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究了学术界是否存在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现象,即学术不平等与代际固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学术影响力不平等与代际固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科内的影响力不平等性越高,该学科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实现上升流动的潜力就越低。
近年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下降和收入不平等的加剧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中引起了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学术界是否存在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现象。
通过对超过30万名学者的学术谱系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固化的时间演变,并分析了不同导师类型、性别组合以及机构声望之间的差异。
发现了学术影响力不平等与学术代际固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学术界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存在”。此外,学术影响力的延续性与机构的声望呈负相关,即在声望较高的机构中,这种延续性相对较低。
本研究揭示了学术界正逐渐变得封闭和层级化,新晋学者的代际流动性相较于前辈们呈现出下降趋势。研究结果对使用基于引用次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来评价学者的学术表现提出了警示,这些指标可能受到学术影响力的代际传递的影响,从而在评估过程中引入潜在偏差。
凡是搞计量经济的,都关注这个号了
邮件:
[email protected]
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
丛的code程序
, 宏微观
数据库和各种软
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
接着“
证实: 经济学家早逝后被引下降100%, 所以必须活着!
”今天看看一项关于学术修炼操的新研究
。
在英国皇家学会Interface杂志上,研究者通过对超过24.5万对导师与学生配对的学术家谱数据进行分析,涵盖了22个不同学科的学术出版物,揭示了学术界同样存在类似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现象。
具体来说,本文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界正逐渐显现出封闭和阶层固化的趋势,新一代研究者的学术成就与职业地位越来越受到其导师声望的影响。
这一现象表明,学术圈的开放性在减少,阶层分化日益加剧,年轻学者的上升流动和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与权威导师的联系。
1.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不同学科中学术影响力的代际传递强度进行了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数值的高低直接关联着导师的学术影响力,以及这种影响力在学生身上的传递效果。
具体来说,数值越大,表明导师的学术影响力越强,相应地,其学生也倾向于展现出更高的学术影响力,这反映出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影响力的紧密联系。这就是所谓的学术影响力代际传承问题,可以清楚地看到哲学最高,微生物学最低,而经济学处于倒数第四,这下终于洗白了经济学看中门第、看导师头衔和荣誉的疑惑了。
2.
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学科间影响力不平等程度进行了排名,结果如下所示:
数值的大小也是衡量学术界不平等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值越大,意味着学术界中的不平等越严重,这通常表现为少数学者获得了较多的引用,而大多数学者的引用次数则相对较少。
这种情况下,学术影响力的分布更加集中,凸显了学术资源和成就在个别学者手中的集聚现象。
这一发现强调了学术界中资源和机会分配的不均衡性,以及这种不均衡如何影响学术生涯的起步和发展。在影响力较为集中的学科中,导师的声望和学术地位成为学生能否获得相应学术资源和机会的关键因素。这不仅揭示了学术界内部的权力结构,也对学术评价和资源分配机制提出了挑战,提示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如何在学术界中促进公平和包容性。
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实验心理学、微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的引用分布较为平等,而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则表现出较高的不平等性。纵轴则反映了代际影响力延续性,即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来衡量导师与学生影响力的相关度。我们发现,在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学科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相关性较弱,而在哲学、语言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中,这种延续性则相对较强。
3.从2000年到2013年,我们观察到学术界中代际影响力的相关系数显著上升:2000年时,该系数仅为0.33左右,而到了2013年,这一数字已经急剧攀升至0.42左右。
这一变化意味着,与24年前的研究者相比,10年前进入学术界的研究者其学术影响力的形成,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导师声望的影响。换句话说,当今学术界的年轻学者,其能够达到的学术高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导师的声誉和影响力。仿佛有了知名导师的提携,学者的事业发展就能一飞冲天;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支持,他们的职业道路可能会充满挑战和困难。
