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fdctz888)、如松
只要大家右手还有人民币,可以应对房贷的时候,商业银行无忧,人民币汇率也无忧;当右手没有人民币之后,坏账爆发,担忧的时候就到了。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情是,在本世纪大部分时间内,人民币主要是以外汇占款的方式投放的,由于央行投放这些人民币都有一定的期限限制,所以,名义上的货币发行制度并未改变。但任何人都心知肚明,这些按一定期限投放的人民币,基本等于永久性的,所以,实质的货币发行制度已经改变。
2015-2016年,央行开始放水推动房地产,结果带来了人民币贬值,就是这种货币发行制度已经实质性改变之后的结果。
到了2016年底,面对货币贬值的趋势,央行开始三手抓,一手对资本流动加强管制;一手是踩刹车片,提升向商业银行发行人民币的利率,虽然幅度很小;再一手就是在汇率形成过程中加入了逆周期调节因子。将人民币从贬值推向了升值的趋势。
最近,央行公布了2017年金融数据,截至2017年底,住户贷款余额是40.45万亿,公积金贷款余额为4.5万亿,还有就是中国的特色,一般买房的时候会向父母和亲朋借款,这个数字很难计算,就按与公积金贷款余额等同(4.5万亿)来计算,那么,住户部门的贷款就达到了49.45万亿,约等于GDP的60%,这个杠杆率高不高?
这里要说明的是,对于住户的杠杆率,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的平均值是不同的。一个国家的GDP总量分配中,国家占的越少(总税赋水平越低),私人占的越多,私人就可以承担更高的杠杆率;一个国家的社会福利、教育医疗、养老制度越完善,住户可承担的杠杆率就高,否则就要降低。这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核心的区别,所以,到2016年底,发达国家的平均杠杆率是76.1%,发展中国家是36.6%。中国如果认为自己是发达国家,约60%这个杠杆率还依旧偏低,如果认为自己是发展中国家,就严重偏高。
其实数字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可以解决,预测金融危机也就不会那么难。这里的关键是债务是否可持续,当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人们的收入加速增长,债务比较容易持续下去;当经济潜力不断下滑,失业率上升,人们收入增长停滞甚至下滑,债务也就到了爆发点。这也就决定了聚集在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大量债务是否还可持续下去,也就决定了人民币的未来。
当经济潜力下滑,债务不可持续的时候,无论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率的数字是多少,都会导致消费需求的下滑,存款增长不振。换句话说,只要存款增长和人们的消费增速无法维持以往的增速,就意味着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已经无法维持继续加杠杆,就将面临杠杆断裂。
2015年至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为6.9%、6.8%、5.4%,说明人们为了买房和供房贷,开始节衣缩食。这说明经济增长的潜力(实现的收入增长)已经无法覆盖不断增长的住户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