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妈说:
最近看到有个朋友在朋友圈感慨:从当妈开始,看了很多育儿书,学习很多育儿道理,有事没事跟孩子爹“科普”先进的育儿理念,笃定自己在家中“育儿界”的权威,
日常管教常常引发“母子不和”的危机。
这边关系紧张的时候,孩子爹倒是能随时上演“父慈子孝”一派祥和景象……
简直扎心的都是当妈的!
这种当妈路上的“挫败感”,我真的太有感受了!
像我这样的职场妈妈,每天既要拼命工作,又要抓紧陪娃,某一天出差几日,焦虑心慌恨担心自己不在的日子,亲生的娃不知道会被亲爹带成啥样,有没有得吃,记不记得喝,安全能否到位,活动是否充分.......
脑子里自编自导了上万个版本,结果出差在外视频连线,
人家爷俩喜笑颜开,红光满面,看起来比你在的时候还欢天喜地,日子简直不要太嗨。
我百感交集还想多叮嘱几句,结果瓜瓜先喊:
“妈妈我跟爸爸正玩儿呢,没空跟你说话,先挂了哈!”
……
真的,此时此刻,真觉得人间不值得!
文|叶子姚
多少妈妈在孩子上学习班兴趣班之后一步步进化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自己原本就是佛系生活的女子,生娃以前口口声声说,以后一定对孩子不急不躁,干啥无所谓健康快乐就Ok。
结果
“学习”这件事,点了当妈的“死穴”,分分钟原地爆炸。甚至有时候连引燃的时间都省略。
过去的豪言壮语全忘记,孩子“不听话”,“不配合”的那一刻,不再是佛系妈,而是孩子眼中的
“灭绝师太”。
吼完吵完听孩子抱着自己说“妈妈我爱你,你别生气”,又一个人立马躲起来捶胸顿足狂懊悔!
哪个当妈的,不是在日常生活里习惯性扮演
“精神分裂”?
有一个朋友英文好,陪孩子学英文,不自觉严格要求,结果孩子生气把书藏起来不学了。
英文不好的爹看到了,赶紧出马,结果没过一会儿,爷俩你一句我一句俩人一起学起来了,爸爸说
“你学会了就可以教我啊!”
当妈的瞬间不仅怀疑自己能力,都快顺便怀疑人生了。
当“法系”的妈遇到“佛系”的爹……
孩子小的时候,世上只有妈妈好。
可为什么孩子大了,经常妈妈做得越多越“错”,母子之间亲密关系跌宕起伏?
为什么严厉的妈常常“败”给佛系的爹呢?
何为“佛系”,就是无所谓,都可以,怎么样都行。
这世上大多数爸爸都属“佛系”。
而这世上很多妈妈都属“法系”,习惯性原则底线,上纲上线,从当妈那天开始,就自备一套养娃的逻辑体系。
所以在养育中,
当爹的不容易着急,因为没有什么是“必须”的,特别是原则性问题之外。
但当妈的基本心里已经有一个标准架在那里,没有“达成”,就易焦虑。
而
在压力和焦虑面前,男女表现和消化方式不同。
特别是养育压力,本就让很多妈妈过度焦虑,情绪崩溃,就算明白要
“戒吼”,“戒怒”,就算深谙“正面管教”,要给孩子温和而坚定的回应,可是生活中真的经常“臣妾做不到啊”。
电视剧《小别离》中海清和黄磊饰演的父母,就是如今中产阶层父母的典型。
强势的妈搭配圆滑的爹。
海清扮演爹母亲独立强势高学历强能力,坚信自己的教育理念,给孩子高等教育资源,对女儿360度无缝管教。
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整个人进入备战状态。比如,怀疑女儿早恋,就偷摸进女儿房间搜索;担心女儿写小说耽误学业,就假装网友在网上套话。
关于教育,在家说一不二,听不进任何人话。
结果,母女俩关系越走越远。女儿不再愿意与她分享,期末考试怕母亲追问成绩连家都不敢回。
后来当妈的哭诉,
小时候那么贴心温暖的“小棉袄”怎么就处处扎自己心呢?
相反,黄磊扮演的爸爸,在家中一直“和事佬”的角色。
观察,理解,总是用和缓的方式和女儿交流沟通,舒缓母女俩之间嫌隙。
有网友说这部剧中的这对夫妻,特别像自己爸妈。他妈妈就是强势,严厉。念书时最抵触考试完回家,更不想看见自己妈。他眼中的妈妈好像整个生命都为他都分数而存在。
妻子教育综艺《爸妈学前班》,有一期在英国街头采访一位华裔母亲
“在英国这么多年,你觉得当地华人父母和当地人教育孩子最大区别是什么?”
这位五个孩子的妈妈说
“在这里的中国父母什么都管,不准孩子干这个,不
准做那个;当地人好像什么都不大管,所以国外小孩看起来就比较皮”。
有一天,你发现这种“皮”的背后,是
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父母愿意让孩子有机会“做自己”的心意。
而不是只能活在父母既定的“安全框架内”,成为父母认为你应该成为的那种人。
孩子需要的,不是“事事正确”的父母,而是“有趣的”爹妈
还记得曾火爆网络的一组图
“当爹的是如何带娃的”
吗?
各种令人无语的逗比搞笑场面,什么老爸打电动,把娃挂墙上;爸爸和娃一起玩耍地全身是泥巴;在家拿扫把当武器,颜料满天飞,就差把家给拆了.......
大家借此吐槽当爹的“不靠谱”,可是如果换个视角,
在孩子眼中,这些全部都是他们最爱的那种爸爸啊!
不以绝对标准限值自己的想象力,不会说“这个不能碰,那个绝对不可以”。
邓超是圈内有名的很会带娃的爸爸,甚至现在网上卖童书都会标准
“邓超微博推荐”。
可见奶爸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已经为人称道。
看他微博,就知道他日常带娃的画风。从小就让儿子在家
随便画画,房间弄脏了也没关系,可以以后再修,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转瞬即逝,被劝阻后,可能没来就没了,不可挽回。
儿子在他胳膊上留下的“画作”,还被他当作最美的“纹身”炫耀,舍不得擦掉。
平时经常带着孩子们户外运动,爬山,摸鱼,上蹿下跳。
他说
“我现在不给等等补任何课外课,就是运动,就是让他彻底地享受他的童年,输在起跑线就输在起跑线,但我要保存一个很好的等等。”
虽然孙俪发微博“怼”过邓超:
“我:妹妹,你今天吃饭不乖,晚上不可以看电视,玩玩具了……我还没说完,爸爸就冲出来了:可以了,可以了,她已经很怕你了……爸爸在家就是我教育孩子的绊脚石”。
但全世界都已经认可邓超是个“好爸爸”。
因为这样“好玩”的爸爸哪个孩子不爱呢?
为什么我们多了很多育儿宝典,还是很难“教育”一个孩子?
因为,
对于孩子小时候来说
,
需要的不是一个“事事正确”的父母,而是“有趣的”爹妈。
孩子长大后,
需要的不是耳提面命下指令的父母,而是能身体力行把自己人生过好、迈步走给孩子看的爹妈。
有时候,过于深重的爱,才是教育中的“绊脚石”啊!
话说在“丧偶式”“诈尸氏”育儿霸屏的今时今日,
当妈的先学会放手,给爸爸们一些机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