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韩国汉阳大学
王伟教授
团队
在人机交互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了一种
自供电
、
原材料基
、
具有最小化信号通道数
的传感器阵列设计方法。这一研究为传感器在低成本、高效人机交互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相关工作以“Self-Powered, Raw Material-Based Sensor Arrays with Minimized Signal Channels for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发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该实验室博士研究生
阿世伟和
博士后研究员
王森
为论文的共同一作。
技术亮点:自供能与信号通道优化的完美结合
研究团队通过自然界的
接触起电与静电感应现象
,成功开发出无需外部电源的自供电柔性传感器阵列(图1)。与传统传感器相比,该设计大幅减少了信号通道数量,不仅降低了制造成本,还简化了系统复杂度。得益于传感器阵列工作原理的普遍性,该方法还为未来环保型电子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此外,该方法还展示了高度的材料适配性,能够利用低成本的原材料实现高灵敏度和多功能应用,使其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具有广泛潜力。
图1.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阵列的设计方法
“它能做什么?”——传感器的多场景展示
1. 精准操控:手指的“指挥棒”
在人机交互操纵杆中,传感器阵列可精准捕捉操作指令,提升交互体验,同时将信号通道数优化至原来的一半。
图2. 双信号多通道传感器应用于操纵杆。
2. 电子皮肤:更广泛的触觉感知
传感器变身电子皮肤,在控制计算器、拨打电话和模拟画板功能中展现出强大的触觉感知能力。
图3. 基于传感单元阵列的双面柔性电子皮肤
3. 多功能控制器:游戏与工业的新选择
仅使用单个响应信号通道,即可实现控制俄罗斯方块游戏和机械臂操作的功能,从娱乐到工业应用潜力巨大。
团队创新性地利用普通树叶制作电子钢琴按键系统,无需任何特殊处理,仅通过单个响应信号通道即可精准识别并弹奏出不同音符,充分展现了信号处理的简洁性与高效性。这样的自然材料与科技的结合,带来了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
王伟教授团队的研究为人机交互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其创新设计理念为智能穿戴设备、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项研究的成果不仅推动了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也为低成本、可持续的电子产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韩国汉阳大学软体机器人实验室
,由王伟教授领衔,专注于柔性传感器、软体机器人及智能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创新解决方案,为学术与工业应用提供更多可能。实验室长期招募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欢迎对软体机器人、柔性电子与传感器技术感兴趣的学者加入我们。
课题组链接:
https://softrobotics.wixsite.com/home
本文来自材料学网微信公众号,欢迎友好转载,转载请联系后台,未经许可,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