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杭州日报  ·  刚刚,阿里巴巴重磅宣布! ·  20 小时前  
钱江晚报  ·  飙涨超118%!一天一个价 ·  20 小时前  
FM93交通之声  ·  暂停!关闭!浙江多地紧急通知 ·  2 天前  
杭州日报  ·  东站突发!刚刚,铁路杭州站致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真相有时很难面对丨心理学怪谈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7-06-07 22:15

正文

前几天跟人聊到我最喜欢的日剧,李狗嗨。

(Legal High,没看过的去B站补补课)

我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集。

故事很简单,一个青年被指控杀人,

菜鸟女律师相信他是无辜的,要帮他脱罪。


搞不定的时候,遇到了男主角。

男主角是一个战斗经验丰富的名律师。

两人合力,费了很大心血,

终于成功推翻了检方起诉的证据。

于是青年得以脱罪,开释了。

但这一集最厉害的情节,从这里才开始。


脱罪之后,「无辜」的青年向律师致谢,转头看向认定自己有罪的警察,瞬间露出了阴狠的表情,

他说:「我会杀了你哦。」

声音不大,但两位律师都听见了。

女律师浑身一震,不知所措,

然而青年笑一笑跑掉了,奔向自由的生活。


——为什么说这部剧好看呢?

因为这个青年从此音讯杳然,剧中再也没有提起。

你在想:不会吧,难道他其实就是凶手?

有可能是,但也有可能不是,反正没有 交代。


开放式结局,倒不是李狗嗨的独创。

就像《雪山飞狐》里,胡斐那不知道落没落下的一刀,就吊了不知道多少读者的胃口。

但那些故事里的不确定性,都是作者有意在卖关子,

人为地把结局给捂住,不让你看到而已。

而李狗嗨这个故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

创作者并不是「人为地」让你看不到真相,

而是这种真相, 在生活中我们本来就看不到

不是么?


如果有一个镜头,闪回到案发当时,

告诉人们,这个人事实上是凶手,或者不是,

那都是编剧在「人为地」告诉观众真相是什么。

问题是——生活中怎么会有这样的闪回?

怎么会有负责为你揭示真相的编剧?


所以李狗嗨在这一点上,是无限接近现实的。

想想看,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每一天,每一时,不就生活在这样的现实里么?

与人偶然相遇,以为了解,而后同行。

但你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底细,他是善人还是凶徒。

你看他言辞恳切,认为他是一个好人,

那只是「你认为」而已。

或者你看到他目露凶光,忽然怀疑他心中有鬼,

那也只是「你怀疑」而已。


在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中,一直很强调区分 想法 (idea)和 真相 (fact)这两个东西。

其实,一个人直面真相是很难的。

对这两个律师来讲,真相是什么呢?

真相是, 他们在为一个「可能是凶手的人」辩护

但接受这个真相,对女主角来说压力太大了,

她之前愿意付出那么多心血做这件事,在她看来,

都是在为了一个「 无辜的人 」辩护。

那并不是真相,那只是女主角的一个想法,

她把心里的想法当成了真相。


男主角是在直接面对真相的, 他想得很明白:

我为这个人辩护,只因为他是客户,

而不是因为「他是无辜的」。

他事实上是否无辜,我不知道,也 与我无关。

清楚固然是清楚, 然而 带着这样清楚的认知,去为了一个「可能是凶手的人」做无罪辩护,

这个人——生活在怎样的压力之下呢?

别人会怎么看他的这份工作?

无耻,失德,不分是非,颠倒黑白,唯利是图?


相比之下,相信自己站在正义一边的女主才是美好的。

这一集的最后,女主还在苦苦追问:

你觉得,他到底是不是凶手啊?

男主罕见严肃地给了一句回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