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2024年12月27日,商务部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国内牛肉连跌一年,养殖业大面积亏损,农户倒闭潮之后,养牛人的困境引起了官方重视。
按理说,牛肉降价对消费者是好事儿,一斤牛腱子能熬制出六两酱牛肉,这些年,北京一家著名的清真餐馆的外卖酱牛肉,从45元到55元又到78元,记忆深刻的是竟然到了88元,随便一小块电子秤上一称就过了百,酱牛肉成了奢侈品。连跌12个月后,牛肉批发价跌到60元/公斤,比2023年底下跌16%,酱牛肉至少不会那么昂贵了,饭店里一份西红柿牛腩,也不会七八十了。牛肉不再那么高不可攀,对消费者是莫大的福利。
纵观牛肉20年来的价格曲线,牛肉从本世纪处的每公斤15元左右的价格,一路涨到2023年初的每公斤85元,十足长达20余年的大“牛”市,尽管国人收入在这20余年里也是大幅度上涨,可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赶不上牛肉的脚步。尤其近两年收入放缓,吃牛肉越来越难了。
价格涨,民生艰难;价格低,政府为什么却要进行贸易调查呢?原因是如果价格跌得离谱就可能危及到养殖业。而养殖业的投资者和从业者最终也是消费者。市场急剧变化,行业面临的就不是优胜劣汰的局面,而是不管经营水平如何,全部被催垮。中国的肉牛养殖业其实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局面,据中国畜牧业协会,11月份出栏一头肉牛平均亏损1600元以上,连续8个月亏损超过1000元,65%以上的养殖场户处于亏损状态。
连续亏损,很多养殖户还是贷款养牛,卖牛赚不出成本,贷款没法还,即便勉强还上,也是负债累累。养殖户不得不退出这个行业,养殖业的基础母牛也被大量出售屠宰。据监测,当前基础母牛存栏量比2023年6月的历史高点下降超过3%,2024年前11月新生犊牛同比下降超过8%。
肉牛的生长周期又是所有家畜中最长的,母牛的妊娠持续9个多月,牛犊从出生到出栏,达到1000斤以上,又需要15个月。一头牛从孕育到出栏,至少两年的时间。再考虑到价格的起落对饲养者决策的影响,考虑到母牛数量的周期性变动,一个完整的从一个低谷到下一个低谷的牛周期,比我们所熟知的猪周期要长得多,一个完整的猪周期是三到四年,一个牛周期就得八到十年。一旦基础母牛产能大幅下滑,没有4-5年时间难以恢复。这也意味着牛肉的生产和消费比猪肉更难以调控,我们短期的牛肉自由很可能带来的是远期的更加难以负担。
造成这次牛肉大范围,长时间下跌的,是进口牛肉的突飞猛进。有人把国内牛肉的进口归结为中国与阿根廷央行的货币互换,350亿人民币的货币互换在2024年6月到期,阿根廷为了换回货币要出口牛肉。的确,为了扩大出口,筹集外汇,阿根廷将牛肉出口关税降低到了“0”,这刺激了出口。可尽管我国是阿根廷牛肉的第一大进口国,但阿根廷牛肉并非是我国最大的进口牛肉来源,我们最多的进口牛来自巴西,阿根廷排在第二。2024年前10月阿根廷47.6万吨的进口量也远少于从巴西进口的105.2万吨。另外阿根廷牛肉出口与货币互换的因果逻辑也是存疑的,两国已延迟了执行的期限。
图|视觉中国但2024年1-10月份我国的牛肉进口228.13万吨,比去年增3.32%却是不争的事实。时间拉长,近年来中国牛肉进口量急剧增长,2019年至2023年增长了65%,2024年上半年进口数量是2019年上半年的两倍以上,进口牛肉占中国市场份额由2019年的20.55%上升到2024年上半年的30.9%,相对于中国总产量的比例由24.87%上升到43.87%。从南美进口的又多是冷冻肉,价格相对便宜,今年前三季度进口牛肉均价折合成人民币不到每公斤35元,远低于国产牛肉价格,低价牛肉量大价低,再叠加今年消费者普遍的消费降级,全年牛肉于是一跌再跌。
就价格走势而言,今年的国内和国际牛肉市场也是冰火两重天。国际涨国内跌,价格在逐步靠拢,国内养牛户感受到的市场寒意更多地来自于海内外巨大的价差。截至2024年10月,国际市场牛肉价格指数较1月份上升了12.4%,可前10个月,澳大利亚出口到美国的牛肉平均离岸价为6.23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44.86元,仍远低于国内价格。巴西牛肉价格自2024年6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到三成,价格也约为44元/公斤。10月巴西牛肉出口总量27万吨,其中对华出口16万吨, 占该国当月出口总量的近六成,创了新高。
中国并非不保护自己的畜牧业,通常进口牛肉都有12%的关税,只是对实行自贸的国家予以减免,如对新西兰零关税,对澳大利亚自2015年逐年递减1.2%,今年该关税已归零,但仍受到进口配额的限制。
海外大涨国内大跌,中国进口搅动着国际市场,海外市场止跌回升,同时也给国内养殖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既如此,牛肉市场为什么不回到两年前两不相扰的状态,各自安好。疫情三年,尤其疫情中后期病毒变异,能够随着冷冻肉漂洋过海,中国与海外的畜产品贸易陷入了僵局。国内的牛肉基本保持在80元/公斤以上,且随着牛肉价格连年涨,给人以养牛永远赚钱的印象。回乡创业,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养牛。彼时的牛肉进口,只能起到给国内疯牛市场降温败火的作用,改变不了牛肉高高在上的大趋势。可疫情过后,畜产品进出口恢复常态,国内养殖业便压力重重了。
全球畜牧业的格局中我们毫无比较优势可言,海外地广人稀,南美更是水源丰沛草原茂盛,随便开辟一片雨林,其大自然的生产力都是我们这里温带草原环境的数倍。资源禀赋上我们很难竞争,即便12%的进口税仍不能给予国内畜牧业有效保护。
商务部对进口牛肉进行保障措施立案调查,是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旨在为国内相关产业赢得调整机会。调查预计8个月内结束调查,但愿中国的畜牧业能够挺过这一波进口牛肉的冲击。
排版:桃桃 / 审核:小风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