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HPV会致癌”“中国女性约98%的宫颈癌由高危型HPV导致”“目前没有针对HPV感染的特效药”……
近年来,人乳头瘤病毒(HPV)成为热搜“常客
”,引发了公众,尤其是女性朋友的担忧。
在
之江实验室生命科学计算研究中心高级研究专员黄柏成的日程表上,
如何加快HPV分型检测试剂盒的研发进度,一直是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期,得益于实验室
生命科学计算开放平台
最新推出的CRISPR核酸检测设计算法模型,黄柏成及团队成员将试剂盒的研发周期
从3个月以上缩短至1-2周,
大幅提升了实验效率和质量,为医学临床提供快速、可靠的病原学诊断参考。
图片由AI生成
这个立下“汗马功劳”的计算平台,由实验室生命科学计算研究中心自主开发,同步提供数据服务、计算服务、实验管理服务等功能。
截至目前,在平台上完成各类任务的总数已超过34万个。
该平台拥有
一个百亿参数规模的蛋白语言模型和相应的生命科学算法分析工具。
前者是基于6亿条蛋白语句、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自主训练出的基座模型,能够“解码”生命语言,创造全新的蛋白质,已为生命科学研究机构和医疗企业等提供计算服务;后者包含20余种算法工具,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被国内外数百个合作伙伴采用。
在具体应用研发方面,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ISPR检测平台技术、基于CRISPR的智能核酸检测产品,以及一系列在实验室研究中具有活性的新功能蛋白。HPV核酸分型检测研究正是其中之一。
黄柏成(右)和郭玲(左)在生命科学开放实验室进行
HPV核酸分型检测研究
在这一平台“诞生”之前,黄柏成笑言自己的研究像是“农耕时代的手工作坊”:
“以往的核酸检测研究中,我们一般采用‘穷尽式筛选’的方式,通过湿实验从成百上千的候选核酸序列中‘手工’比对筛选出最优引导序列,周期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同时,传统病毒核酸检测需要配备核酸扩增仪等专业设备及其操作环境,造价比较高。
”
生命科学计算研究中心工程专家郭玲介绍,
团队运用了IT(计算科学)和BT(生命科学)融合的方法,通过“计算+数据+模型”的方式,
依托高质量湿实验数据集和算法的力量,构建优选模型来模拟基于CRISPR的病毒检测靶标核酸序列和候选引导序列的结合效应,并从海量的候选序列中筛选出检测用引导序列的“最优解”。
“智能计算赋能生命科学研究,为我们至少节约了90%以上的研发时间,
极大地加速了研发进程,也使产品能够尽快落地。”
目前,该试剂盒的检测范围覆盖了6种HPV主要高危亚型,未来将继续依靠智能计算的强大力量,紧密结合临床需求,进一步拓展亚型检测范围,最终达到全面、精准、快速检测病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