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农历十二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这是佛弟子都知道的常识。
我们也知道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证悟成佛,成佛后第一句话即是:“奇哉!奇哉!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
那么释迦牟尼佛成佛后,究竟悟到的是什么呢?
还有,释迦牟尼佛是如何成佛的呢?
他真的是在古印度菩提树下才成佛的吗?
值释迦牟尼佛成道之日,我们一起来了解释迦牟尼佛究竟是如何成佛的?
“佛”的意思是“觉者”,自觉,觉他,觉满。
释迦牟尼佛到底是觉悟了什么而成佛的呢?
一般大家听到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
但是这句话我们听起来多是文字概念,不够亲切。
缘起性空,一切法不离缘起,它的性体当下是空性的,缘起性空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
但是这样说了等于没有说,还是一堆文字,这样的解释和我们不亲切,还是很茫然。
即使会写书,什么是缘起,什么是性空,查了很多很多资料,写的书厚厚一本,还是不清楚什么是真理。
那么多学者、哲学家、思想家,从古到今,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没有给出答案。
宇宙人生的真理,看得见、听得着、念得出来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
各位,我们是掌握了宇宙人生真理的人,我们是听闻到宇宙人生真理的人。
所以,
不要小看这六个字,这六个字是真理,大家要明白,要常念。
我们不要讲那些废话。我们往往会讲什么话?讲错话,讲骂人的话,讲众生不欢喜的话。
要讲真理的话——“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早晨六点半,我一打开门,刚好佛童老师也打开门。我们一见面,彼此鞠躬合掌,“南无阿弥陀佛”。我俩都在宣扬真理,多好,多自在!
见面就说“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真理。
这句名号要经常念,凡夫都能变成佛,“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只要口中常念佛,谬误也能成真理。
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很明确,很明朗,没有那么复杂。
我们没有衣服穿,能当衣服吗?我们没有房子住,能当房子吗?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跟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没有指代关系。它没有说“我是什么”,它好像没有这个世间的一切价值,不能给你吃,不能给你喝,不能给你钱。
就好像我们做梦,梦里说这个好、那个好,好是好,但都是梦中的境界;真实世界的东西是不能进入梦境的。
就像我小时候喜欢放鸭子,经常做梦捡了很多鸭蛋;等梦醒了,还是一个没捡着。
这个世界所有的声音、所有的法都是虚妄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人希望阿弥陀佛名号能成为房子、车子、儿子,五子登科,这些是梦幻泡影。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怎么能成为梦幻泡影的法!
名号决定跟我们这个世间的法不是一个境界,说“天外来音”都不足以形容,是从极乐世界飘过来的声音。
就好像一个沉睡的人,有人把他喊醒。喊他的人不可能是梦中的人,梦中的人喊是喊不醒的,是外面的人喊他。六字名号是阿弥陀佛站在净土呼唤我们。代表什么意思我们不知道,我们是迷惘的众生。
这六字名号,是佛陀的呼唤,是真理的声音,是真理的本身。
我们感觉六字名号没有用,因为我们是喜欢谬误的人,整天活在谬误当中,感觉房子好、钱好、车好,吃喝玩乐好。
而“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名号,跟这一切是不相应的,
跟真理相应,跟究竟的涅槃境界相应。
所以我们都没有感觉,因为我们感觉的都不对。六字名号是超越现象界的,超越我们这个迷茫的世界。
就好像我们落在水里,我们使劲抓,抓的都是水草,顶多抓一条鱼。淹得要死了,抓一条鱼有什么用?一定要抓住从岸上伸下来的竹竿,或者是一条绳子。我们抓住它,岸上的人一拉,才可以上岸。水里的东西抓得再多都没有用。
