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任之堂
弘扬中医文化,宣传正确养生理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任之堂

(湖北十堰)任之堂——培养古中医道医研学之脉法传心学习营

任之堂  · 公众号  · 养生  · 2025-04-05 08: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中医 ,似易学而实难精。古往今来,方药成千上万,多如牛毛,医者却也时常遇到“无方可治”之病。我们不缺方,亦不缺药,而是缺乏善用方药的思维。《灵枢·九针十二原》云:“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如何真正步入古中医之门,领略沉淀千年的古中医智慧呢?

一、诵读经典,开启智慧

中医这棵参天大树,有根、有干、有枝叶。要把握这棵大树的生命状态,需从根处着手。中医之根,在于经典。经典里蕴含了古圣先贤原创的、最本真的中医智慧。医学典籍,汗牛充栋,而能称之为经典的,无外乎 《黄帝内经》 《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此外,笔者认为《 四圣心源 》一书,也是必读的一本经典。除了中医经典,欲要更深层次地体悟古中医,则需要再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如 《易经》 《道德经》《清静经》《心经》《金刚经》《六祖坛经》等。

读经典,无须一开始就尝试去理解,只需用心诵读,不断重复即可。用心读的状态,是需眼到、耳到、口到、心到。即在非常专注的状态下,眼睛看着文字,张开口大声而缓慢地读出来,同时,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这个声音。这样,眼到,可调动肝气(肝开窍于目);口到,可调动脾气(脾开窍于口);发声,可调动肺气(气动则有声,肺为气之主);耳到,可调动肾气(肾开窍于耳);专注,则可调动心气。这种诵读的方法,本身即有助于协调我们的五脏气机,人就能越读越健康。不断地重复诵读,经典就会慢慢深人我们的潜意识。而一旦进入了潜意识,则会在无形中影响并净化我们的思维!

二、勤加实践,重视临床

中医里面,概念太多,内容庞杂,如果一直学理论,缺乏实践,

几年下来,兴趣消磨,则觉愈发枯燥乏味。笔者提倡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甚至可以先体验后学习。许多的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兴趣浓厚,是因其有体验或经历了中医疗效带来的神奇;很多的中医学子,大学学了5年,却不能真正运用中医思维治病。原因何在?理论学太多,而实践太少罢了!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临床是检验中医理论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中医流传至今,门派众多,加之鱼龙混杂,各执其理,甚则自相矛盾,真假难辨。如何应对?唯有实践才出真知!

如何实践呢?刚学完中医基础理论后,建议自学并开始实践经络腧穴、针灸、推拿等,先练手,去体验,去增强感性认识,而后再深入研习其理论。学中医诊断的时候,一定要边学边用,如学了望诊,走在路上,随时去观察周边行人之气色;学了脉诊,要有见人就想摸脉的冲动。学到方药之时,一定要去看看饮片,尝一尝,摸一摸,认认植株长什么样,在药房待一待,按照各个经典方子抓抓药,学完之后,去临床跟跟诊,抄抄方。要珍惜每一次接触临床的机会,珍惜每一次生病的机会,自己尝试着去望闻问切、辨证开方或施针推拿。实践宜早不宜晚,宜多不宜少!

三、增强“内在”训练,提升专注力和觉知力

中医是气道医学,气是中医的命根子。气是一种无形的能量态,与有形的解剖结构截然不同,这也是现代人学中医的最大难点。无形的层面,难以眼见为实,该如何把握呢?唯有提升我们的专注力,精神内守,以神去觉知神气之变化。尤其是诊断之望气色、切脉法,针灸之调神、得气。若一个医者没有气感,没有足够的专注力和觉知力,那么在医道层面则很难有大的突破。

增强“内在”训练的方法,如站桩、打坐、练太极、写书法、品茶等, 一个长期熏习的过程。持之以恒,潜移默化,于神气的感受将会大大增强,更能体悟到无形层面的一些东西。

四、培养“观”的能力,提高悟性

常有人说,学中医者,要有悟性,方能学好。那到底何为悟性呢?“悟”“性”,均有竖心旁,自然与心相关。 《说文解字》 云:“悟者,觉也。”觉,即醒来,突然明白之意。哪个地方突然明白了?吾心也(↑+吾)。我从内心真正理解了、明白了,这是“悟”的第一层意。同时,将心里明白的部分用“口”能表达出来,这是“悟”的第二层意,即能把自己明白的道理给别人说清楚。概言之,悟性,即内心的理解力和表达力,我的“心”能理解和表达到什么层次,这就是悟性的高低。

这种悟性的高低,这种能深入到内心的理解力和表达力,该如何训练和获得呢?此时,“观”就成了最核心的一种方法。

《易经》有言:“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通过观这种方法, 伏羲氏 发现了万事万物之间的规律和联系,并用八卦来演绎。道家经典《黄帝阴符经》有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还是离不开这个“观”字。

那到底何为“观”?《说文解字》:“观者,谛视也。”即仔细地看,这是“观”的浅层意。“观”,“又”+“见”,即又看到了、再次看见,也有反复看的意思。一个现象反复出现,背后一定有规律,这时我们反复去看,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象,而是揣摩背后的规律,这才是“观”的深层意。概言之,“观”分为心观和目观,仔细看、反复看,这是目观--肉眼所见的部分(象);揣摩所见部分背后的规律,这是心观。目观的对象是有形部分,心观的对象是无形部分。通过“观”这种方式,内心真正明了有形与无形、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这就达到了悟的状态!

