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多鲸
多鲸资本旗下行研资讯公众号,专注研究中国及全球教育行业创新发展趋势,为教育投资者与创业者提供专业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煮娱星球  ·  人死了还要被吸血,活该被封! ·  昨天  
煮娱星球  ·  哈?!他俩这是要分手啊...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奔流新闻  ·  大S将树葬!此前因骨灰放家中引邻居不满 ·  3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河南日报  ·  《哪吒2》再登顶!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多鲸

新增 52 万!中国出生人口逆转,利好教育?

多鲸  · 公众号  ·  · 2025-01-17 21:03

正文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经济人口数据, 2024 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 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 6.77‰,相比上年的 902万人, 加 52万 人。

这一形势,是短期反弹,还是长期逆转?教育行业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春天要到了?

01

此前很多专家预测今年出生人口要跌破 800万,这是什么概念?取一个近的案例,幼儿园关闭潮。

此前,全国出生人口从 2016年的短暂高峰 1786万,一路下跌到 2023 年的 902万。与之对应,2022 年全国幼儿园关停 5610 所,2023 年关停 1.48万所,一片哀鸿。

2024 年数据还未完全统计,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 年 61.75%的家长经历过早教机构「倒闭」后跑路的情况。

再如医院。根据 2023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共有妇幼保健机构 3063 个,其中省级 26 个、地(市)级 380 个、县(区、县级市)级 2577 个。

如果按出生人口 954万来算,954万÷ 365天÷ 3063= 8.5,也就是说 每家医院平均每天只能分配到 8.5 个新生儿。

这意味着什么?一家设备齐全、配套完备、医护到位的医院,仅仅靠 8 个出头的新生儿撑起?而除了医院,其下游还有整个供应链。虽说国家仍在扩充基层卫生机构配置,但出生人口的持续下滑导致服务量增长空间缩减,将来势必要业务转型。

人口形势,依旧刻不容缓。

02

在东亚国家,初婚人数基本可以看作是出生人口的先行指标,尤其在中国头一年结婚第二年生子的情况尤为普遍。


再来看数据:2024 年的出生人口是 2023 结婚人数的反照,2023 年结婚人数比 2022 增加12.4%,而初婚人数增长幅度高达 13.5%,由此来看 2024 年中国出生人口必不可能减少。

但是,维持人口稳定需要的生育率为 2.10,而 954万出生人口的情况下, 中国的总生育率约在 1.09。依旧处于极低的空间

这个数据其实打脸了鼓吹一年多的「龙宝宝效应」的相关媒体,也证伪了「出生人口减少都是因为疫情影响」。

正如梁建章的分析:「按照 1952 到 2023 新生人口的统计,龙年平均比兔年的多生百分之 6.4%, 而实际去年的龙年只比前年多生了 5.8%, 反映了生育率长期下降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

尽管对低生育率的具体成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现状已然如此。此外,多鲸也根据梁建章《人口战略——人口如何影响经济与创新 》一书中的计算方法,推演了 2024 年一个新生儿从 0-17 岁的养育成本。

如果以 2024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基础,计算生育成本,结果如下:

2024 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28227 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34557 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 19280 元。(以下均采用全国人均数据)

假设各个年龄段的消费支出是相同的,那么 把孩子抚养到 18 周岁之前的平均支出为 28227×18=508086 元。

假设孩子顺顺利利升学,不用报班,不上课外辅导也不用家教等任何非校内教育性支出,也不计算产前各项费用(如月子中心、无痛分娩等标准差距极大)。

0~2 岁孩子的生育成本,假设与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同,则平均每年为 28227 元,3 年共 84681 元。

3~5 岁孩子的生育成本,再增加每年 12000 元的幼儿园或学前教育支出,则平均每年的生育成本为 28227+12000=40227 元,3 年共 120681元。

6~14 岁义务教育阶段,只算日常的教育文化支出,取平均值。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 年全国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为 3189 元。平均每年生育成本为 28227+3189=31416 元。

15-17 岁高中阶段还得加上住校费,学费等,保守每年按 3000 元计算,即平均每年生育成本为31416+3000= 34416 元。

按照以上方法估算,0~17 岁孩子的平均生育成本为 591354 元,即约 59.1 万元。

03

怎么办?主流的说法希望国家层面多发钱,即成立「人口发展基金」。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君主们就意识到人口规模的重要性,鼓励生育的政策可一直追溯到齐桓公。他推行鼓励早婚早育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而越王勾践何以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彼时越国由官府出面免费提供接生服务,还直接提供物质奖励,生得越多奖励越多。复仇成功的背后,人口政策的贡献恐怕远大于故事中的西施、郑旦。

汉高祖刘邦面对经年战乱的窘境,提出「民产子,复勿事二岁」,意思是生一个孩子就免除两年的赋税和徭役。

此后君王各自效仿,唐太宗李世民甚至将「婚姻及时」「户口增多」当做考核地方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清朝康熙末年推行的「摊丁入亩」,更是让清朝从中后期开始进入人口数量爆发性增长的阶段。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2021 年开始实施的「三孩」政策,可以说费尽心思提高生育率,好在 2024 年有了些许成效,但 2025 如何,大家并不乐观。

有意思的是湖北省天门市 2024 年出生人口同比增幅达 17%,比全国的 6%(2024与2023的对比)高 11%,怎么做到的呢?天门对每个二孩发放 9.63 万元,三孩发放 16.51 万元,发钱补贴生育成果斐然。从这个切片看,不生、不育的背后,还是三个字「养不起」。

关于 2025 的出生率,你怎么看?



1 月 20 日晚 20:0 0 ,多鲸资本创始合伙人姚玉飞 将为您独家解读《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核心内容,扫描图片二维码进行预约,不容错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