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宝贝书单
亲子阅读(0-14岁)第一站!专职帮你和孩子筛选好书,过滤烂书。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当你不知道给孩子读什么书,请关注这个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男子火海被救,2年后跨千里跪谢恩人 ·  22 小时前  
什么值得买  ·  这个节电小玩意,骗了多少农村老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宝贝书单

重庆15条人命的教训:教孩子遵守规则和控制情绪,再不开始就晚了

宝贝书单  · 公众号  ·  · 2018-11-02 18:42

正文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终于真相大白。


车内一女乘客,因错过下车地点,强行要从无公交站的地点下车,与司机发生争执。争吵中,女乘客气愤不过,持手机两次殴打司机,司机被惹怒还击,进而导致车辆失控,撞上对面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冲上桥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车上15人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


教训极其惨重,究其原因,是情绪管理及冲突管理所致。愚蠢不守规则的女乘客和愤怒冲动的司机,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所以,各位家长,教育孩子遵守规则 、控制情绪 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再不开始就晚了。


— —


先来说规则。


现在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太难管, 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给孩子建立好规则感。孩子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界限在哪里,所以做什么事都只想着依着自己的性子来,缺少既定规则的约束。


孩子最终都是要走入社会中的,进入社会没有人会像父母在家里一样顺着他、惯着他,缺乏规则感的孩子在社会中势必会屡屡碰壁,严重的,就会像重庆公交车上的女乘客一样因为不遵守规则而大打出手,危害社会。


一个人能否顺利地成长、健康地成长,关键在于能否遵守规则、能否有能力活在一个有对错、有规则的世界中。一个人遵守规则的能力与他的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道德和超我起始于3 岁,所以3 岁是培养一个人遵守规则能力的关键期。


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对独立、自由和个性的需求增加,他们不希望再被父母控制和管理,这个时候,因为父母设定的规则已经内化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可以自觉地遵守,这时父母能够从孩子那里顺利撤出。孩子得到了自由,而父母也实现了孩子对规则遵守的目的。


一个孩子能否遵守规则是他未来能否顺利走进学校,又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他能否拥有成功和幸福的保证。因此,遵守规则的能力对一个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在6 岁之前,也就是在学龄前,父母有责任培养好孩子遵守规则的能力。


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行为、恰当的行为。 当孩子做错事或有不好的行为时,要告诉孩子什么才是对的行为。


● 给孩子设定边界或界限。 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可以的、被允许的; 哪些行为是不可以的、不被允许的;哪些事情大人可以做、小孩子不可以做的。


● 对行为承担责任。 当孩子做出一些错的或违反纪律的行为,作为父母要告诉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责任,做了错事就要学会承担。要告诉孩他需要承担什么结果,为何要承担这个结果。做了错事承担后果,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 在纪律或规则面前对孩子表达尊重。 如制定规则时要和孩子协商,为何要制定规则,规则允许什么、不允许什么,违反时要承担什么结果,并能允许孩子对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意见。同时,当孩子违反了规则或破坏了纪律、做了一些错事时,父母不是简单用惩罚了事,而是能够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同时,当孩子做错事后,还要告诉孩子错在了哪里,什么才是对的,并告诉孩子为什么。


● 规则要有稳定性,执行规则要有坚定性。 规则通常是用来遵守的,既然是规则,就是恒定的,不能变来变去。昨天一个样,今天一个样,后天又是一个样。这样的规则会让孩子不知所以然。同时,父母双方如果在规则面前能够表现出统一,而不是彼此对立或冲突,这样就能更好地给予孩子守规则的能力。


● 在规则面前要彼此合作,规则才能得到切实地执行。 合作之一是父母彼此之间的合作,父母对给孩子制定的规则要能达成共识,而不是彼此反对。合作之二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在规则上能达成共识,这就要求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能够和孩子商量,允许孩子表达不同意见;在孩子违反规则时,父母也能够倾听孩子表达或解释。


● 规则要具有适应性。 适应性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所有的规则都是指向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满足孩子的控制需要或不安全需要;二是规则要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断调整,而不是一个规则要用到孩子的所有发展阶段。孩子在童年、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同一内容的规则和纪律需要不断地调整。比如,孩子上床睡觉的时间,就要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地推迟,直到最后,完全交由孩子个人管理。



再说情绪。


重庆公交车坠江这件事看起来是一个偶然事件,只是一个情绪失控的女乘客遇上了一个情绪被失控的司机,但这也反映了我们 整个社会长期对情绪管理的忽视。

同样是重庆,前两天也看到一条妇女疑因与丈夫发生矛盾,冲进幼儿园刺伤幼儿的新闻。情绪失控造成悲剧的新闻频发,这不是偶然。



试想,如果当时女乘客能控制住自己焦虑的情绪,她就会明白就算司机不停车,天也不会真的塌下来,或许她的行为会更加理性。

如果当时司机能更好地控制住愤怒的情绪,没有被激怒,或许不会在驾驶着公交车的时候与女乘客发生打斗,而造成公交车失控。

如果冲进幼儿园的妇女,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就不会一时冲动犯下大错。


我们都会有正面负面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在做出选择;而 一旦造成伤害,有许多事情永远都无法挽回。


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说的是一个爸爸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家就把孩子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地踹了一脚身边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避闪不及,撞上了路边的孩子。


这是典型的负面情绪带来的恶性循环。情绪一上来,首先丧失的就是基本判断。


在《危险人格识别》一书中,情绪不稳定被视为危险人格。


情绪不稳定的人往往缺乏控制情绪的能力,一点点刺激就能让情绪成为他的主人。 这就导致他们性情多变,且极端跳跃。这类人可能上一秒喜笑颜开,下一秒就会因受某种微小细节的影响变得偏执暴躁。


如何教孩子控制情绪


想要养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最重要的原则是,父母尽可能给足孩子心理营养:无条件接纳,安全感,让孩子知道“此时我最重要”,肯定、认同、赞美,以及做好榜样。


切忌三个“不要”:


1、不要伤孩子自尊,讲“你很懒”“你很笨”这类贬低人格的话。

2、不要在公共场合让孩子觉得羞耻。

3、爸妈自己不要太焦虑。


3岁前孩子的情绪问题一定源自他和父母的关系。被父母亲责骂最容易产生情绪问题。孩子已经开始的与外人的互动也会对他的情绪有影响。任何人际互动都最容易引起孩子的情绪波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