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映魅咨询(IMC)旗下教育科技媒体“POWER4EDU”官方微信:power4edu,做不一样的教育科技媒体,看不一样的教育科技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曾经在2018年末的一场公开活动中提到了一个观点,他认为,当我们在研究客户当前主要行业里的商业模式的时候,我们看客户使用教育产品需要付出什么?客户有三个成本:
-
经济成本。做一个事情,学习是要花钱的,当然我们也有免费产品是没有经济成本的。
-
时间成本。所有的产品要花一个比经济成本更大的时间成本。
-
机会成本。这是远远大于第一、第二个成本的,因为要考上好学校或者要成才,这种不可逆的(事情)通常只有一次机会。
对于稍微具备一点经济学常识的人来说,要理解上面文字所提到的几个成本的基本概念,基本上没有太多的障碍。尽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和决策都逃不开上面的成本因素的考虑,但我们并不会去刻意计算这些成本。对于人脑来说,我们或许并不擅长实时及时地处理这些成本数字概念以及和我们所做出决策之间的联系,在我们的主观观念中,所有的决策或许就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毕竟我们不可能随身带着一位会计师在身边。
今天来聊一聊教育综合体。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服务形式,教育综合体也是近几年国内教育培训行业的一个热点细分市场,但是关于教育综合体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姑且借用下业内较常见的一些定义。教育主题综合体是指在一个商业空间内,引入和规划多元化的教育培训业态组合,为目标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教育培训服务的商业聚合体。更有的教育综合体也会引入如书店、休闲娱乐消费、餐饮、公共活动空间等多重业态,形成更广泛定义的教育综合体业态。
在映魅咨询的《2018年年度全球教育科技创业投资报告》中,我们给出的一个数据显示,尽管从2015年到2018年上海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数量依然保持稳中有升的趋势,但是商业综合体中各类服务业态的增速却并并非一致。尽管零售业和餐饮仍然是商业综合体的主要业态,但是包括健康养生、教育培训的增速超过了前面两者。此外,在新增的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开始向上海更广泛的区域扩散,多个区多核心的格局现在正在形式。一些社区型商圈的营业额增速和出租率增速甚至高于城市市区商业核心圈。
根据一些数据显示,在北上广深等大中城市中,今天大约60%城市商业消费都在社区完成,包括餐饮、个人消费和家庭消费等。方便和便利也许是我们选择去家附近的社区中心消费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前提是它也能提供或取代部分大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功能或服务,这就是时间成本。随着城市面积的扩大以及大型城市人口的逐渐饱和,对于在周末难得获得休息时间的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在以居住地为中心半径1-3公里范围内的社区型服务业态的需求在提升,在这个业态里基本上能够满足一组家庭周末的基本娱乐教育和其他消费需求。
今天在中国可能有上百万家的培训机构,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机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他们或是咨询一些朋友、亲戚好友的建议,或是粗放式地了解一些培训机构的介绍,或是仅仅根据教培机构的品牌认知简单地做出了选择。
今天,当我们走进一家教育综合体的时候,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在这里能够选择到足够多的符合自己需要的教育服务产品。在这个时候,教育综合体本身已经对于用户来说已经是在形成品牌意识,并延伸到其所提供的服务的品质(不论是引入外来的品牌,还是自营品牌)。统一的对外形象、统一的服务体系让消费者能够更加清楚综合体的价值和定位,最终在用户的心智中,综合体的品牌形象会更加突出,而非其里面所汇集的各类教育服务品牌,将原本各家机构的非标准化因素借助综合体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标准化和统一化,降低了用户的决策成本。同时,统一化的招商合作标准也能够让综合体容纳更多服务品质更优但是品牌较小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入驻,这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降低了用户的机会成本。
统一化、集约化的方式也让综合体能够和入驻商家形成更好的协同。任何教育产品之间的竞争还是一种抢占用户时间的竞争。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所消费的教育服务产品数量是有限且具有大致的排他性的,即用户不会在同一时间段选择课程内容近似的产品。并且不同用户对于不同课程服务的需求是不一样的。集约化带来的优势带来了运营成本的降低,各家入驻培训机构能够更加专注在服务本身,而可以将包括如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与综合体,甚至和其他入驻机构进行协同。成本的降低自然也对于终端消费者也是受益的,降低了用户的经济成本,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也就丧失了综合体这种集约化业态的价值。
我们所设想的教育综合体不一定要面积很大,但是首先地理位置方便,用户触手可达。
我们所设想的教育综合体中的培训服务产品不一定都要大品牌,但是服务质量要有保证,小而美的培训机构同样可以赢得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