“观”还有内外之别。“内观”,是去感受内在人体小宇宙。如品尝一味中药,去体会其对身体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此即“内观”,神农尝百草是也。“外观”,即观外在天地自然和生活之变化,以悟医理,如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就想到人体气机左升右降的规律,看到秋天叶落,就想到脱发的治疗。

《四圣心源》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古人通过仰观于天,俯察于地,中通人事,把天地自然当作人体去认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而建立了整个中医理论体系。所以,要想寻回中医之根,步入古中医之门,要想学习最纯正的中医思维,真正找到中医的源头活水,就得回归“观”的方式,进入“悟”的状态。

比如,“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阳光蒸腾地面之水,气化为云彩,云凝聚收敛,化为雨又降回到地面。这是最为平常的自然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在自然中,频繁“观”此象,可以“悟”出以下结论:这个象呈现的是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背后是天地阴阳二气的交媾,交媾的结果便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人体是个小天地,同样遵循着这样一个气液循环的规律,地气上为云,类比到人体,就是阳化气的过程,阳气蒸腾气化水液,变为流动的津液(雾化状态)滋养人体,这是阴随阳升的状态。天气下为雨,类比到人体,就是阴成形的过程,无形的云彩凝聚化为有形之雨降下,这是阳随阴降的状态。阳化气,阴成形,阴随阳升,阳随阴降,阴阳互根互用……这些都是中医最核心之理。

总之,读经典,勤实践,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很专业的中医大夫;增强“内在”训练,培养“观”的能力,则会让我们更接近医道!

(湖北十堰)任之堂2025年培养古中医道医研学之脉法传心课程一阶9班启动招生(2025年春季营)

中医源于道医,道医复兴,中医才能真正复兴,一个不入道的中医,最终难免在历史洪流中迷失方向!为了复兴道医,推进中医发展,任之堂牵头成立道医体系研学小组,从最具特色的脉诊入手,拟开设脉法传心进阶研习班。

图片

基于道医理念和古中医思维,谨守一气,将中医的核心原理、诊断、治疗和养生贯穿起来,倡导 “脉诊 + ”思维 ,即凭脉诊断、凭脉用药、凭脉施针、凭脉艾灸、凭脉导引、凭脉吊痧、凭脉食疗、凭脉运动 ...... 该研习班共分为三阶: 第一阶课程重在脉诊筑基 ,全面夯实基础、培养古中医思维; 第二阶课程重在脉诊临床 ,深化脉法的临床运用; 第三阶课程重在线下跟诊和修行悟道 ,依次进阶学习,力求让中医小白蜕变为临床高手!



图片


道医研学之脉法传心一阶第九期课程将于春季启动,历时三个月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重点围绕以下四大方面展开:


图片


一.医道明理篇(古中医思维之启蒙)

二.脉法明理篇(详解脉之核心原理)

三.脉法实践篇(将抽象之脉落实指下,一一感受,从心中了了到指下明明)

四.脉法应用篇(凭脉断症,以脉测病,凭脉用药,凭脉用针,凭脉施灸,凭脉食疗,凭脉运动等)。

报名联系人徐老师:电话:18772763658(同微信号)


图片


第一阶课程安排如下:

为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模式,线上共修课重在明理达用,线下集训课重在实操练习。


图片


线上共修课为二十六讲,每周两讲,每讲1~1.5小时,包括古中医思维启蒙篇(7讲)、脉法传心入门篇(6讲)、脉法传心精要篇(5讲)、凭脉临床篇(4讲)、凭脉生活篇(4讲),循序渐进学习。


图片


线下集训课为两天一夜,手把手教,从“心中了了”到“指下明明”,

让脉诊“看得见、摸得着”!

授课时间

课程内容

第一天上午

09:00 12:00

脉法明理与操作讲解

第一天下午

14:30 17:30

实操一:

练习摸正气量、郁脉

第一天晚上

19:30 21:00

实操二:

练习摸脉势

第二天上午

09:00 12:00

实操三:

练习摸邪气脉及特殊脉

第二天下午

13:30 16:30

实操四:

分组考核及总结

适合对象:中医爱好者、医疗从业人员。

学习费用:2686元/人,线下集训课食宿费自理。

报名联系人徐老师: 电话: 18772763658(同微信号)

课程时间:2025年(满30人开班)

特惠福利:凡是通过在任之堂线下线上学习学员,以后报名考试师承或传统确有专长,助理医师资格证的学子们,凭结业证书在指定的学校可减免2000元。

学习方式:线上直播课程三个月十线下实操课两天十群里答疑解惑

备注:1:线上课程开讲第一课之后因个人原因不能参加学习的,我们都不接受任何形式的退款要求,线上课程:直播十回放。

2:参加线下实操课的课程有效期时间从线上课程开学到截止时间为半年(国外学员因特殊原因可申请延期)

主讲老师:余浩、熊广华

余浩老师个人介绍:


图片


余浩,字任之,网名任之堂主人

全真龙门派理字辈

任之堂创始人、阴阳九针创始人

太极周天灸创始人、中医村创始人

全国草医节发起人

熊广华个人介绍:


图片



中医学博士

大学中医教师

阴阳九针学术传承人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师承名家,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一线,擅长中医脉诊,以医体道,以纯中医思维全息诊治身心疾病。

教学之余,在长沙百草堂等地坐诊。

提倡在平凡生活里践行中医大智慧,提倡“健康自主、生命自立”。

课程报名联系人:任之堂课程负责人徐老师:18772763658(同微信号)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