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回响电影
推荐好电影,为爱电影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回响电影

他们完成了史上最牛的「翻墙」

回响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19-04-26 21: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观众通过电视见证了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幕:

东德、西德交界 ,全长155公里的 柏林墙 终于轰然倒塌了。


二战后,德国被东、西方两大阵营占据。


西德在美国扶持下,经济发展迅猛,而东德在短暂的辉煌后,无法撑起 “社会主义的橱窗”的美梦。



经济不景气,物质资源匮乏,还有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


逃离东德,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情绪。


经典摄影作品:一名东德的士兵在柏林墙建造的第3天叛逃到西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德人民为了翻墙奇招百出。


最近就有一部德国电影 就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惊心动魄的背后壮举。


《气球》

Ballon


《气球》讲述东德小镇上彼得、甘特两家人,他们生活富足,却仍渴望追求自由。

于是一场关于自由最伟大的秘密逃跑发生了,他们合谋运用工科知识制作一个 超级热气球 ,飞跃柏林墙,逃向西德。


试图依靠工程技术争取自由,这样的想法 太硬核 ,也太德国了 ,其实原本他们连飞机都想造。

但迫于没有起降跑道,这个想法还是终止了。


相比于飞机,热气球的行径路线更依赖天气和风向。

一有机会,就得立刻行动。

所以就有了电影开头扣人心弦的那一幕。

彼得的幼子看见空中蓝色气球随风飘往西德。



北风!那是北风!


男主立刻回到家中,召集大家晚上开始秘密行动。

可机会来得太突然,作为热气球设计师的甘特认为,目前的热气球不足以装载两家8个人。

甘特一家选择留下等待,而彼得决定,在夜里, 带着家人冒险前去。

热气球在夜空中点燃升空,一家人围坐着分享这沁人心脾的瞬间。


可自由的空气刚嗅到不久,意外便发生了。

高空中云雾液化, 热气球吸收了高空云层的水汽变重

渐渐干瘪的气球开始从万丈云端下坠。

万幸的是,缓慢下坠的气球并没危及彼得一家性命。

他们的第一次逃离失败了,废弃的热气球和彼得妻子遗落的处方药却引起了 秘密警察 的注意。


秘密警察“史塔西” (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情报机构,其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 ,这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组织,他们负责秘密监听德国人民,爪牙无处不在。

甚至是你最亲近的人, 他们让妻子监视丈夫,教师监视学生,儿女监视父母。

那句“我们无处不在”的标语,不禁让人想起《1984》里那句可怖的名言:


"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


可《1984》是科幻小说,《气球》里的史塔西却是 铁打的现实。


不幸的是,彼得一墙之隔的邻居 艾瑞克 正是史塔西成员。

在逃离计划的当晚,艾瑞克本是请他们去家中做客,彼得的失约让他立刻本能地起了疑心。

男主一家的逃亡变得更加困难。

《气球》真实还原了冷战时期东德生活的惊鸿一瞥,却更像是一部步步惊心的悬疑片。


在如此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下, 每个人都是神经质的。

男主会梦到秘密警察突然敲响家门,射杀了自己的儿子。


甚至连片中的反派,作为监视一方的邻居艾瑞克,也未能幸免精神分裂的命运:

他一面恪尽职守监视着西逃人员,嘴里禁忌着一切与西德相关的东西,一面却渴求观看西德的电视。



还有比这 更讽刺,更荒诞 的事吗?

气球坠落后,史塔西追溯着彼得一家的足迹,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追查。

而甘特也即将服兵役,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赶制一个更大的热气球。


为了买到热气球所需的大量原料而不引起怀疑,他们分头行动:

修扇叶,缝气球,屯燃料。

他们把自己关在房里,夜以继日地不停剪裁工作着。



六个星期后,一个载入史册的超级热气球诞生了。 (实际上这个体积达4200立方米的家伙确实是欧洲史上最大的热气球,并因此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万事俱备,只欠 “北风” 了。

终于,就在那个周末,收音机里传来了甜蜜的声音:

“巴伐利亚的气温将降至摄氏10度,并伴随着强烈北风,风速高达每小时30公里”。

彼得将声音调至最大,像中了彩票头奖一样跑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甘特一家。


这一次,甘特一家没法再有半点迟疑。

收整好行装, 出发!

另一头,秘密警察也追查到了他们家中。

史塔西在各个路口设卡,在天上派直升机追捕。

一张天罗地网向彼得甘特两家铺开。




他们像无头苍蝇般在漆黑的夜空中的漂泊最终能抵达自由的彼岸吗?



作为一部政治悬疑片,《气球》里有足够多令人 细思极恐 的细节。


比如未及时发现叛逃者而遭到整肃的哨兵 (我们只看到他们被军方带走,却没看到其最终命运,似乎更让人不寒而栗)



比如史塔西在幼儿园向孩子调查叛逃者。



而片中主角甘特才华横溢却未能学物理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曾叛逃西德。

幸好电影并未完全被政治阴云笼罩得不见天日,我们仍看到了难能可贵的人性闪光:

患难与共的彼得、甘特两家,在史塔西盘问下包庇彼得一家的幼儿园老师,以及彼得大儿子与反派女儿 的爱情支线。




在全片的压抑气氛之外,都让观众心里一暖。


《气球》真实地还原了冷战高峰期东德人民生活的种种忧虑,其紧张和压抑甚至让人不禁想起 《1984》 等反乌托邦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最终被彼得、甘特两家人不懈追求自由的勇气所感动。


就像天空中冉冉升起的气球,《气球》让我们仍然相信, 自由是无可替代的, 何阻碍自由 的高墙都将被击碎。



往期精彩回顾
1.豆瓣8.9分,评分最高的一部颁奖季电影

2.他运毒,他招妓,却给世界带来了温暖

3.才到3月,今年最佳华语电影!

4.豆瓣9.5分,丧气渣女也人人爱

5.豆瓣9.3,提前预定年度华语最佳

6.史上最硬核的成人向动画,从头嗨到尾

7.外媒一片盛赞,国内评分才刚及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微赢销  ·  吞下了委屈,喂大了格局
8 年前
墨香中华  ·  父亲生活的那个年代……
7 年前
dittojeff思想空间  ·  穿着情侣装去离婚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