图1b揭示了一个显著的趋势,即等级相关系数随时间显著上升,这表明在后续的导师-学生关系中,代际延续性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其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排名与导师的相似性越来越强。这一发现与早期研究者观察到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导师知名度和声誉的影响相一致,也与科研出版中的“伴随效应”相符。为了验证这一趋势不是由于我们对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方式产生的假象,在归一化了引用数据后重新评估了不同时间和学科的影响力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还计算了导师与学生对数化影响力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同样支持了主要发现。
4.在对不同性别组合的导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显著的趋势:相比于男性导师与男性学生、男性导师与女性学生的组合,女性导师与女性学生、女性导师与男性学生组合的相关系数要大得多。
这表明,女性导师的学生在学术影响力上,更多地受到导师声望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强度明显超过了男性导师的学生。换句话说,女性导师的学术地位和声誉在塑造其学生学术影响力方面起到了更为关键的作用。这种现象可能揭示了女性导师在培养下一代学者时的独特优势,或者反映了学术界中性别角色和动态的复杂性。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性别组合下的学术影响力延续性(见图2b)。结果显示,女性导师的影响力延续性略高于男性导师,这可能意味着女性导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为持久,或者在职业发展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在控制了导师性别这一变量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性别对影响力延续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5.在探究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影响力的继承现象时,我们注意到一个明显的趋势:在顶级学术机构中,即那些总体被引次数较多的机构,这种影响力继承的现象相对较弱;而在机构声望差一些的机构,也就是那些被引次数较少的机构中,影响力继承的现象则显著更强。
这一发现揭示了学术界中不同机构层次对学术影响力的传递可能存在显著差异。在资源丰富、竞争激烈的顶级机构,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可能因为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广泛的学术网络而分散,使得学生受益于导师影响力的效应相对减弱。相反,在资源相对匮乏、竞争相对较小的尾部机构,导师的学术影响力可能更容易直接传递给学生,从而在这些机构中形成了更为明显的代际影响力继承模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代际影响力的延续性是否受到导师所在机构声望的影响,我们首先根据作者所在机构的论文引用总数排名(作为机构声望的一个代理指标)对机构进行了排序,然后根据排名的四分位数将机构分为四个层次(见图2c)。结果显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影响力延续性与机构的声望呈负相关,这表明在声望较高的机构中,这种延续性相对较低。
引言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指收入在不同代际之间传递的程度,它是衡量一个社会开放性的重要指标。流动性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阶层的固化程度,即个人的经济地位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背景的影响。近年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下降和收入不平等的加剧,以及这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收入不平等与代际收入固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种现象在学术文献中被形象地称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这一术语源自F. Scott Fitzgerald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该小说深刻探讨了包括阶层固化在内的多个社会问题。理解这种关系对于揭示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流动机制,以及探索可能的政策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的学术研究进一步探讨了不平等和代际固化在学术领域的等效概念。不平等在这里指的是机会和学术影响力的不均衡分布,尽管这是一个多维度的问题,但通常可以通过论文随时间获得的引用量来衡量。而代际固化则通过导师地位对其学生学术成功的影响来量化。
本文的目标是探究学术界是否存在类似于“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现象,即学术不平等与代际固化之间是否正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相一致,我们将学术不平等定义为作者群体影响力的集中程度,并采用引用分布的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标准。同时,我们将学术代际固化定义为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影响力的相关性,这与父母与子女之间经济状况的关联相似。实际上,导师在学术上往往扮演着类似“父母”的角色,这一点在德语中的“Doktorvater”(博士父亲)或“Doktormutter”(博士母亲)等术语中得到了体现。
然而,与父母向子女传递经济资源不同,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传承更多地涉及研究技能、经验、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网络的传递。我们预期,学术代际的高度固化与学术机会的不平等有关,而这种不平等可以通过分析作者群体中引用分布的不均衡性来检测。