我们在六道轮回的世界中,抓钱,抓名,财、色、名、食、睡抓得两手满满的,抓得越多,往水里沉得越深,没有用的。
“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不是这个世界的产物,它是极乐世界伸过来的竹篙;我们抓住它,阿弥陀佛一拽,我们就上岸了,到了涅槃岸。
所以,这六个字就是真理。
不仅我们悟得这六个字的真理,
十方诸佛同一智慧,
“一切无碍人,一道出生死”。
“无量寿”者是法,
“觉”者是人;
人法并彰,
故名阿弥陀佛。
“觉”就是人,人是觉悟了法才成佛的。觉了什么法?“‘无量寿’者是法”。
“无量寿”是阿弥陀佛的名号,他是无量寿,是贯彻过去、现在、未来的,是永恒的真理,不改变的。
所以,阿弥陀佛成佛,是觉悟了“无量寿法”而成佛的。
“人法并彰”,能觉的人和所觉的法合在一起,阿弥陀佛的成佛,他所觉悟的法和他本身觉悟的人成为一体,不能分开了,所以叫“人法并彰”。
而我们现在不是,讲觉悟,有一个悟的境界;可是我们还是凡夫,我们没有觉悟,人和法是分开的。
阿弥陀佛既是能觉悟的佛陀,又是所觉悟的法,佛和法是不分开的。佛本身又称为法身、报身、化身,三身具足,人法一体不分开,合在一起来显明,“人法并彰”,所以就成为“阿弥陀佛”四个字。
佛的名号,含义是非常深的。从阿弥陀佛来说,他所觉悟的法就是这句名号,也就是无量寿的觉体本身。
下面我们再看释迦牟尼佛觉悟了什么。
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释迦牟尼佛在五浊恶世成佛了,得了这样的觉悟。这样的觉悟是什么?
这句话一般人说不出来:他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一声“南无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是觉悟了阿弥陀佛之法而成佛的。
前面讲自觉,现在讲觉他。
“
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释迦牟尼本身所得到的果地觉悟不过是这句名号,现在把它给我们,“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闻说”,闻谁说?“闻我释迦牟尼佛向五浊恶世的造业凡夫、沉沦众生,对你们宣说,对你们赞说,对你们劝说,对你们证说,你们要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
就把这句名号掏心掏肝、推心置腹地给我们。
你要拿好,要执持名号,不要丢掉了,把它保管好,放在心里的保险箱把它藏起来,不要被人偷走了。
“全体”,没有说拿一半给你,如果让你念一声佛,说还不够,还要加别的功德,那就没有全部给你。佛的名号给你,就是圆满的——“全体授与浊恶众生”。
这是讲利他,下面说觉行圆满。
“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用这样的法门来度浊恶众生,这不是菩萨能做到的,阿罗汉更不用提,凡夫就更免谈。
除了佛法界,其他——菩萨法界,缘觉、声闻法界,六凡法界,靠自力都不能信解。只有仰靠佛力,无条件地相信。
我们信佛还要商量吗?还有条件吗?阿弥陀佛救度我们,无条件地救度。
那我们要怎么样?无条件地信顺。
如果有条件,对不起,你肯定就要轮回去了。没有条件,
佛无条件救度我们,我们无条件地随顺弥陀的救度。
所以,自信教人信,自念教人念,这称为行大悲者。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是所做的事“唯佛与佛乃能究尽,非九界众生所能行也”。
所以,我们教人家念佛,何其自豪,何其有力量,这叫“大悲行者”。我们虽然是凡夫,但是具有“凡夫菩萨格”,这说明这个法门高超、殊胜。
《弥陀要解》第一句说:“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那我们也是得到了这句阿弥陀佛,所以未来也究竟要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以此得无上正等正觉。
曰“诸佛不可思议功德”“我不可思议功德”,是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这是《弥陀要解》在解释流通分的“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
诸佛称赞说:“
释迦牟尼佛,你真是不可思议功德!
”
释迦牟尼佛也称赞说:“
汝等诸佛,真是不可思议功德!
”
释迦牟尼佛、诸佛不可思议功德体现在哪方面呢?
什么是他们的不可思议功德呢?
