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峰网
中国智能硬件第一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A股牛结束了吗# ... ·  3 天前  
得物技术  ·  Java性能测试利器:JMH入门与实践|得物技术 ·  4 天前  
得物技术  ·  Java性能测试利器:JMH入门与实践|得物技术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央视揭秘职业闭店人黑产链#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峰网

MIT 打造链式拼接的模块化机器人,能做外骨骼也是表情帝

雷峰网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6-12-09 17:58

正文

雷锋网招人了!


加入雷锋网,分享AI时代的信息红利,与智能未来同行。听说牛人都点了这里



如今,机器人的各个组件——传感器、计算机、作动器(actuator)、电池等等,在不断缩小体积的同时提高效率。设计小巧的机器人,不一定需要在功能上做太多妥协。但是,日常机器人仍然要有一个体积的下限——以便与人交互,在为人类体型设计的环境下工作。开发者们能通过设计模块化机器人,充分利用更小巧的零部件的优点。换句话说,设计出小巧的模块化机器人,利用他们的组合搭配,变成各种用途的大型机器人。


某种程度上,这种模块化开发机器人的方式比传统方式更难,甚至是指数级的难度增长。如果开发单个机器人已经够复杂,研发 n 个机器人之间的组合的复杂度,可能是前者的 n 次方。但是,只要开发者能解决关键的交流和协作问题,模组化机器人系统会带来巨大的好处——根据应用场景改变机器人的大小、组合方式,并且修理和拆装会变得极度简单。


麻省理工(MIT)最新的的链式机器人“ChainFORM”就是模组化思路的结晶。它是之前 MIT 开发的蛇形机器人的升级版本,该机器人第一次把模块化设计带入他们的机器人系统,你可以根据需要,截下任意一段机器人,对它们重新组合,做各种有意思的事。



和链式机器人做简单的互动



坐姿矫正装置



链式机器人通过灯光动作控制面具表情


MIT 媒体实验室把链式机器人称为“可变形界面”,这是由于开发者隶属“有形媒体组”。如果他们来自“机器人组”,一定不会取这么文艺的名字,而是类似“能闪光的可拆卸模组化蛇形机器人”的技术宅命名。每一个链式模组,都在多面搭载了触摸传感器、角度传感器、闪光装置和一个基于伺服电动机的作动器。


最困难的地方是交流架构:MIT 发明出了能自动检测出有多少模组、每个模组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系统,并且保留了实时输入、输出功能。由于在任何时刻,每个模组的相对位置和方向都是可知的,你可以用它们做一些很酷的事:比如开发一个动态组装的显示器,即便在改变模组形状的时候仍然能够正常工作(或者自动改变工作模式)。



链式机器人对触感的识别


严格来讲,这个链式机器人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全模组——每个模块尚不能够独立运作。它们需要被一根电线串联在一起供电。对于整体的操控,有一块通过 USB 和计算机交流的独立控制主板。目前,由于连接装置的电阻,使用一根供电线限制了能够连接模组数量:研究人员最多只能连接 21 块模组,除非在链式机器人另一头再加上一根电线。


即便如此,这些模组的物理力量还是很大的——每个模组能施展出 0.8 kg/cm 的扭矩,对于推拉小东西已经够用了。它们推不动人的四肢,但是你能感觉到它们在用力。对于一些触感反馈应用,这已经足够了(未来集成链式机器人的 VR 触感装置?)。另外,它们能够支持自身的大部分重量(能够像蛇一样上半身立起)



链式机器人手部外骨骼演示


正对链式机器人进行功能升级的研究人员们表示,它的使用价值有很大提升潜力。据雷锋网消息,下一步,他们想要实现:


  1. 在模组的每个面装上高清显示屏;


  2. 开发更多的关节连接方式,以连接不同模组;


  3. 把每个模组进一步分解,拆为不同相连部件的设计;


  4. 实现模组的自我组装,有些模组化机器人已经做到这点。


研究人员还在讨论添加不同的传感器模组和作动器模组,这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功能,同时不会增加单个模组的复杂性。但这同时意味着,链式机器人会成为一个由多种模组组成的系统,不再是极简主义的、一块块相同“链条”组成的“链式机器人”。


雷锋网小结:目前,模块化机器人还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MIT 科研人员虽然发现了该链式机器人的很多应用可能(背背佳,外骨骼,做鬼脸等等),但也仅仅是“可能”。目前还没有发现能发挥其专长的应用场景。模组化机器人的前景如何?应用方向到底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我们的想象。数十个机器人模块组成的变形金刚或者飞行汽车,或许是该技术在未来的表现形式之一,但我们离那一步无疑还有很远。如研究人员所解释,机器人的模块化设计看似“省事”,但要真为它找到合适的应用,这比开发其他机器人,甚至是 Atlas 那样的人形机器人或许还要困难。至少我们知道,设计模块化系统需要的想象力,足以让一流设计师穷尽脑汁。


via ieee



点击关键词可查看相关历史文章


● ● 

热门文章


2 份专利!Amazon Go 到底藏了什么黑科技?

Oculus Touch 发货,研发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

网易进军智能硬件,要再造一个硬件版的“严选”

APP 大升级:招商银行强势回应 Fintech 革命

独家 | 借贷宝被拖库?裸条 10 G“资源”背后故事


● ● 

GoPro | 「你的名字」同款滤镜 | AI 美颜

物联网年终盘点 | AI医疗影像公司盘点

华为5G | Autopilot 2.0 | 京东X事业部

商用性爱机器人 | 淘宝 Buy+ | 张小龙内部演讲

马斯克太阳能瓦片 | 外国记者评价乐视生态

小米MIX | 小米VR | 华为麒麟960

MacBook Pro 发布会 | 微软发布会 2016

锤子M1/M1L | 龙芯3A3000 | 三星 Note 7

大疆 “御 ”Mavic | Google Home

国产多线激光雷达 | 谷歌 Daydream VR 头盔

小米5s | Movidius | lightning | Prisma | 直播

小米扫地机器人 | 小蚁M1微单相机 | 小米笔记本

应用号 | 华为无人机 | Amazon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