官方网站的信息,预计到2026年,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规划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包括中国、爱尔兰、美国、德国和新加坡的总产能预计将超过58万升。

中国的创新药企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和资本加持的高速发展时期,这使得相关服务提供商的业务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近年来创新药企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导致这种需求开始退化。


在这种背景下,业界对于未来CXO行业的发展趋势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是悲观的,认为前几年的繁荣可能已是最后的辉煌,未来将更加艰难。


另一种声音则相对乐观,认为这只是行业周期的一部分,泡沫破裂后,行业有望重振旗鼓,预计到2025年可能会迎来反转或反弹。



03
中国CXO们能否在2025年反转?

除了技术平台和产能之外,中国CDMO之所以能够赢得全球市场的青睐,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在人才成本、技术与效率、以及产业链方面的诸多优势。

而如今市场迅速变化,这些优势逐渐消退;订单流失、产能过剩,一部分没有及时调整的CDMO或许将面对更严峻的挑战。

运营杠杆反映了企业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情况, CDMO若订单强劲会有更高运营杠杆 ,当企业的销售收入增长时会放大利润增长、扩大规模经济效应。目前, 凭借强大订单量,三星生物虽然不断投入成本进行产能建设,其运营杠杆依然高于药明生物

在订单获取不足情况下,首先或许需要优化成本结构。

在固定成本方面: 重新规划产能建设,或通过利用现有的生产设施延展其他业务, 比如,此前诺华将其CGT工厂授权给传奇生物进行生产

在变动成本方面: 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争取更优惠的采购条件。推动原材料国产化,以降低成本。同时,优化项目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和资源浪费。

此外, 深度挖掘市场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提高客户粘性;比如,药明生物是全产业链(CRO+CMO)生物药CDMO,药物发现阶段可以像漏斗一样不断给临床阶段及CMO导流。或 扩大客户目标群体,提升差异化竞争优势。

而中国CDMO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迄今为止,三星生物尚未涉足当前备受瞩目的GLP-1(多肽)和ADC领域;然而,预计到2025年,三星生物将正式进军ADC CDMO市场。

根据沙利文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ADC CRDMO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美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27.2%,预计外包率将介于70%至80%之间。

目前三星生物已经建立了独立的ADC药物生产设施,并在2024年完成cGMP认证。其ADC服务范围包括后期发现、开发和偶联,能够提供从研发到制造的ADC疗法全流程服务。

为此,三星生物已与LigaChem Biosciences扩大合作,将在其新建的专用ADC设施中为LigaChem提供服务,该设施配备了500升反应器。

ADC CDMO市场高度集中,2022年全球前五大企业合计占据了约50%的市场份额,药明合联(药明系)位居全球第二,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0%。

2025年,中国CXO们会再受冲击或是绝地反击?

Cr:Samsung Biologics sidesteps CDMO industry trend with 23% growth in 2024

· END ·

--精彩推荐--

制药 | 生物药 | ADC | mRNA | CAR—T | PD-1 | 医械 | 影像 | IVD | 心血管 | 骨科 | 口腔 | 眼科 | 手术机器人 | 互联网医疗 | 医院 | CXO | 生命科


深度原创 | 年度盘点 | 趋势分析 | 穿越周期系列 | 股市动态 | 企业动态 | 高管动态 | 医药财报 | 医械财报 | 重磅并购 | 战略分拆 | 高管专访 | 薪酬 | 政策剖析 | 医保谈判 | DRG/DIP | 集采 | JPM | 最新闻 | 进博会 | CMEF


医械榜单 | 美敦力 | 雅培 | 强生医疗 | 西门子医疗 | 碧迪 | 史赛克 | GE医疗 | 罗氏诊断 | 飞利浦 | 波士顿科学 | 迈瑞医疗 | 联影医疗 | 微创医疗 | 乐普医疗 | 威高 | 丹纳赫 | 赛默飞


医药榜单 | 辉瑞 | 艾伯维 | 罗氏制药 | 强生制药 | 默沙东 | 阿斯利康 | 百时美施贵宝 | 赛诺菲 | 诺华 | 葛兰素史克 | 恒瑞 | 百济神州 | 石药 | 信达生物 | 君实生物 | 传奇生物 | 天境生物 | 基石药业 | 荣昌生物 | 再鼎医药 | 药明康德 | 启明创投 | 礼来亚洲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