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家居品牌吱音的上海旗舰店“吱音生活馆”上周末揭幕。
这幢白色的四层小楼坐落于杨浦区锦嘉路上,紧邻通往复旦、同济大学的大学路,白色的金属网像是一层罩衣,将整幢小楼包裹起来,也将其和街边邻近的店铺区隔开来,独特且醒目。
这个 500 平米的空间是吱音在上海开出的第一家实体店铺。近两年,这个创立四年的家居品牌线下动作不少,去年先是在北京大栅栏杨梅竹斜街开设了一家体验店,之后又在临近的北京坊开出了品牌的第一家旗舰店。(具体可以看这里:《线上家具品牌纷纷开了实体店,这对它们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吱音生活馆”地处五角场繁华地区闹中取静的林荫道上,它的前身是 IPO Club 创业之家俱乐部。
“四年前我和朱晖第一次看到这个小楼时就在感慨,要是哪一天我们能有这样一家店该多好啊。”吱音创始人杨熙黎表示。
早在品牌创立之初,吱音在他们办公的五维空间创意园区就有一个 300 余平米的展厅,但因为远离市区,不便于顾客到访,更像是一个半仓库性质的空间。
等到他们有了开店的想法,IPO Club 正好腾出了空间,吱音就租下了这幢小楼。这里虽然只是区域中心,但也是年轻人的聚集地,人流量不小,相较于市中心又能节省下不少租金成本。
与北京的体验店和旗舰店不同,在做这家新店时,如创始人朱晖所言,想做一个“不是那么简单的家具店”,而是囊括了诸如 ziin library 吱音图书馆、ziin cafe 吱音咖啡馆、ziin like 设计集合店等不同业态的空间。
杨熙黎谈到:“吱音最初是一个原创家具品牌,而我们渐渐发现,与喜爱吱音的朋友们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多走心的化学反应。现在由一个点,发散到许多面,进而汇集成了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带来更多会心一笑的喜悦。”
生活馆的室内设计由设计师 Maggie Xu 与吱音团队共同完成,是用不同主场景将整个空间体验串连在一起。
据 Maggie Xu 回忆,第一次看到这个空间时觉得就像个迷宫一样,“第一感觉就是太黑了,我得把它变白。而且这么多不同高度的空间 ,初看是个缺点,但玩得好的话会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前述那个罩在小楼外立面上的白色金属网,被 Maggie Xu 比喻成滤镜,将整栋小楼原先的暗沉色调一并过滤掉,用白色烘托出清爽干净的感觉。
走进生活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用粉红色金属网构建的长廊通道,模拟地铁车厢,“车厢”尽头用镜面装饰,营造出无尽延伸的意象,粉红色的灵感来源于吱音的粉色马卡龙沙发,与粉色金属网呼应的,还有粉色的大理石台阶。从这个通道进去,左边可以通往设计集合店和吱音图书馆,往右可以去往咖啡馆,顺着后边的楼梯向上,又可以抵达家具的主展示区,和以吱音的“小户型变形记”理念创造的 45 平米 ziinloft。
特别的是,在这个本应该是家具唱主角的店铺里,包括图书馆、咖啡馆和精品店这些代表美好生活方式的空间却占据了顾客最易抵达的一层。
为了做好一间吱音会员专享的图书馆,吱音请来了渡口书店的创始人高路,精心挑选了以设计、建筑、电影为主的书籍,量身定做了这个空间。
而咖啡馆的筹备请来了精品咖啡馆月球咖啡的主理人晓枫作为顾问,甜品制作亦有香港甜品师的指导。
二层以上的空间,才是属于吱音家具的主舞台。作为家具的主展示区,这里以艺术展的方式陈列吱音最新、最有代表性的原创设计。在 Design Gallery 1,可一览吱音各系列的桌子与椅凳。Design Gallery 2 则以抽象主义为灵感。
在 Maggie Xu 看来,吱音的家具留给她的印象就是很精巧,非常适合城市里的小空间,于是她在这 45 平米高低错落的空间中,模拟了吱音的家具应该如何摆放的实验。她用白色的织网把 loft 划分出不同的高低区域,镂空的网格让各区域间界限模糊,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过去又会撞见不同的小场景。
近些年,像吱音这样以模拟美好家居生活模样的家具品牌实体店越来越多,尽管具体做法不同,但都是试图分享品牌意图呈现的生活方式。
比如厦门独立家具品牌熹山工房今年初在上海淮海中路新康花园的老洋房中开的第一间“熹山生活家”家居体验空间。另有加拿大家具品牌 Avenue Road 在曼哈顿的新店,也是在展厅之上做了一个以家的概念来布置的概念空间,既可以举办活动,亦可以用做一些个人的、私密的会面场所,希望能够让顾客有更具体的体验。
图片来源: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