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观众通过电视见证了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幕:
东德、西德交界
,全长155公里的
柏林墙
终于轰然倒塌了。
二战后,德国被东、西方两大阵营占据。
西德在美国扶持下,经济发展迅猛,而东德在短暂的辉煌后,无法撑起 “社会主义的橱窗”的美梦。
经济不景气,物质资源匮乏,还有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
逃离东德,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情绪。
经典摄影作品:一名东德的士兵在柏林墙建造的第3天叛逃到西德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德人民为了翻墙奇招百出。
最近就有一部德国电影
就将镜头对准了这些惊心动魄的背后壮举。
《气球》
Ballon
《气球》讲述东德小镇上彼得、甘特两家人,他们生活富足,却仍渴望追求自由。
于是一场关于自由最伟大的秘密逃跑发生了,他们合谋运用工科知识制作一个
超级热气球
,飞跃柏林墙,逃向西德。
试图依靠工程技术争取自由,这样的想法
太硬核
,也太德国了
,其实原本他们连飞机都想造。
但迫于没有起降跑道,这个想法还是终止了。
相比于飞机,热气球的行径路线更依赖天气和风向。
一有机会,就得立刻行动。
所以就有了电影开头扣人心弦的那一幕。
彼得的幼子看见空中蓝色气球随风飘往西德。
北风!那是北风!
男主立刻回到家中,召集大家晚上开始秘密行动。
可机会来得太突然,作为热气球设计师的甘特认为,目前的热气球不足以装载两家8个人。
甘特一家选择留下等待,而彼得决定,在夜里,
带着家人冒险前去。
热气球在夜空中点燃升空,一家人围坐着分享这沁人心脾的瞬间。
可自由的空气刚嗅到不久,意外便发生了。
高空中云雾液化,
热气球吸收了高空云层的水汽变重
。
渐渐干瘪的气球开始从万丈云端下坠。
万幸的是,缓慢下坠的气球并没危及彼得一家性命。
他们的第一次逃离失败了,废弃的热气球和彼得妻子遗落的处方药却引起了
秘密警察
的注意。
秘密警察“史塔西”
(斯塔西,前东德国家安全部,曾经是世界上比较强大的情报机构,其正式名称为国家安全部)
,这个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组织,他们负责秘密监听德国人民,爪牙无处不在。
甚至是你最亲近的人,
他们让妻子监视丈夫,教师监视学生,儿女监视父母。
那句“我们无处不在”的标语,不禁让人想起《1984》里那句可怖的名言:
" 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老大哥一直在看着你
可《1984》是科幻小说,《气球》里的史塔西却是
铁打的现实。
不幸的是,彼得一墙之隔的邻居
艾瑞克
正是史塔西成员。
在逃离计划的当晚,艾瑞克本是请他们去家中做客,彼得的失约让他立刻本能地起了疑心。
男主一家的逃亡变得更加困难。
《气球》真实还原了冷战时期东德生活的惊鸿一瞥,却更像是一部步步惊心的悬疑片。
在如此令人窒息的政治高压下,
每个人都是神经质的。
男主会梦到秘密警察突然敲响家门,射杀了自己的儿子。
甚至连片中的反派,作为监视一方的邻居艾瑞克,也未能幸免精神分裂的命运:
他一面恪尽职守监视着西逃人员,嘴里禁忌着一切与西德相关的东西,一面却渴求观看西德的电视。
还有比这
更讽刺,更荒诞
的事吗?
气球坠落后,史塔西追溯着彼得一家的足迹,展开了铺天盖地的追查。
而甘特也即将服兵役,他们必须争分夺秒地赶制一个更大的热气球。
为了买到热气球所需的大量原料而不引起怀疑,他们分头行动:
修扇叶,缝气球,屯燃料。
他们把自己关在房里,夜以继日地不停剪裁工作着。
六个星期后,一个载入史册的超级热气球诞生了。
(实际上这个体积达4200立方米的家伙确实是欧洲史上最大的热气球,并因此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万事俱备,只欠
“北风”
了。
终于,就在那个周末,收音机里传来了甜蜜的声音:
“巴伐利亚的气温将降至摄氏10度,并伴随着强烈北风,风速高达每小时30公里”。
彼得将声音调至最大,像中了彩票头奖一样跑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甘特一家。
这一次,甘特一家没法再有半点迟疑。
收整好行装,
出发!
另一头,秘密警察也追查到了他们家中。
史塔西在各个路口设卡,在天上派直升机追捕。
一张天罗地网向彼得甘特两家铺开。
他们像无头苍蝇般在漆黑的夜空中的漂泊最终能抵达自由的彼岸吗?
作为一部政治悬疑片,《气球》里有足够多令人
细思极恐
的细节。
比如未及时发现叛逃者而遭到整肃的哨兵
(我们只看到他们被军方带走,却没看到其最终命运,似乎更让人不寒而栗)
。
比如史塔西在幼儿园向孩子调查叛逃者。
而片中主角甘特才华横溢却未能学物理的原因,只是因为他的父亲曾叛逃西德。
幸好电影并未完全被政治阴云笼罩得不见天日,我们仍看到了难能可贵的人性闪光:
患难与共的彼得、甘特两家,在史塔西盘问下包庇彼得一家的幼儿园老师,以及彼得大儿子与反派女儿
的爱情支线。
在全片的压抑气氛之外,都让观众心里一暖。
《气球》真实地还原了冷战高峰期东德人民生活的种种忧虑,其紧张和压抑甚至让人不禁想起
《1984》
等反乌托邦作品。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最终被彼得、甘特两家人不懈追求自由的勇气所感动。
就像天空中冉冉升起的气球,《气球》让我们仍然相信,
自由是无可替代的,
任
何阻碍自由
的高墙都将被击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