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七门
“东七门”由《奇葩说》制作团队米未传媒&wuli马东创立,落户朝阳公园东七门。这里有米未节目最新动态、新老奇葩个性展示,有奇葩的知识、走心的故事、营养的鸡汤,更有贱嘴小编们天天陪你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舰大官人  ·  很多人都很害怕trading ... ·  15 小时前  
三表龙门阵  ·  张朝阳的浪漫务实主义 ·  16 小时前  
Founder Park  ·  今天不发文章了,聊两句 ·  3 天前  
Founder Park  ·  今天不发文章了,聊两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七门

为什么当了领导,就会变得讨厌?

东七门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6-18 22:06

正文

周六是我和闺蜜们的girls' day。这周的话题是林美丽的职场菜鸟晋升记。

林美丽是这样开头的:当领导可真是种甜蜜的负担。

我说呸!你别矫情,好好说。

林美丽年方二五,在90后一年跳槽两次的风气中,反其道而行之,凭着一股把办公室凳子坐穿的架势和毅力,愣是在同一家公司从实习生熬到了如今团队主管的位置。虽然手下也就3、5个小兵,总算是有了点权力。老祖宗不骗人,有得必有失。林美丽的烦恼来得比大姨妈准时。

1、“关系文化”无孔不入?

“女人的烦恼嘛,如果跟男人和包包无关,那一定是来自另一个女人了。”

说!重!点!

林美丽停顿了一会儿,又接下去说:我们团队有个刚转正的实习生,就叫她小C吧,能力不错,就是有点难管。上周她来找我抱怨,问我为什么把更好的项目和资源给了另一个我更亲信的下属,而不是让她负责。我当时就理直气壮回复她,因为那个人更有经验,成功的几率更高。

但说完心里还是打鼓,她说的那个人确实是我的朋友,我自己不在意,也许多多少少是掺杂了一些私心。难道我成了自己讨厌的人嘛?我以前在团队做螺丝钉的时候,是最反感关系户的。难道做了领导,就必须违背自己的原则,变得令人生厌?

林美丽说完,我们开始使劲回忆,希望从脑子里翻出些史料,找一找不混关系的领导。很遗憾,没找到。

即便是从没有在体制内或是大公司呆过的我本人,也没有找到想要的案例。我曾经在一家创业公司呆过不到一年时间,在早期的疯狂增长期,每个人都打了鸡血的拼业绩。那段时间短暂的忽略过关系这件事,因为公司是扁平化管理,没有实现盈利,CEO也不会以领导身份自居。而一旦公司发展逐渐稳定起来,职级分布变得更正规化,“关系社会”就逐渐形成了。具体表现可能是: 招聘新员工,领导更愿意招自己熟悉的人,比如从前公司挖人。公司内部会形成一个一个小团体,等等。

可怕的事实可能是:所有公司都有"关系文化”。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人都讨厌的事情,大家还要做?

2 “关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

关系文化是怎么形成的,「得到」专栏《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主理人、清华大学的宁向东教授,梳理过“关系文化”的4个关键点:

大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把中国人的社会关系比作一种“涟漪效应”,就好像一圈一圈的水波纹,我们每个人都位于中心点上,有着远近不同的圈子,一人一涟漪。“涟漪效应”植入中国人的血液,它无法避免。

这是其一。其二:如果你是领导,开会讲话时底下坐的没有自己人,你慌不慌?通过把“涟漪圈”中靠自己近的人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上,领导可以拥有绝对的安全感。

别以为拥有了权力就拥有一切,领导也是很缺乏安全感的。特别是刚上任的新官,急需下属的臣服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第三点:你喜欢和自己三观相符的人交朋友,领导也一样。和自己价值观相同、听你的话的人,你用起来肯定更顺手啊!所以,打造所谓的”关系文化“有助于领导迅速甄别出谁是”自己人“。

第四点,也是很多下属最看重的一点。身处职场,我们很期待别人对自己给出更好的评价,上级的评价更为重要,好的评价常常意味着薪水的涨幅、升职的机会。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理念是:成为亲信,就可以获得上级更高的评价。同时,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资源。

