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们,晚上好。
最近,山西代县一本特殊的“日记”,引来不少目光。不同于大多数人语焉不详地埋藏心事,日记主人的满腹心声可以说直抒胸臆,遍布在院子的各个角落。目之所及,砖墙、门框、房梁、门楣……哪里都是人生的留痕,每笔都有生活的印记。他,是一位名叫张福青的老人,一个或许平凡却足够认真的人。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事。
所谓生平,即为平生所系、所好、所操持。密密麻麻的文字里,蕴含着这位老人平淡而丰富的一生。“仅用24天翻新这房”“安装窗帘、彩钢瓦架栅……大门上安装一双挂灯笼架”,有着近200年历史的祖屋,有他的牵挂,更承载着对家的守护。“每年杏花落,打药一次,立秋后再打一次……每年剪一次树枝”,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他把引以为豪的心得记在了最显眼的地方。“宇宙有多大呀?……星星有2000亿颗”,闲来无事的时候,他也会仰望星空、心系远方,琢磨这方小院外的大千世界。“人要常存乐观主义,人生乐观、身心健康……”作为一名父亲,自然也少不了对孩子的叮嘱和期望。字里行间,浓缩着这位老人的生活哲学、价值理念、人生追求。
平心而论,老人稀松平常而又繁杂琐碎的叙事,难以成为江格尔般闻名遐迩的英雄史诗,却足以写就一个普通人本本分分的“人生散文诗”。斑驳的岁月,侵蚀着墙体、衰老了躯体,也刻下了年轮、诠释着人伦。遒劲的字迹中,我们看到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大地上勤劳地耕耘;看到一个热爱生活、享受生活的老人,留心记录每一个平凡日子里的幸福时光;看到一名操碎了心的父亲,唠唠叨叨里满是对子女的深情。不算“感天动地”,也谈不上“惊天动地”,却依然打动人心,就在于他让许多人看到了自己生活的投影,也似乎瞥见了祖祖辈辈一路走来的背影,真实而不世故,细腻且不冰冷。
有人说,这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缩影。细节或许有点差异,那股子认真生活的劲头却是相通相连的。评论君家里就有一个同样“板正”的老头。整理遗物时发现了这么一个本子,上面事无巨细记录了日常中的一点一滴。谁打过电话发来问候,谁有事登门拜访,甚至某时某刻打雷下雨、何时何地买个打火机……云淡风轻的见闻,是他大书特书的细节;别人不经意的言语,是他浓墨重彩的书写。有人或许会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可是他在乎、家人在乎、我们都在乎。当日记被一页页翻开,就像是他人生的轮廓一点点在拼凑,越发清晰起来、铺展开来、延伸下去。这是他仓促的一生里存在过、生活过、努力过的证据,也是我们所有人理解他、铭记他、怀念他的一部分。
人生海海,潮起潮落。有人迷恋波涛汹涌,不会留意吹过的风、走过的路、见过的人;有人享受静水流深,悉心记下周遭的一草一木、人来人往、日月经天。对于前者,当然要报以敬意。正是这些人在激流勇进中,挑战生命的极限、探索人生的边界。关于后者,也不该加以忽视。日复一日的重复、坚持和努力,同样可以孕育生活的奇迹。不管是把心事刻在院子里的老张,还是把生活倾注在纸笔上的“老头”,没有谁可以否定他们独一无二的人生篇章,没有谁可以拒绝他们温暖而执着的朴素力量。
科幻小说《三体》中,关于人类文明的结局是这么写的。在地球即将毁灭、人类也将消失的历史时刻,人们给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将信息保存10亿年,如何为自己写下永久的墓志铭?”在论证了U盘、光盘、硬盘、纸张等都不能撑过这么久的岁月,最后给出的答案是“把大大的字刻在大大的石头上”。是啊,木头会腐朽,泥塑会消溶,金属会生锈。把过往刻在石头上,就像把记忆刻进心灵里,足以让岁月铭记,使后人回味。
这正是:
给人生以笔墨,
给岁月以书写。
继《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未来谈谈心》,把睡前几分钟的谈心,变成更为触手可及的陪伴。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风尚、世态、青春、时代、人物、文化、生活、社会、新知等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我们在时间中跋涉,向着未来前行。面对过去,每个人都会有遗憾、懊悔、回忆;好在,每个人也都有未来,那里有困惑、失落,更有收获、希望。这本小书收录的,是时间中的圈圈涟漪,是记忆中的种种际遇,希望它能让我们在相连的悲欢中,“一起向未来”。虽然未来还不确定,但也正因如此,一切皆有可能。—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与未来谈谈心”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