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管之家
经管之家官微,每个经济、管理、金融、统计的学习和从业者,都应该有的帐号。经管之家(论坛),是国内成立十年的大型经济、金融、管理、计量统计社区,十年磨一剑,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提供“经管爱问”答疑微服务,以及相关数据分析及金融培训课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21世纪经济报道  ·  大门紧闭!确认要撤场!曾一天排队近3000桌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这两天行情总结:阿里巴巴带动了整个行情 ... ·  2 天前  
第一财经  ·  上海迪士尼,开班了!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总部已封楼!知名公司突然解散,高管激烈内斗 ·  3 天前  
贵州法治报  ·  这笔钱别忘了领!明起预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管之家

厉以宁:凯恩斯想到的和没有想到的——在伦敦与英国经济学家交流追记

经管之家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6-10 09:06

正文

来源: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本文摘自《山景总须横侧看:厉以宁散文集(增订版)》


凯恩斯最初是以新古典派经济学家的身份登上经济学论坛的。他早期的著作集中在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方面。尽管他从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角度对英国当时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时,有些新的论点,但基本上还没有脱离古典派经济均衡的理论前提。

直到1933—1934年,他才在论著中反映出用非均衡理论来分析经济状况的倾向,而在1936年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时,他的独特的非均衡理论体系才形成。凯恩斯经济学从此以新古典经济学批评者的面貌被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所认可。剑桥大学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从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转变为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 (1883—1946)

凯恩斯的基本论点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经常存在小于充分就业的非均衡状态,市场调节无法避免经常性失业,因此有必要采取政府干预的政策,即主要运用财政手段来刺激经济,以弥补总需求之不足,也就是说,财政赤字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的治理经济衰退的对策。

后来,凯恩斯理论的追随者、美国经济学家汉森提出了周期性平衡的财政理论。汉森认为,不要仅限于年度水平来实现财政收支平衡,那是做不到的,而应当用经济周期波动过程来处理财政收支平衡问题,这就是:经济衰退阶段有财政赤字,可以多发国债;到了经济繁荣阶段,财政有了盈余,就可以偿还国债,弥补财政亏空了。

凯恩斯有关财政赤字政策的运用以及汉森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处理财政赤字的学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经典性的。西方国家的政府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来调节经济时,也一直循着这种思路来进行。

凯恩斯代表作《就 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次我来到伦敦,是2012年4月中旬,正值欧盟一些国家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之时。在同英国经济学家交流之际,很自然地讨论到欧盟一些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他们询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是这样回答的:凯恩斯提出他有关财政赤字政策的时候,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这时,30年代的大萧条已接近尾声。汉森提出周期性平衡的财政理论的时候,西方国家正忙于研究战后的经济复兴和重建工作。所以当时几乎没有什么人想得太远。

隔了半个多世纪,形势变了,人们的观念也改了。大体上说,有三个主要的变化是凯恩斯本人以及最早追随凯恩斯的那些经济学家们所没有想到的。

第一个变化是:在凯恩斯那个年代,直至1946 年凯恩斯去世以及其后的20年左右的时间内,人们只知道经济周期,而没有政治周期概念。然而又隔了若干年,政治周期概念不仅被人们承认和接受,而且政治周期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什么是政治周期?简单地说,在西方国家每隔四年或五年就会举行一次大选,执政党和在野党在竞选过程中都向选民许诺,保证自己在上台执政后增加福利,改善民生。大选结束后,不管是哪一个政党执政,执政后必须兑现大选许下的诺言,于是政府必须增加财政支出。

英国首相梅

隔了三年,新一届大选又临近了,无论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又都在竞选的角逐中,为了赢得下一届的大选胜利,竞相向选民许愿。尤其是执政党,必定在任期的最后一两年,尽可能动用财政手段来增加民生方面的支出,保证下一届能继续执政。大选每隔四年或五年一次,上述情况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发生。

这种政治周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越来越明显。在政治周期影响下,财政怎么可能按照凯恩斯经济学的追随者所设想的那样做到繁荣阶段以丰补歉呢?繁荣阶段可能仍然要靠发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这是不依经济学家的意愿为转移的。

第二个变化是:在第二次世纪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日益接受了瑞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概念,越来越循着福利国家的道路前进。那种“从摇篮到坟墓”全由国家包下来的政策日益被西欧国家的政府所接受。无论哪一个政党,不管是保守党倾向的,还是社会党倾向的,都支持社会福利政策,只是对具体措施和福利的多少有些争议而已。因此,在西欧国家逐渐流行着两句话:保守党并不比社会党保守,社会党并不比保守党更社会主义。

然而,福利政策一旦实施,就带来了所谓的福利刚性。也就是说,福利的特点表现于福利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福利如果比过去有所减少,就会激起群众的不满,甚至抗议、游行、罢工。而福利的增加则皆大欢喜,谁都不替未来的财政状况操心。政府对选民许下的承诺是不可改变的;政府对财政状况的操心,那只是执政党少数头头的事情,这是福利刚性的具体反映。

英国人抗议减少福利

在这种情形下,执政党固然无可奈何,在野党只要通过选举而成为执政党,也不得不经受财政收支恶化的考验,它必须顺应公众的情绪,否则很快就会被选民赶下台去。

在凯恩斯经济学刚成为主流经济学时,凯恩斯经济学的支持者们可能预料不到几十年以后的福利刚性的作祟,使得凯恩斯财政赤字理论与政策失灵了。

第三个变化是: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流行着一种看法,即只要一个国家继续存在,尽管政府换届,甚至换届多次,国债不会被政府否认,债权人不用担心政府会失去信用。因此,发新债还旧债的做法是可行的。换句话说,用发行国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做法可以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