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大爱!12名老师接力送教两年半,只为圆一个轮椅女孩的上学梦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21 11:3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汪凌莹,因先天残疾,无法行走,也无法上学。从2014年夏天开始,杭州淳安的12名乡村教师每周接力上门送教,点燃了大山深处“轮椅女孩”汪凌莹的梦想。两年半来,风雨无阻。



“轮椅女孩”汪凌莹:“求求您让我读书吧!”


13岁的汪凌莹,家住杭州市淳安县浪川乡钱川村,因为患有先天性残疾,小腿以下呈90度弯曲,没有行走能力,同样不能走路的还有自己的母亲,在家里行走得靠挪板凳。在村里打零工的父亲是家里唯一的支柱。


7岁时的汪凌莹还能够站立行走。


终日与轮椅为生的汪凌莹,父母的辛酸自己看在眼里,自己以后的生活也让父母急在心头。


2014年8月31日,已经10岁的小凌莹和父母来到了浪川乡双源完全小学,希望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开学日。在校长蒋有兵面前,汪凌莹轻轻扯他的衣角,一双湿漉漉的大眼睛看着他,说:“求求您让我来读书吧,不读书,我和爸妈都没有饭吃。”


“这是我从教8年来面对过的最心酸的场景。”尽管知道会面临很多困难,毕竟小凌莹上学晚又行动不便,但蒋有兵还是答应下来。


校长蒋有兵:“我是老师,不能让学生失学。”


然而上学的第一天,也是汪凌莹在学校的唯一一天。因为学校厕所在教学楼外,又是蹲坑,小凌莹上一趟厕所需要至少两到三个女老师帮忙,而全校总共只有两位女教师。无奈之下, 汪凌莹 只能被“劝退”。


办公室里看着汪凌莹流下的泪水,蒋有兵毅然决定:“我是一名老师,不能让学生失学。哪怕她只上过一天课,依旧是我的学生”,他当场对小凌莹的父母表态,“我和其他老师商量一 下,看看能不能去你们家给孩子上课。”


汪凌莹在“退学”一个星期之后,终于在家里等来了亲爱的老师们。从那个时候起, 2年半的时间,12位老师风雨无阻,为这位“轮椅女孩”开设了一个“校外教学点”。


12位送教老师与汪凌莹的一张大合影。


接力送教 12人的送教队伍从未缺席


12名老师在两年半的送教中,经历过两名老师的调离和3名老师的退休,但随后就会有新人接过“接力棒”,12人的团队从没有或缺过。


25岁的王彩君,是12名老师里最年轻的,汪凌莹总喜欢“缠”着她:“老师再讲一点,再多陪我一会儿。”王彩君经常会带一点小玩具是给汪凌莹,下课后又会陪孩子玩一段时间,有时到天黑才离开。


王彩君在教汪凌莹读课文。


61岁的王解放,作为团队中年龄最大的老师,在第一天到孩子家时就说: “在他们心里,老师就是全部的希望。孩子的身体已经残疾了,不能让她的思想再残疾!”


曾经怀着8个月身孕仍然坚持来授课的唐晓莉,教汪凌莹第一次握笔,她表示:“孩子起步晚,最初连拼音都不知道,我们不能再耽误时间了。”


老师:“孩子眼里有梦想,要努力帮她实现!”


两年半时间,汪凌莹已经学会了100多个字,会写自己和父母的名字,100以内的加减法也没有问题。这让汪凌莹的父母很骄傲。



然而真正让老师们担忧和思考的问题不止于学习。在这个困顿的家庭里,当汪凌莹的父母一天天老去,她怎么办?怎样才能让这个女孩以后能靠自己活下去?


2015年,学校给汪凌莹捐赠了一台电脑,老师们又一起出资,为她家里拉了一条网线,希望汪凌莹能学会上网。 “这是她接触外面世界最便捷的窗口。我们希望她学会上网之后,以后或许开个网店做一名淘宝小二。”


“这孩子的眼里有梦想,我们要努力帮她实现!” 送教老师王公社说。



看了相关新闻,许多网友纷纷点赞评论:


@畅叙茶园木易: 这些老师们的举动,让人看到真善美,给人们传递正能量!付出爱,才能温暖更多的心!


@江南树风景:贵就贵在坚持!2年如一日的送课上门,感动中国!


@夏天看雨i:这就是教书育人。


@ 风影2450:这是12名乡村教师接力式的爱心。


这是平凡的坚守,是一段又一段的接力。无论多少艰难曲折,他们始终心怀梦想,把爱和希望的种子,播进乡村儿童稚嫩的心灵。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教师“爱心、责任、奉献”的价值观。


全国有300多万名乡村教师坚守在偏远、艰苦的乡村,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为农村学生的成长成才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请转发,为乡村教师点赞!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综合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

编辑:刘凝、范玲、李静(实习)、师雨佳(实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