接下来的经文说:
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你的功德真是不可思议,你能讲这个法门,这称为不可思议功德。
是赞叹释迦牟尼佛宣说阿弥陀佛救度的法门,称念弥陀名号必然往生。
释迦牟尼佛也赞叹诸佛说:
你们能护念念佛之人,出广长舌相来证明这个法门,这是不可思议功德。
蕅益大师就说:“诸佛、释迦皆以阿弥为自也。”
诸佛之所以称为不可思议功德,是因为他们把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作为他们本身来宣扬、赞叹、护念的。
所以,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作为诸佛的功德,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作为诸佛的不可思议。
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讲说这个法门,也是以阿弥陀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作为他的不可思议功德。
所以经文说“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这都是“释迦、诸佛以阿弥为自”。
经文在“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后面加了两个字——“之利”,就是说,利益众生这一切,让功于阿弥陀佛。释迦佛、诸佛都赞叹、护念、证诚这样的不可思议功德,说明释迦佛、诸佛是以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的名号正觉作为他们自身的功德。
释迦牟尼佛出现世间,讲了那么多的经典,所谓“一大藏教”,但都是念佛法门的一个注脚。也就是说,念佛法门是根本的。
我们写书,页面底端会加注脚,来作辅助性说明。整个一代教法,念佛法门是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是,是根本要说的法门。
念佛法门不容易说,难说难信,为了说这个法门,所以需要讲说种种法门。比如《法华经》讲一佛乘的教法,但是众生难信,所以要开展三乘教法。
《阿弥陀经》讲念佛法门,难说难信,所以要开展八万四千法门,预先解释、铺垫、调化、摄受,让众生根机成熟,最后才把这个法门和盘托出,无问自说。
所以说“一代时教,皆念佛法门之注脚”。
这句话引用在这里,也是要和前面《弥陀要解》的话作呼应的。就是释迦牟尼佛来此世间,是得到一声“阿弥陀佛”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从他的无上正等正觉中流现出一切的佛法。
就他的本怀来说,是要说念佛法门,可是众生不能一下信受,所以才开演出八万四千法门,作为念佛法门的注脚。
下面引用善导大师《观念法门》(《圣教集》843页)中的话,说得更加清楚、明白,十方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而成佛。
《观念法门》言:
《般舟三昧经》(一卷本意)说:于是念佛三昧中,有四事供养,饮食、衣服、卧具、汤药,助其欢喜。
过去诸佛,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成佛。
“四事供养”,这四个方面:吃饭、穿衣、床铺、药物,是生活上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并没有奢华的。这四事供养能帮助修行念佛三昧的人顺利完成道业修持。
自己念阿弥陀佛,别人如果也修这个法门,就从这四方面来帮助他,让他欢喜,顺利地修行念佛。
所以,过去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三昧,现在都已经成佛了。
现在十方诸佛,亦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成佛。
未来诸佛,亦持是念阿弥陀佛三昧,四事助欢喜,皆得成佛。
过去、现在、未来这一切诸佛,都是念阿弥陀佛三昧而成佛的。
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我们就属于“未来诸佛”。未来诸佛也是现在种的因,所以现在念阿弥陀佛。
我们专念阿弥陀佛,称为修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从体来说,只要专持佛名,无论修成没修成,都称为念佛三昧的行者,若成不成,另当别论。
从用来说,像善导大师,发得三昧,念一声佛,出一道光。我们还没发得三昧,不过我们仍然是三昧的行者,也是在修念佛三昧。
这就搞不懂了,阿弥陀佛成佛才十劫,过去诸佛怎么也是念阿弥陀佛三昧成佛的?
