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内容:
空中加油版轰-6还没解密呢,为啥今天说它都首飞50年了?
】
有读者在呼唤【帧好吃】栏目……hmmmm,这不是早就有了么?
吃遍三代舰中餐
;加上
不在三代体系内,独成一系的“引俄舰”与巧克力的故事
……
这次我们又要吃巧克力了,算是《军粮的后裔》吧。
图中的游戏人物与包装,都已经是现代元素了
主要原因是……我馋巧克力了。
Scho-Ka-Kola……(大致读音是“小-卡-库拉”),是德国希尔德布兰德巧克力厂于1936年出品的一种黑巧克力,其名源于配方中的“巧克力(Schokolade)”、“咖啡(Kaffee)”和“可乐果(Kolanuss)”三个词的前缀。
该款巧克力由于含有高含量的咖啡因,而具有强烈的提神功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Scho-Ka-Kola是德国国防军标准口粮之一,不仅受到士兵欢迎,也成为收藏家追捧的珍品。现时厂方仍大致以1930年代的配方和包装生产Scho-Ka-Kola,并以“能量巧克力”作宣传,在德国及少数其他国家发售。
这种巧克力含有大量咖啡因,在二战德国空军和海军U艇部队里,有大量配发,既是发挥其提神功效,也是利用巧克力体积小、能量密度高的特点,作为紧急救生口粮。
许多德军的回忆录或相关文章里都会提到这种巧克力,比如约翰·沃斯所写的《黑色雪绒花》
比如盖伊·撒耶写的《被遗忘的士兵》
当然德国地面部队也有这种巧克力,巧克力因为其口味,肯定会引发追捧,甚至有美军士兵搜刮德军战俘个人物品时,会专门寻找这种巧克力。
然而得到这种巧克力,也不一定是好事情——比如要执行高危险任务时,一般会将这种巧克力配给发到具体执行任务的部队,《黑色雪绒花》一书里就有记叙,如果士兵突然收到了额外份额的这种巧克力,意味着要去作死了……
就好比敢死队出征要喝壮行酒,当然这种描述的感情色彩并不适用于二战德国……所以,用大家开玩笑的话更加合适:被发到这个巧克力的意思,就是上级关照你——“吃顿好”。
战争时期的包装
军粮嘛,少了这种粗糙的容器会缺乏质感的——图中是牛奶味的
图中发型不羁的士兵手里握着的圆盒子,就是Scho-Ka-Kola
真正在战争时期配发的巧克力,和如今市面上存在的商业版本,在包装、配方上是有细微区别的(口感应该也略有差异)。作为一个军装被服爱好者,这个军版、商版的差别,经常能在网友群体中引发争论甚至吵起来……
不过,我只是想吃巧克力而已。战争时期的原品是文物,很贵的;以及70多年前的巧克力,收藏价值很高,但是让河马去吃,那我肯定是拒绝。
虽说巧克力只要温度湿度合适,非常耐贮存,但是70年前的……算了算了。
不过这么“虎”的人,现实中还是有的。比如有个外国视频up主真的弄到了70年前的巧克力,还吃了!是Steve1989MREInfo——以及放心,他是2017年2月27日发布的巧克力视频,2018年12月还在更新视频,看起来活蹦乱跳,好得很(这人还经常吃过期军粮,从过期1年到二战时期军粮都吃)。
他所吃的那一盒巧克力,包装看起来多种多样,除了品名,下面一行可以大致翻译成“能量巧克力”——最初是运动员吃的,可以视为运动能量食品,或者说合规的兴奋剂,后来成为军粮
背面写着成分,下面写着的是“国防军包装”
这种包装,也是德军军粮里更加常见的黑巧克力版本……可可含量是52.5%,毕竟是一种调制巧克力,是运动能量食品,里面有可乐果和咖啡因,和纯粹的黑巧克力是不一样的。
他的巧克力打开的样子,是一种塑料纸包装,上面写着的是先掰碎巧克力然后打开封包
是一整块的圆饼,共两片,这是其中一片
是这样子的,存放了70年看起来还不(没)错(坏)
河马看到巧克力就会兴奋,但是想到这是70年前的巧克力,感觉是有意思和可怕并存……
小哥够虎,也够猛……以及我在他视频里看到了熟悉的东西,JT-07救生口粮,此人吃中国军粮还不少,海峡两岸都有,甚至基本能把名字翻译准确,也是个认真的奇怪吃货呢!