在我们的先前研究中,已经发现了学术影响力不平等与学术影响力排名缺乏流动性之间的正相关性。在那项研究里,关注的是作者在其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流动性。而在本研究中,我们转而关注代际间的流动性,即对比学者与其导师之间的学术地位。这可以视为社会科学领域中代际流动性的学术等效概念。
在本研究中,我们分析了超过30万名学者的学术谱系数据,这些学者在2000年至2013年间共发表了近1000万篇论文,覆盖了22个不同的学科领域(详见第4节)。我们探究了导师与学生之间学术固化的时间演变,并分析了不同导师类型、性别组合以及不同机构声望之间的差异。最终,我们确认了学术界“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存在,即学术影响力的不平等与学术代际固化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
2. 结果
图1a展示了我们如何量化导师与学生在“最终指导年份”——即导师与学生关系结束前后5年的时间窗口内的学术影响力。例如,这可以是学生博士毕业的年份。在这5年间,导师或学生的总影响力是通过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发表的论文在随后5年内获得的引用总数来计算的。为了分析学术代际间影响力的延续性,我们计算了导师和学生在不同最终指导年份的影响力百分位排名之间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换言之,我们评估了导师和学生在其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排名的相似度:相关系数越高,表明学生的学术影响力与其导师的相关性越强,代际延续性也越显著。
图1b揭示了一个显著的趋势,即等级相关系数随时间显著上升,这表明在后续的导师-学生关系中,代际延续性呈现出上升趋势。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在其学科内的学术影响力排名与导师的相似性越来越强。这一发现与早期研究者观察到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导师知名度和声誉的影响相一致,也与科研出版中的“伴随效应”相符。为了验证这一趋势不是由于我们对学术影响力的定义方式产生的假象,在归一化了引用数据后重新评估了不同时间和学科的影响力后,得出了相同的结论。此外,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我们还计算了导师与学生对数化影响力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同样支持了主要发现。
为了直观地展示不同学术影响力水平上的代际延续性,我们对导师和学生在最终指导年份前后5年内的总影响力进行了排名,并根据这一排名将他们的影响力分为五个分位数。接着,我们构建了一个5×5的转移矩阵,其中的每个条目表示当学生的导师处于某一分位数时,该学生最终落在某一分位数的概率。
图1c展示了2000年、2006年和2012年三个不同最终指导年份的导师-学生群体的转移矩阵热图。从图中可以观察到,大多数学生通常保持与他们导师相同的分位数或移动到相邻的分位数,而且这一趋势在随后的时间段内变得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排名的顶端和底端,导师的学生更有可能保持与导师相似的排名位置。这种现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学术影响力在代际间的延续性在增强。
为了评估和比较导师与学生之间整体的影响力排名延续性,采用了随机游走模型来处理年度转移矩阵。通过这种方法,我们估算出了模型的扩散系数D,该系数能够量化导师与学生之间影响力延续的程度。较低的D值表示更高的延续性。与仅通过流动性矩阵的对角线条目来量化流动性的标准估计量(如Shorrocks指数)不同,D系数还考虑了非对角线的条目。
图1d显示了从2000年到2013年,导师-学生群体的延续性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趋势。
接下来,我们深入探讨了学术影响力延续性在不同维度上的差异。通过比较五种不同的指导关系类型(详见图2a),我们发现研究助理和合作者与导师的学术影响力等级相关性最低,其次是研究科学家和博士后研究员。相比之下,研究生与导师的相关性最高,这表明研究生的学术影响力延续性最强。这一发现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即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更为紧密,导师可能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从而对其职业发展产生更大的影响。
此外,还分析了不同性别组合下的学术影响力延续性(见图2b)。结果显示,女性导师的影响力延续性略高于男性导师,这可能意味着女性导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更为持久,或者在职业发展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帮助。在控制了导师性别这一变量后,我们发现学生的性别对影响力延续性并没有显著影响。
为了进一步理解代际影响力的延续性是否受到导师所在机构声望的影响,我们首先根据作者所在机构的论文引用总数排名(作为机构声望的一个代理指标)对机构进行了排序,然后根据排名的四分位数将机构分为四个层次(见图2c)。结果显示,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学术影响力延续性与机构的声望呈负相关,这表明在声望较高的机构中,这种延续性相对较低。
受到社会科学领域中“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理论的启发,我们深入分析了学术影响力不平等与代际影响力延续性之间的联系。图3根据这两个关键维度,对我们研究的学科进行了分类和排序。其中,横轴代表学科内影响力的不平等程度,通过计算导师和学生在最终指导年份前5年内发表论文的引用分布基尼系数来衡量。近十年的数据显示,实验心理学、微生物学和进化生物学等学科的引用分布较为平等,而哲学、教育学和人类学等学科则表现出较高的不平等性。纵轴则反映了代际影响力延续性,即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性来衡量导师与学生影响力的相关度。我们发现,在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等学科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影响力相关性较弱,而在哲学、语言学和流行病学等学科中,这种延续性则相对较强。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影响力不平等与代际影响力延续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61,p<0.01)。