这四点推动着我们,成为关系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也许不齿,但往往成为游戏规则的推动者。奇葩导师高晓松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就是一个个暗规则、潜规则构成的。我们大多数时候不认同,不言说,却在行动里暴露了自己的观点。

3、“关系文化”肯定有很多缺点

即便”关系文化“如此盛行,依然会有人不屑与我们为伍。

比如林美丽故事里的那个小C,和大多有本事的人一样,恃才傲物,不屑于主动与别人”攀关系“。遇到我这么明事理的闺蜜上级自然没事,但要是到了真正的”关系社会“,很有可能会被边缘化。每个组织里的小组织,都会为自己的团体争权夺利。这个时候选择不融入任何关系的人,就会渐渐成为资源的遗弃者。

彻底远离“关系社会”不是正确的选择,但彻底奉行“关系文化”也有坏处。

过于极端地处理“关系文化”对企业或者组织来说是好事儿吗?当然不。这往往会导致企业价值观的动荡。企业业绩好,大家就沉迷于找关系,运用关系的亲疏远近给自己谋得利益。企业业绩不好,大家就重视能力的培养,贤能者被施与重任。动荡的价值观带来的或许是企业发展的动荡。

除此之外,“关系文化”还会产生三种”害虫“:

  1)“应声虫”,不断揣摩上意,事事呼应领导;

  2)“隔离者”,把领导和真相隔离开,让领导只能听到对他有利的信息;

  3)“夺权者”,以执行领导的命令为幌子,暗中培养自己的亲信。

这些人在“关系社会”里如鱼得水,往往深得领导信任,却会把企业推向更危险的境地。温水煮青蛙,殊不知被煮的是自己的前途。

如此看来,打造“关系文化”突破眼前困局的同时,你也给下个阶段的自己留下一个新困局。

4、成为令自己讨厌的人,这事儿真的不可逆转吗?

回到林美丽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可能不让自己成为讨厌的领导?

最近一期《奇葩说》,也是这一季收官之战的辩题,“我们最后都会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四届奇葩天王组成的奇葩天团,对阵马东、蔡康永、罗振宇、张泉灵组成的导师团。

经过一番嘻哈打闹和唇枪舌战,有一个问题时钟没厘清:到底什么是成长?导师团的罗胖给了我们这个答案:

“成长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种子所有包含的信息逐步展开的过程。当一个花朵说,我喜欢盛开,我讨厌凋零。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这只取决于你自己的价值观。你讨厌自己,别人管不着。

这个题目到底在讨论什么?三个条件。第一,我们正在讨厌什么?第二,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三,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程度和方式不一样。这三个条件加起来,就是成长。

成长不是变好。比如说大多数人,年岁越大,口味越重。年轻的时候,你爱喝糖水,年长的时候,你爱喝酒精。不好不坏,这也是成长。

“成长的本质不是提高,不是向好。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



但我们忽视了一点,客观世界依然存在。那些令我们讨厌的东西一直在,只是当我们遇到,我们会说一句“长大真讨厌”。其实讨厌的并不是“成长”,讨厌的基因一直藏在我们体内,只是到了面对的时候它才会跳出来提醒你。

对于林美丽的烦恼,“是否成为自己讨厌的领导”,宁向东教授说,管理学站在更高的维度告诉我们,“关系文化”并非毫无价值,不要试图舍弃它,而是应该引入“业绩文化”加以对冲,平衡两者的关系。

对“讨厌的人”的认知可能是一个困局,这是成长的复杂性所在。突破这个困局的关键点不在于“避免成为自己讨厌的人”,而在于“如何平衡讨厌的东西所占的比重,让它为我所用”。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如果想在复杂的选项中寻找到微妙的平衡,破局而出。就要记得,我碎掉了,但我可以把那个让我碎掉的东西放进体内,让我们重生。

“成长就是你主观世界遇到客观世界之间的那条沟,你掉进去了叫挫折,爬出来了叫成长。”

文章理论内容知识点来自宁向东教授「得到」专栏的第5讲《涟漪效应 | 破不了的局》,已取得授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