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列柯南
历史博士、哲学硕士,本科经济学。豆瓣阅读作者,已出《建筑师也应该学点文化研究》和连载《西班牙:如是我闻》。目前专注于西班牙史与文化写作。 公众号:巴塞罗那伯爵(Comte-Barcelona) 头条号:伯爵读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格列柯南

吃早餐并不能带来什么好处

格列柯南  · 简书  ·  · 2018-02-08 21:17

正文

刚起来最好不要吃东西

生长于西北农村,我们那里的习惯,通常是一日两餐,早上10点左右一顿早饭,然后下午2点多一顿,基本上晚上不吃饭。

这样的生活习惯也并没什么奇怪,也并没什么不妥,村里大部分老人也比较长寿。

一日两餐有其自己的道理,父母一辈人通常是太阳升起去地里干活,等到日头太艳,就回来吃饭。下午2点多吃饭后,太阳又不太艳之后,再去干活。日落而息,就不再吃晚饭了。

当然,这样的生活方式是西北农村的,不能作为医学或健康问题上的样本。

工业革命以来,无疑改变了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所有人被赶到工厂、办公室里,按照规定的时间上班、休息,然后睡觉,隔一段时间再旅旅游。

因此,现代以来就有了“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样的饮食建议。殊不知,这样的饮食方式,是因为我们在依据工业时代的上班时间,更改了作息规律之后,才有的生活方式。

换句话说,我们把按照工厂(公司)制规定,依此定了型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时间,看作成了一种必然和合理。由此,一些伪医学专家、营养专家就提出了早、午、晚餐如何吃法的建议,倒置了前因后果,把存在的予以合理化。

我们人类花了百万年的进化,身体就根据外在的自然条件,予以调整。近代以来,糖尿病、过敏、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胰腺癌等等疾病,都是源于近代以来卫生条件和饮食的改善才出现的,丹尼尔·利伯曼称之为“进化失配”。

也就是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身体还未能进化出符合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以及互联网时代而出现的营养过剩现象。

吃早餐也是如此。我们的祖先必须在寻找到食物之后,才能进食,而不是吃好了早餐之后,跑出去打猎。

如同我在西北农村的生活一样,农民也知道在下地干活回来之后,再享用一顿早餐才是合理的。

现代的上班生活方式,让我们必须按照工厂(企业)所制定的上班时间,进行饮食和作息。如果你未在上班之前吃上一顿早餐,那么你就要饿到12点左右,才能吃上午餐。

办公室里严格地规定了饮食时间,甚至禁止在其余的时间里在办公室里吃饭,更不可能让你翘班,在10点左右的时候,让你去享受一顿早餐。晚餐因此也就必须在下班后回到家才能吃到,下午茶的时间更是别想。

在国内上班的日子里,我发现,往往不吃早餐,也差不多能够顶到中午吃饭,反而是吃过早餐之后,会更容易饿,不到中午休息的时候,常常已经饿的饥肠辘辘。人的身体奇妙的地方在于,它会促使你在饿的时候去寻找吃的,而不是去做一个ppt或是完成Excel报表。

当代伪营养学家就根据工业革命后的固定上班时间,合理化了“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这样的饮食方式,却未能提供任何证据(或者一些伪证据),说明吃早餐的好处。

另一个被伪营养学家所提倡的饮食方式就是“饮食规律”,这条也是误导了芸芸众生的愚蠢建议。人类的身体能够存储脂肪,并在饥饿的时候,促使你分解身体里的存储的脂肪,补充你摄入不足时所需要耗费的能量。

随便观察一下自然,我们就知道,动物都是能吃饱的时候大快朵颐,而在找不到食物的时候,就只好饿着肚子。我不知道伪营养学家所说的“饮食规律”到底根据那一条证据所得出来的结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