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自贡网  ·  土味玩具,年销售额突破80万! ·  昨天  
自贡网  ·  @自贡人,3月起看病不用再交这笔钱!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找工作速看!成都一大批市属国企招聘来了 ·  3 天前  
四川日报  ·  特朗普宣布:恢复死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当陈铭搬出桑德尔的时候,你就应该小心了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2-06 23:54

正文

文丨张是之
迈妈最近迷上了看《奇葩说》,我也会跟着看一点。总体上,《奇葩说》的选题还可以,算是综艺节目里边需要费点脑子的那种。
但是你看下观众投票就知道了,观众的态度是严重飘忽不定的,一会儿一个变。
一个人说完都支持他,结果对方另外一个人说完,很多人又反水,来来回回。
从这个节目我们也可以看出,为什么票选式的 MZ 投票不可行。
因为当投票人不需要直接对自己的投票结果负责时,他的投票是很随意的,好一点的动动脑子想想。
很多人也许就是看心情、看长相,当然还有看参选人的演讲能力、个人魅力等等。
当然准确的说,是蛊惑(忽悠)能力。
今天《奇葩说》的辩题是「你支持自由买卖生命时间吗」?
完整的辩论我看没看,只在微博上看到了一段陈铭的发言。
陈铭当然是很厉害的辩手,常常有力挽狂澜之势。
这次也不例外,「时间是唯一最后的公平」、「神性的公平不能被钱消解」这样的观点博得了掌声和肯定。
但是当他搬出桑德尔教授的时候,我就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陈铭说钱无法买到精神追求,钱买不到爱。钱买到的不是「爱」,是「爱钱」。
陈铭援引桑德尔教授的说法,认为这是一种「金钱的魔法腐蚀效力」。
桑德尔是哈佛大学教授,当年因为一部公开课《正义》在中国火了一把,网上到处流传着他的讲课视频。
桑德尔后来又出版了一本书《金钱不能买什么:金钱与公正的正面交锋》,在中国又火了一把。
当然我们无法得知陈铭本人真正的立场,他辩论的立场基本上就是桑德尔和他这本书的立场。
对生活中的各种好东西进行明码标价,将会腐蚀它们。 那是因为市场不仅在分配商品,而且还在表达和传播人们针对所交易的商品的某些态度。
……
雇用外国雇佣军去为我们打仗,有可能会使本国公民少死一些人,但却侵蚀了公民的意义。
如果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被转化为商品的话,那么它们就会被腐蚀或贬低。
所以,为了决定市场所属之地以及市场应当与什么领域保持一定距离,我们就必须首先决定如何评价相关的物品——健康、教育、家庭生活、自然、艺术、公民义务等。
这些都是道德问题和政治问题,而不只是经济问题。
以上两段摘自桑德尔的《金钱不能买什么》,看看是不是跟陈铭的论点很像?
桑德尔说,如果对生活中的各种好东西进行明码标价,将会腐蚀它们,然后市场应该与某些领域保持距离。
陈铭说,「钱在消解那些云端上的超越性的精神价值,这就是市场的边界。钱应该用来买物,钱应该用来置换物质欲望,而精神层面的价值不应该被纳入其中,否则云端上的神像会一个一个地崩塌和消散。」
我还没有看完整视频,不知道其他辩手和薛兆丰是怎么反驳的。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薛兆丰肯定是不会同意桑德尔那些鬼话的,这不用怀疑。
我印象中他专门写过文章批判桑德尔那些胡说八道,其中一点大概就是桑德尔来中国乘坐的飞机、受到的礼遇、赚取的费用,几乎全都是市场的结果,是金钱买来的,你桑德尔却站在这儿说金钱这不能买那不能买。大意如此。
陈铭的这个点其实不难反驳,很简单的一个问题,哪一种精神价值、精神层面的追求是不需要以物质为基础的。
我看《奇葩说》算是一种精神追求吧,电脑要不要钱?宽带要不要钱?
《奇葩说》的组织者,为了给我们制造、带来精神享受,请这么多大咖要不要钱?要不要给陈铭钱?各种录制设备要不要钱?
当然看《奇葩说》这种精神追求有点上不来台面,跟陈铭说的那种层次的精神追求相比有些「低端」。
可问题是他说的那些高尚的、高水准的道德、精神追求,就不需要物质为基础吗?
同样需要,而且一点也不能少。少了物质基础,精神层面的追求可能连基本的载体都没有。
爱情有纯粹的、脱离了物质的爱情吗?小情侣看场电影、读本书、听个演唱会,哪个不需要物质和花钱?
有钱的确未必能买到真爱,但没有钱,你试试?连买到买不到的机会可能都没有。
所以陈铭这种点,在现场那种场景下,很多人被绕进去不容易绕出来,如果有人当时指出这些点,并不难破。
另外,陈铭说「时间是这颗星球上,唯一的、最后的公平。时间之神是站在云端之上,最后的公平守护神像。……你想用钱买时间?你就击碎了这个人间最后关于公平的信仰。」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怎么看待公平,在陈铭的论点中,时间这样对所有人都一样,无差别的对待才是公平。
在时间之外,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东西能够像时间这样,无差别地对待每一个人。所以,陈铭认为时间才是最后的公平守护神。
可是,这种结果至上、无差别对待的、绝对公平,真的就是一种公平吗?
很明显,并不是。
结果至上的公平,往往导致过程中更大的不公平,这在我们历史上有过惨痛的教训。
更何况,时间对于不同的人来说,一天二十四小时,看上去度量衡的计算方式是公平的。
但实际上呢?在时间的密度和质量上,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单纯的追求说在时间上的绝对平等,既没有意义而且说不定还有害。
当然,辩题是开脑洞的辩题,说的是自由买卖生命时间。
如果对「自由」二字的理解是「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的话」,那么我们常说,只要交易双方是自愿的,那么必然对双方都有利,我们也没有理由阻止双方的交易。
即便再高的道德利益,恐怕也往往是无关第三者站在上帝视角进行的道德审判罢了。
桑德尔很能忽悠,陈铭更是,所以《奇葩说》虽然好看,但你要有自己的主见,而不是像现场投票的观众那样随风摇摆。

2021年02月06日

——————

题图: Edward Brian Seago

上一篇: 贫富差距不是问题

延伸阅读: 薛兆丰教授在奇葩说打了空靶

《经济学入门 50 讲》30 天精读训练营招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