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著名互联网人、资深产品经理李明远在混沌研习社讲授了一堂关于产品的课。
在课程结束之后,李明远对混沌研习社的社会提出了一个问题,让社员结合自己工作中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产品,分析一下这个产品该不该做。
混沌研习社广州分社023班社员陈颖结合自己在室内设计行业的经历,分享了她对城市小型精品民宿这个公装细分设计类别的产品思路。
▌混沌研习社社员 | 陈颖
(室内设计师)
我从事室内设计行业已经十二年了。在我前十一年的职业生涯中,主要的工作是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空间产品。简单地说,就是工程设计合同中的乙方。
走到第十一年时,我对自己的设计事业路线作了一个改变,开始从商业模式的最前端出发思考去做设计。
传统的室内设计行业大体上分两类。一类是面对C端客户,即家装。另一类业务是面对B端客户,即商业空间的设计。这个细分类别有很多种,如办公室空间、酒店空间、学校、医院等。行业里一般统称为公装。
目前我在开发的产品,是城市小型精品民宿。
在听了李明远老师的课之后,我对照自己从事的公装设计行业,对产品该不该做、能不能做作了分析,还对团度要如何用人进行了思考。
在李明远老师的产品发展五段论中,第一个阶段立项阶段。那么,公装“该不该做”呢?我分频次和规模两方面来分析。
1.频次。无论是家装或是公装,从单个客户上来看,都算不上是高频次的产品。
2.规模。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家装有可能形成规模。但是公装很难形成规模,除非做成企业级别的设计事务所,否则公装很难达到一定规模。
基于传统室内设计空间产品都是低频次,小规模的性质,所以大部分产品决定是否立项也只是立足于:从产品开始到结束的时间段上看,有足够的利润吗?
在产品发展第二阶段,判断一个产品能不能做,首先要对产品进行定义:它解决了用户哪种需求?
李老师说:“一个产品首先要解决用户对时间的占有,是save time还是kill time?你占有了用户多少时间?在占有用户时间的过程中,你扮演的是不是关键决策的那一环?是不是不可或缺的?能不能使用户离不开?”
装修、室内设计,肯定是为用户或客户save time的产品。为什么呢?
因为用户或客户找室内设计是想save time , 让专业人士帮助他们节省时间。如果是优质产品,空间在落地之后也会具备kill time的性质,人们在空间中会产生欣赏愉悦的情绪。
但在占有用户时间的过程中,传统的室内设计师并不是关键决策的那一环。
在家装类别中,由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构成和生活习性都不一样,家庭成员众多,意见纷杂,所以我们需要反复了解用户的需求,不断更改设计方案。设计师并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做关键决策。
公装类别呢?扮演关键决策的,很多时候也是客户。公装类别空间产品的用户很多时候是客户的客户。只有那些对自己的商业模式很清晰的业主客户,才有能力向室内设计师表达出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也无法扮演关键决策的角色。
这就是我调整工作方向最重要的原因。如果不能以甲方的角度与姿态去定义开发空间产品,那实际上空间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是眼球上刺激的视觉产品。
根据李明远老师的课,在判断完产品能不能做,得出了“能”的结论之后,还需要对产品进行竞品分析、客群分析和能力储备几个方面的分析。我相应地也对城市小型精品民宿设计进行了思考。
在我转变主导开发空间产品的思路中,我最初也在思考这些问题:什么类型的空间产品使用频次高,容易形成规模化?我得出的结论是:酒店或旅业类别的空间。
我在研发能力范围内的产品细分类别中,选择了城市精品民宿。我是这样做分析的:
1. 竞品分析
民宿是在小型精品酒店与城市快捷酒店之间,衍生出来的另一个细化类别。它既有别于精品酒店,也和快捷酒店有很大的差异性。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人精神。
作为当地人,民宿主人能给入住者提供社交以及在地旅行上的沟通,民宿空间也体现了民宿主人的特质。这个显著的差异,是精品酒店与快捷酒店所不具备的。
2. 客群分析
民宿的用户和精品酒店的用户不一样,后者对住宿质量和空间设计有很高的要求。他们有可能是商务客人,也有可能是旅人,不单纯是住一晚的要求。
而民宿的用户以年轻女性为主,更注重在地旅行体验,喜爱社交。这部分用户希望住宿空间可以实现一部分社交,如在民宿里与好友一起烹饪交流等。这时的空间产品更多具备“家”的功能。
所以我在开发空间产品时,会经常提醒自己注意客群差异化,以此为基础去开发设计产品。
3. 能力储备
我是设计师跨界去经营旅业,所以我最大的挑战是在运营上。我希望以设计思维出发、而不是设计师思维去做运营。
因为我之前从未落地去经营旅业,所以我是一边运营一边学习。不过,本来民宿就不是酒店、旅店,所以之前运营经验的空白是我的缺点,也有可能是有利条件。
但在未来,引入与自己能力擅长范围互补的合伙人,是我尤为重要的任务。
经过以上这三个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做城市精品民宿的室内设计,是有竞争力的,市场也存在这方面的需求。
产品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组织实施,也就是我需要考虑应该搭建什么样的团队。
由于一脚踏进了酒店经营者的角色,我就不再单纯以运营设计事务所的思路去组建团队了,我的运营班底得重新组建。这需要我考虑清楚到底要做单点突破还是平台战略。
另外,在最近的民宿投资热中,也不乏设计师来投身这个行业。在众多设计师经营者中,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在同类竞品上能突围而出的又是哪一项?我会针对这一项差异性再去组建自己的团队。
很多时候,产品经理或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只着重研究用户痛点,却从没察觉产品与团队管理和产品研发者的自我修炼也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李明远老师在产品方法论中很强调“人”的因素,而且不单只是指向用户,也包括了产品的设计者、管理者。
我感触很深的一项是:不同阶段要找不同阶段的人才,一味追求高端人才,如果他们的技能得不到发挥,反而会导致人才的流失。我会在用人时尤为提醒自己。
纵观整个产品方法论,李明远老师强调的产品不只指代产品本身,而是任务、人、环境及自身迭代的集合。
怎样搭团队,怎样用人,创业者怎样修炼自身,包括我观看了混沌研习社这么多集讲商业、讲产品的课程,内核无一不围绕着人来开展。
好的商业模式都是通晓人性的,而人性又是很复杂的东西。
互动问答:
看了混沌研习社社员陈颖的分享,您对陈颖的思考有什么建议吗?您觉得做酒店经营,要单点突破还是平台战略?欢迎您留言和我们分享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