当年的另一种包装打开的样子
好了,别人的测评是别人的事情,他爱吃70多年前的巧克力我也没意见,但是——看别人吃巧克力自己却不吃,这种事情我是不干的,不吃怎么写文章?幸好咱们国家发达的电商,让河马轻松找到了这种巧克力。
熟悉的橙色桌子,想想这个背景的图还被人盗用了打自己水印呢……虽然还是这种圆形盒子,但是包装已经不同了,里面分成16块,红色是黑巧克力,蓝色是牛奶巧克力
背面的信息,可以看到现代版虽然还是100克,但是黑巧克力可可含量为58%,比战争时期军版巧克力可可含量高了5%还多
原来打算用现代德军的军版瑞士军刀,不过现代食品包装还是很好拆的
看刀柄上的“烧鸡”了吗——德军制服爱好者习惯叫这个鹰徽是“烧鸡”,他们的军旗就叫“烧鸡国旗”
吃东西之前检查保质期是必要步骤~
打开的情况是这样的,没有了塑料纸封装,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现代不现代,古典不古典的费拉感
额,颜色不太对,严重发白——蓝色的是牛奶巧克力,更白。其16块巧克力,是已经分好了不必再用手掰了
店主很有意思,专门和我说这巧克力因为贮存不当,有发白现象,问我确定要买么……买啊!用来写文章啊,巧克力发白并不是坏了,虽然影响口感,但还是能吃的~(而且这不就更有“战备物资”的感觉了么)
作为曾经从欧洲带巧克力回家经验的人,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
巧克力虽然耐贮存,但是温度湿度还是要控制的——比如温度不宜高于20℃,更不要有剧烈变化,不要让水汽进入包装之类的。
欧洲夏天的温度也就26~27℃,巧克力放在常温下并没有问题,而我老家浙江东南部,夏天温度可以说在40℃边缘疯狂试探。当年从比利时买了一些很好吃的巧克力,我可是忍着全部吃光的欲望
带回家里给爸妈吃的
——不开玩笑,这回买的这批巧克力,少数留给哥几个尝一尝,剩下的被我半小时内全部吃完。
接着说当年给爸妈买的那批,回家掏出来拆封,伸手进去抓巧克力……额!
变成一袋黏糊糊的巧克力浆了!
虽说巧克力浆可以直接喝,也可以蘸饼干,不过大家心目中的巧克力还是一块一块的,于是我和小伙伴们找来了另一个巧克力的包装,利用里面的格子把巧克力浆倒进去,冷冻!过几个小时就是正常巧克力的样子了。
而巧克力发白,也是因为温度变化造成的,导致糖分和油脂析出,显然会影响到所谓“丝滑口感”,不过92式救生口粮巧克力都吃得,析出一层糖分油脂的巧克力,没问题!
这手……当然是我的~
Scho-Ka-Kola的格局,是与别处不同的……算了就不仿写《孔乙己》了,这种巧克力除了能闻到正常的可可味和牛奶味,还能闻到咖啡和可乐果的味道。
用丙探的话说,这是巧克力,但吃起来和吃肥皂似的(少年,你谜一样的神秘生活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糖分与油脂的析出,在黑巧克力上影响是变硬,但是牛奶巧克力所受影响就大多了,吃起来和掺了奶粉一样。
有意思的是,养鸡这个吃过毛产90%可可巧克力,被苦成表情包的表示,这种黑巧克力味道比毛子的“友好”些。
表情包.jpg
山猫则说,这吃起来是巧克力,但也能尝到里面其他成分的味道,回味是黑巧克力,但是太硬了。
论硬度,我还是首推92/07式救生口粮里的巧克力
在河马看来,有巧克力吃,就是好的——哪怕是代可可脂都很好。这次吃德国二战军粮的后裔……虽然贮存条件影响到了口感,还是能感受到巧克力的内在魅力。
而且,德国巧克力好甜啊!就连极其嗜好甜食的美国人测评都说填,黑巧克力第一口几乎被甜味压住了可可的味道,要咀嚼一番,才会感受到可可的回味。
以及,不要小看这个咖啡因含量,虽然是号称8片巧克力等于一杯咖啡……像是河马这样睡眠不好的内容作者,可以说“内容生产”是偏向粗放型发展方式,高投入+高产出(自我感觉良好)。每天咖啡、烟草、浓茶不断,依然时常觉得恹恹欲睡。Scho-Ka-Kola巧克力,其提神效果非常之快与明显,有点出乎意料。
虽然提神效果惊人,但是吃完这两盒,河马并不打算继续购买,一是因为油脂糖分析出影响口感,二是……嫌贵~每盒16小块,1个小块的价格,相当于一支硬中华香烟(河马写作常见)的125%。
反正这些巧克力虽然好吃且有特定功能,但是卖相上很一般,算是我们深夜放毒报社里,比较仁慈的一次了~
大概吧!
【系列文章】
舌尖上的苦与甘:从“现代”级上的100%巧克力说起
此文作者竟从国产一代舰吃到国产三代舰,如何问责?
支付宝/微信打赏码
感谢新老朋友鼎力支持,我们
会
再接再厉,希望您的打赏变本加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