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纳总统府共同出席阿斯塔纳中国文化中心、北京哈萨克斯坦文化中心和
北京语言大学哈萨克斯坦分校
揭牌仪式。
据悉,
北京语言大学是托卡耶夫年轻时留学中国的母校,今年是托卡耶夫从北语毕业40周年。
长期以来,北京语言大学培养了
以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为代表的80多位外国副总理以上的政要,300多位外国大使和来自近200个国家的30万名精通中文、了解中国的国际校友
,为世界和平和文明互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北京语言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唯一以“语言”命名、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主要使命的国际型大学,素有“小联合国”之称。建校至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国际中文教育为特色,以语言教育和研究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世界知名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诞生于新中国外交事业的艰难开创时期,是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创建的,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学校的前身是创办于1962年的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1964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成为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出国留学生学习外语和出国汉语教师的培养基地。1996年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定名为“北京语言大学”。
随着中国高校办学实力的日渐增强,不少高校都已走出国门,在海外办学。
作为我国的顶尖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已纷纷出海。
作为教育强国,英美国家最早开启在海外办分校的模式。据“无国界高等教育观察组织”的调查显示,海外校区共有五种建构模式。
海外建设分校的难度大,其所需投入的财力物力是不可估量的。因此部分高校在建立海外分校时,会选择与国外大学合作创办学院或基地。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高校,乃至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增强。未来,将有更多中国高校在海外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