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看金坛  ·  江苏省政府最新人事任免 ·  19 小时前  
中国政府网  ·  国常会:严惩恶意欠薪,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  4 天前  
半月谈  ·  研究显示我国大米越来越好吃了 ·  4 天前  
学习大国  ·  弹性退休制度具体如何实施?人社部解读→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政府网

李克强为何坚决取消这些“工业许可证”?

中国政府网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6-16 21:02

正文

来源:第一财经


近日,国务院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但这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


6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可以想象,此项改革一出,有多少大中企业,包括近年“双创”中涌现出的小微企业定会大抒胸臆、拍手称快。


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1984年建立实施,初衷是从源头加强质量监管。应该说,这在当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个“许可证”毕竟带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深刻痕迹。


有关统计表明,经过多轮改革特别是2015年李克强总理力推“放管服”以来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


然而表面看似减少了不少,但实际内里层层叠叠,依然严重羁绊着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众所周知,实体经济不振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而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支撑。烦苛的现行工业许可证制度极大地束缚着制造业的手脚和活力。我们不妨听听总理在当天会上怎么说的:“掰开来看,这60个大类里面又套着一些小类,小类里面还有单元,单元里面还有品种,林林总总有近千个,并且多个部门存在高度重复许可的问题。”


手脚被捆得如此死,企业还如何发展?真是不胜其扰。所以只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我怕了,不投资了、不建厂了,这直接造成有效投资增速放缓;二是你用“证”拦我,我就用“假”来对付,这又直接造成无证生产、假冒伪劣等情形的发生。用总理的话说就是,绕开前置审批和事前监管,冲击国家的质量标准。


可见,现实的许可证已经难以实现“加强质量监管”的初衷。此次常务会的部署,正是寓“立”于“破”,强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双随机”方式加大抽查力度,增加抽查频次和品种,扩大覆盖面,尤其对此次取消许可管理的产品要实现抽查“全覆盖”。即便对于已颁发的许可,也不再是“一劳永逸”,后续监管如发现不符合要求,即依法撤销许可证。


事实上,总理每次到基层考察调研,总能听到制造业企业对于放宽工业生产许可的强烈呼声。


改革步伐必须要跟上市场脚步。当前,一是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悄然来临,其所伴生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层出不穷;二是中国新一轮创业创新大潮蓬勃涌动,如今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3万户、3年即突破千万,这是此前若干年的总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再来审视这个“证”,就愈发凸显出其“不合时宜”。如此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被一张60大类、近千个品种的表格所禁锢,如何覆盖得住?如此雨后春笋般的新企业,都要劳神费劲去满足这个老旧的生产许可条件,白白增加了多少企业负担乃至社会的综合成本?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总理一直盯住这个“许可证”不放的良苦用心了。


据报道,短短半年时间,李克强已经三次部署相关改革事宜。就在此次常务会的前一天,6月13日召开的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总理提出明确要求:今年要再压减50%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企业增活力,制度先松绑。同理,工业要升级,企业须自主。靠一大堆工业生产许可证,“证”不出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的产品和放心的品质;而靠一大堆前置审批,同样“审”不出“中国制造2025”。


只有证减了,政才能简,方可破解长期存在的政府职能缺位、错位、越位。更重要的,只有政府部门心思从前置审批、给企业“办证”上彻底抽脱出来,才能真正放在事中事后监管上,“管”得住、“管”得好、“管”出实效;也才能真正放在优化服务上。如此方可实现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诚如总理所言,这是一场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深刻革命。


李克强在当天常务会上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定要明确,我们今天确定取消和下放这些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绝不代表政府责任的减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政府的责任更重了!”


企业减负,政府加责。一张一弛,大有讲究。(陈翰咏)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欧洲央行宣布:买人民币!


觉得不错请分享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