这表明,在影响力分布更不平等的学科中,学术影响力更有可能在导师与学生之间传递。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的稳健性,采用了Pearson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同样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致的正相关关系(earson相关系数r=0.75,p<0.01)。此外,我们还通过随机游走模型估算了扩散系数D,发现其与不平等性呈负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r=-0.64,p<0.01),这与其他结果相一致,因为较高的D值意味着较低的延续性。我们进一步仅测量了导师之间的引用分布不平等性,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图S5)。
我们总结了各学科的不平等性及三种不同的学术延续性测量值。即使在控制了不同性别导师-学生组合和机构声望水平之后,影响力延续性与不平等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依然显著。总体而言,这些结果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学科内的影响力不平等性越高,该学科的早期职业研究人员(即学生)实现上升流动的潜力就越低。
3. 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揭示了学术界同样存在代际延续的现象,这与社会科学中对收入、财富和职业等维度的广泛研究相呼应。我们将学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比作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并将学术影响力(以论文引用次数为衡量标准)视作收入,以此探讨学术界的代际传递问题。无论是家族间收入的传递还是学术界影响力的传递,都反映了资源和地位的继承,展现了一代人的成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上一代的成就。
尽管学术影响力与经济收入在传递机制上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无论是社会网络还是职业网络,或是两者的结合,都涉及到网络的继承。另一方面,经济地位的传递往往是机械性的,因为它依赖于财富的直接继承。相比之下,学术地位的传递则基于无形资产,如知识和学术声誉的传递。此外,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双方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有本质的不同。成功的导师可能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学生,反之亦然,这种双向选择可能导致他们之间的影响力即使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会出现正相关。
我们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重要趋势:随着时间的流逝,学术界正逐渐变得封闭和层级化,新晋学者的代际流动性相较于前辈们呈现出下降趋势。此外,还发现,在不同的导师关系类型、性别组合以及机构声望等背景下,学术影响力的延续性存在显著差异。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验证了“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的存在,即学术界的影响力不平等与代际延续性之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这一现象与社会科学领域中观察到的收入不平等与代际延续性之间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曲线”颇为相似。研究结果清晰地表明,学术影响力——以论文引用次数作为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传承的。
因此,当我们使用基于引用次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来评价学者的学术表现时,必须保持谨慎。这些指标可能受到学术影响力的代际传递的影响,从而在评估过程中引入潜在的偏差。
Sun, Y., Caccioli, F., Li, X., & Livan, G. (2024). The academic Great Gatsby Curve.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 21(217), 20240173. doi: 10.1098/rsif.2024.0173
关于因果推断书籍,参看
:1.
一本最新因果推断书籍, 包括了机器学习因果推断方法, 学习主流和前沿方法
,2.
社会经济政策的评估计量经济学, 提供书籍和数据和程序文件
,3.
诺奖得主Angrist的因果推断课程文献读物单子再次更新了, 还提供了其他三门课程
,4.
全面且前沿的因果推断课程, 提供视频, 课件, 书籍和经典文献
,5.
从网页上直接复制代码的因果推断书籍出现了, 学会主流方法成效极快
,6.
推荐书籍"用R软件做应用因果分析", 有需要的学者可以自行下载!
7.
哪本因果推断书籍最好?我们给你整理好了这个书单!
8.
“不一样”的因果推断书籍, 很多观点让我们能恍然大悟, 涵盖了不少其他书里没有的因果推断方法!
9.
搞懂因果推断中内生性问题解决方法必读的书籍和文献已搜集好!
10.
一位“诗人”教授写了本因果推断书籍, 现在可以直接下载PDF参看!
11.
使用R软件学习计量经济学方法三本书籍推荐
,12.
机器学习与Econometrics的书籍推荐, 值得拥有的经典
,13.
史上最全的因果识别经典前沿书籍, 仅此一份
,14.
用R语言做Econometrics的书籍推荐, 值得拥有的经典
,15.
Stata学习的书籍和材料大放送, 以火力全开的势头
,16.
USA经管商博士最狂热崇拜的计量书籍震撼出炉
,17.
推荐使用Python语言做因果推断前沿方法的书籍
,18.
哈佛教授因果推断经典之作推荐!通过数据,代码和示例手把手教你!
19.
世界银行刚出版了“政策评估”经典书籍, 包括当前主流政策评估计量方法
,20.
欧盟EU出版了“数据驱动的政策评估”经典书籍, 关键还免费!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
7年,计量经济圈近2000篇不重类计量文章,
可直接在公众号菜单栏搜索任何计量相关问题
,
Econometrics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