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作者关于在广州生活的个人经历与感受的分享。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搬家的过程以及在新家的生活体验,包括宅家、社交、学习等方面的经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搬家的过程和生活调整
作者通过每天搬一点行李的方式适应新房生活,每次搬运量不大,便于收纳,同时也享受这个过程。
关键观点2: 广州生活的记录和回忆
作者通过记录生活点滴,包括食记、拍摄照片等方式,留下在广州的美好回忆。同时,作者也在记录广州塔的日与夜,展现对广州的热爱。
关键观点3: 宅家生活的体验与思考
作者因为地理位置和自身原因变得更宅,但也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通过参加培训和在小区内散步等方式平衡宅家与社交。同时,作者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喜欢收获新知的感觉。
关键观点4: 生活中的细节与感悟
作者通过生活中的细节,如遇到认真的人、小区内的兰州拉面店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作者也通过记录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展现生活的丰富和多彩。
关键观点5: 公众号的分享和互动
文章最后提到这是作者公众号的一篇原创文章,希望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启发。通过文章的分享,作者也与读者建立了互动和联系。
正文
01
去年 11 月的一天晚上,我照例在出租房里整理了两箱行李,然后搬到新房里。
我把这个动作称作蚂蚁搬家:趁着新房正在装修,每天运一点过去。好处是,每次量不大,搬过来后就可以马上做收纳。否则如果集中一次搬家,几大箱行李躺在客厅,完全没有动力拆开。
那天晚上整理结束后,已经接近 21 点。我就坐在沙发上,吹着空调,看着电视,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要不,今晚就住在这里了吧。
枕头和被子已经有了,马上在美团上购置了床单,然后洗烘、铺床。
02
2012 年我到广州读研,开始了这个主题《我在广州第 X 年》。
我以为写个两年就差不多了,研究生结束后,就回老家四川。一旦你有了离开的想法,就会珍惜当下。
为了迎接告别,我在印象笔记里添了一个文件夹,叫做「食记」,专门记录在广州吃过哪些地方,留下美好的回忆。
甚至,还拍了一组回忆照片,取名为《从 A 到 Z 》,记录在广州生活的点滴,每张图形似某个字母。
没想到过了 12 年,广州之于我,仍然没有成为过去时,反而成为了现在进行时:在这工作,在这安家。
在今年,我也开启了一个新的主题《广州塔的日与夜》:记录广州塔的各个时刻。
03
一方面,位置比较偏,周围也没什么玩乐的地方,除了楼下少有的几家饭店外,吃饭只能点外卖或自己做。
另一方面,我更怕麻烦了。比如朋友叫我假期出国旅行,但一听到要坐凌晨附近的航班来回,马上就是摇手说算了。最近一个国庆节,七天假期,我也只去了四天。更多的短假,则是在广州周边找个目的地,悠闲地待个一天。
04
但宅多了,也会烦躁。人毕竟是社会性动物,社交是天然的需求。
这一年,我对自己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学习对我来说,不是苦事,是乐事。我喜欢收获新知的感觉,那会让自己觉得没有白活。
在日常的晚上 23 点后,我也会在小区里逛逛。这个时间点很安静,有孩子的家庭基本都睡了,偶尔会碰到一两个遛狗的年轻人。耳机里放着播客,偶尔有一两个被点亮的时刻,就拿出笔记软件做记录。
每个人都有自己状态好的时间段,对我来说,凌晨附近就是我的高效时分。
05
小区里有一家卖兰州拉面的店,某天路过,看到老板娘正蹲在门口,写着什么。我就凑了过去看看,发现她正在记账。因为店里人多,她就选择了在外面做。
有一次我来这里吃烧烤,在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她推荐鸡翅。她说,这是自己腌制的。以前也买过成
品,但不太好吃,就自己尝试。「反正不难,我就自己做了。」
因为我都是凌晨附近散步,发现他们基本上是 24 点关门。老公开一辆电瓶车,她坐在后面,抱着老公的腰,头埋在后背。
06
《我在广州第一年》里,我用一组照片,串联起这一年。里面有个小心思:看起来是一天,其实是一年的不同切片,这样看起来,这一年也挺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