这个问题,本人也要挠挠头。但是这里经文就是这么说的,善导大师就是这么解释的。
有些话,不能理解的就置而不论,佛是这么说的,我们就这么相信。
可是还是有人说:“如果我没有理解透就信不来。”
其实,信不要理解透,你信得来了,就理解透了,只要你信,
就代表了“解”。你解了一大堆,还是为了相信它。
当然,从文句上是可以说明白的,不过就我们的心性来讲,这一段话很难理解,这是佛的境界,只有到了西方成了佛才知道,才有亲切感。
因为凡夫生活在这样生灭流转的世界,有生有灭,才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样才是轮回。而诸佛菩萨证悟诸法实相,安住在大涅槃中,他们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也就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只是就我们这样的众生而说过去、现在、未来。
所谓不生不灭,没有生,没有灭,哪有过去、现在、未来?它已经突破了时间观念的束缚,自然是自在的,过去也好,现在也好,未来也好,一切不妨碍。可是我们不行,我们无法理解这样的境界。
我想打几个比喻来说明,帮助我们理解。
比如有一条车道,是单行道,只有一辆车这么宽,这条车道上一辆车接一辆车。
请问,后面的车能超越前面的车吗?不可能超越,必须跟在后面慢慢开,前面的车不走,后面的车就要停下来。如果不是单行道,是双车道、三车道、四车道,那么后面的车如果速度快,就可以超过前面的车,到前面去。
我们凡夫众生的脑筋就好像单行道一样,是非常窄的。我们所有的思维、念头都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么一个单线的心理方式,过去就是过去,现在就是现在,未来就是未来,被限制住了,不能在里面有跳跃。
阿罗汉可能是四车道,所以他也无所谓过去、现在、未来,他能知道过去,也知道未来,就在现在这一念当中。因为他可以绕弯,一变线就过去了。我们就不行,因为我们的心是狭窄的,是单线的,是单行道。
菩萨可能是八车道,或者五十车道。佛就不是几车道的问题了,他不光是平行的,还可以空中翻跟头,地下也可以有隧道,上下左右,他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所以不像凡夫就这一条线,在前面就不能在后面,在后面就不能在前面。佛在后面可以成为前面,在前面也可以成为后面,是自在无碍的。
再比如水龙头的水,如果水放小一点,一滴一滴往下滴,前面的水滴就不能成为后面的水滴,后面的水滴也不能超过前面的水滴。因为它们是在一个狭窄的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后面挤前面,排在前面的就先出来,排在后面的就后出来,一滴接一滴,这是自然的,因为被水管限制住了。
那么请问,大海的水也这样吗?大海的水,哪一滴是前面,哪一滴是后面,你能分辨吗?
我们凡夫的思维被我执我见狭窄的心理所障碍,我们的心是很狭隘的,被一个生灭的时间管道束缚住了,所以我们对事物、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就是过去、现在、未来。
就好像水滴,一滴一滴接一滴,这一滴是前面(过去),这一滴是现在,这一滴是后面(未来)。
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十方诸佛成佛了,对宇宙万象,对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万法,如同大海一样完全展现出来。在大海水当中,分不出哪一个是前、哪一个是后,通通在这当中。
所谓凡夫心念当中的过去、现在、未来,对诸佛来说也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概念,只是就我们凡夫没办法才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
所以,诸佛为我们说法,按诸佛来说,“我等之意本非如此,但为随顺凡夫众生,只好讲过去、现在、未来,东方、西方、南方……”。所以,就佛来讲,时间、空间的观念全都是突破的,不用讲过去、现在、未来;就凡夫众生,可以讲过去、现在、未来,这是凡夫的局限。
又比如看电影,以前的电影是用胶片的,一串串连起来,每张不超过1/24秒。因为人的视觉有延时性,比如一秒钟的时间,一挥手这个动作,通过24张幻灯片把它流动性地放出来,就能看到它的动作是连贯性的,放电影就是这个原理。
这里面就有前、中、后,贯穿起来,动作就显示出来了。如果通过放映机放出来,那你看前面就看不到中间,看中间就看不到后面,必须按照顺序慢慢看。
如果把这24张胶片都剪下来,铺在桌子上,岂不是从最初的动作到最后的动作你一眼都看到了?所有的动作一览无余。
甚至你也可以做游戏,像玩扑克牌一样。你可以按次序放,从前到后一路看下来;你也可以打乱次序,把最后那个动作放在前面,把前面的动作放在后面,也可以这样看。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众生心中所展现的,所谓过去、现在、未来这样的胶片,如果以诸佛菩萨来看,是一眼看到头的,全部展现出来,不用慢慢看过来,而且也可以把这些动作分解,把过去放在未来,把未来放在过去,没有障碍的。
这是简单通过这些例子让大家思维。
《华严经》说“我于一念见三世”“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一念之间能见到三世——过去、现在和未来。
当然,对此我们很难理解,这就是佛法的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要成佛。如果不成佛,话都听不懂,说了这么多还是听不懂,实在是没办法。我也无法向大家说得再明白了,穷尽脑汁,绞尽心力,只想到这三个譬喻,供大家参考。
佛法不可思议,非常微妙难思。
人的智慧非常狭窄、有限,要以人这样的思维、智慧来理解佛法,不用功还好,还可以保你一条活命;如果用功的话,那可能得精神病,大脑要分裂,没有办法理解。
所以还是老实一点,念“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 净宗法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