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的音乐
古典音乐不高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的音乐

当你的大脑中反复播放一段旋律时……

行走的音乐  · 公众号  · 音乐  · 2019-03-17 23:0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段旋律不经意间钻进脑海中,循环往复,盘桓不去。

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情况并没什么大碍,你甚至不会注意它。

也有些时候,这段旋律重复的次数多了,会让你心生烦躁。你越是想甩掉它,它粘你粘的越紧,一遍一遍没完没了,几乎让你抓狂。

还有种情况更加痛苦,就是你明明熟悉你脑中的旋律,却又忘记了它的出处,一边琢磨着旋律的名字,一边又想摆脱它,那感觉别提多纠结了!


你遇到的这种状况,叫做 耳虫现象(Earworm)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总在我们身边出现的耳虫现象。

它为什么会产生,有什么作用,又有什么危害?如果我们遇到难缠的耳虫,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脱?文章的最后,我还为朋友们准备了一个"最容易成为耳虫"的古典音乐榜单供大家取用。

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耳虫?

我们可以断言,自有音乐以来,耳虫现象就已经出现了。然而耳虫(Earworm)这个词汇却是一个非常年轻的词语,它是音乐学者斯洛尼姆斯基(Nicolas Slonimsky)在20世纪20年代发明的,直到80年代才流行开来。

斯洛尼姆斯基(Nicolas Slonimsky, 1894~1995)

之所以如此,除了我们通常不会把耳虫当回事儿之外,还有个原因,是这种现象虽然人人会遇到,却没人说的清在何种环境何种旋律会产生,学者们很难下手研究它。


不过一些经验性的总结还是有的,容易产生耳虫的音乐通常有如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几个:

简单、短小、重复、旋律性强

例如,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1乐章的命运动机,短短八个音符,深入人心,就是极好“耳虫音乐”。

贝多芬 第五交响曲 第1乐章↓


我们可以直观的把耳虫现象比作我们对于音乐的记忆。越简单短小,重复越多,越有韵律的材料,越容易被我们记住。

音乐家们早就懂得应用这个规律,一部音乐作品即使再长,也总有一段或几段典型旋律贯穿始终,成为你识记这部作品的标记。我们将这种标记称为“主题”或“动机”。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全曲四个乐章要半个多小时,可只要奏出前四个音符,你就已经能认出这首曲子。

进入多媒体时代后,市场营销领域更是将这个规律应用到极致。

经营品牌,一个必不可少的门面就是LOGO,我们通常将LOGO以及一系列可以让消费者认出品牌的素材称为VI(Visual Identity),即“视觉识别系统”。


各色品牌LOGO


与视觉识别系统类似,企业也可以将自己的品牌与一段声音绑定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营销概念,即 AI(Audio Identity),“声音识别系统”

例如诺基亚与Apple经典的手机铃声。


小提琴家演奏时遭遇手机铃声↓


以及英特尔的 灯,等灯等灯~

你看,我都不用放真实的音频,你都知道我在讲什么,可见声音识别系统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然而,耳虫现象与普通的音乐记忆也有不同之处。

我们提取普通记忆时,需要费力去想才能提取。可是耳虫却不受我们意识的控制,总是自己冒出来刷存在感。

这就有些麻烦了,这意味着, 耳虫的出现,与你对这段旋律的喜好程度无关

一段你喜欢的旋律,重复次数多了,也会让你的精神不堪重负,干扰你的心境和思考。

更有可能,你只是晚饭后出门溜达了一圈儿,回家时大脑中就已经在原音重现路上无意中听到的广场舞的旋律,而且还是无限循环重播。

下面有一首我最近遇到的耳虫音乐,大家可以点开体验一下它的酸爽。


Tunak Tunak Tun

高能预警,请谨慎点开↓


多数情况下,耳虫并没有什么大碍,但也有极端的情况。

例如,有研究表明,罹患帕金森综合征的病人出现耳虫现象时,肢体不受控制的抽动现象会更加严重,而且极难消除。

强迫症患者遇到耳虫现象,更是一场灾难,他们脑中的旋律可能会一连重播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生活大爆炸》第9季中,谢尔顿就曾被一段耳虫缠身,一度认为自己患了心理疾病。


生活大爆炸S09E10,版权问题只有音频,视频无法上传,场景请大家脑补↓

还有更可怕的,一位 21岁的 美国女孩,因脑炎昏迷不醒。直到她63岁,已经成为老奶奶时,一种新药的问世终于将她从沉睡中唤醒,她向自己的医生报告,自己昏睡的这几十年中,总是有一段旋律不断纠缠着她,永无止境。那是威尔第歌剧《弄臣》第二幕中的咏叹调“弄臣的诅咒(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中的一个片段,这段音乐像一座不可逾越的牢笼一般将她困住,整整43年。


歌剧《弄臣》咏叹调

Cortigiani, vil razza dannata↓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然不会遇到这么严重的耳虫,可旋律一遍遍重复也着实让人心烦,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它呢?

有以下方法可以一试。

对付耳虫最有效的方式是冥想,冥想本身就是一种排空思维,将大脑与现实暂时隔开的过程。可是冥想并不是一个容易学习的技术。

如果你没有掌握冥想,你还可以试着将你脑中的旋律大声唱出来,唱几遍后,耳虫也许会得到缓解。

睡觉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式,但也有问题,你并不能随时随地想睡就睡,还有人报告说遇到厉害的耳虫时,不仅睡醒后旋律仍旧会循环,甚至连做梦梦到的都是这段旋律。

如果试过以上所有方法还是无效,那就由它去吧,耳虫通常毫无征兆的产生,也会毫无征兆的消失。


除此之外,我再告诉大家一个对付耳虫的秘方,千万不要外传!

下面这个榜单,列出了最容易成为耳虫的古典音乐。

当你遇到耳虫时,随便点开一首来听,根据耳虫第一定律,一段时间只可能有一首耳虫旋律在你脑中循环。

所以当新的旋律成为你的耳虫时,旧的耳虫当然就消失不见咯!

拿走不谢!


Talkclassical 评出的10大耳虫古典音乐榜单



10

德利布

歌剧《拉克美》 “花之二重唱”




09

柴可夫斯基

《胡桃夹子》 花之圆舞曲




08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

古典吉他独奏《Gran Vals》


这位西班牙作曲家看着眼生,但这首曲子你一定听过,而且,就在刚才!



07

维瓦尔第

《四季》 冬,第1乐章




06

德沃夏克

《第9交响曲》 第 4 乐章


扩展阅读: 德沃夏克 | 自新大陆,飞向月球的旋律



05

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


扩展阅读: 帕赫贝尔的「卡农」,是如何火起来的



04

贝多芬

《致爱丽丝》




03

普契尼

《图兰朵》 今夜无人入睡



02

拉威尔

《波莱罗》



01

莫扎特

《小夜曲》



祝大家赏乐愉快!


艺术浪潮下的音乐历史,经典旋律后的名家轶事
乐读:古典音乐漫游指南》↓


- 行走的音乐-漫游指南 -

回复“如何入门”,可以获得经典音乐的入门指导。
回复“有啥推荐”,可以获得最新的推荐音乐列表。

回复“电影”,可以获得电影中的经典音乐。

继续探索其它似曾相识的经典音乐,请回复“似曾相识”。

回复作曲家姓名,可以获得音乐家相关作品和故事。

现在支持的音乐家有巴赫、莫扎特、拉威尔、海顿、肖邦、奥芬巴赫、李斯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