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自由会客厅
自由职业陪伴式成长社区,探索新时代的职业自由。我们通过自由职业科普、线上/线下活动、共创学习小组等形式,陪你一起慢成长,开启「只工作,不上班」的生活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大全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5期】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 ... ·  昨天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歸藏的AI工具箱  ·  终于有给设计师用的 Cursor 了 ·  2 天前  
前端早读课  ·  【第3454期】如何用语音学习编程的 ·  2 天前  
前端大全  ·  前端行情变了,差别真的挺大。。。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自由会客厅

面对内卷的狂潮,人生有哪些多元化选择? | 牛津中国论坛X自由会客厅

自由会客厅  · 公众号  ·  · 2024-03-08 19:09

正文


除了朝九晚五,人生还有多少种可能性?每一种选择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付出与代价?
3月10日20:00, 自由会客厅主理人林安 受邀参加第十一届OCF「人生选择分论坛」的下半场, 讨论人生中“剑走偏锋的小众选择”。
牛津中国论坛(Oxford China Forum)成立于2013年,是全英规模最大、最为严谨的中国学术论坛之一。 OCF致力于汇集中国话题的各领域行家,与中外学生共同讨论变化中的中国。
这次线上论坛, 林安将回顾自己六年来在主流之外的小众探索,总结自己对脱离主流轨道的人群的观察。
如果你对多元的、主流之外的人生感兴趣,想了解自由职业群体的生存状态,欢迎围观本期牛津中国论坛!



第十一届牛津中国论坛人生选择分论坛海报

01 分论坛 总简介


时代潮起潮落,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岔路口,无数变革正悄然发生。行业环境日新月异,科学技术迅猛更迭,资源红利殆尽衰退,人与人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连,我们所置身的世界正在被不断涌现的新事件形塑。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外部环境的挑战,如何扩展我们的思维方式, 在“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寻找自己的生活出路 ,成为了每个年轻人面临的重要问题。


人生选择分论坛 分为上下两部分 ,我们将在其中讨论年轻人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的迷茫和传统路径的问题,剖析“优绩主义”阴云笼罩下的思维陷阱,亦会探寻“小众选择”背后的洞隐烛微,聆听破局者在职业选择上的心路历程,并尝试激发有意探索的人士找到兴趣、能力与机遇的交汇点,在人生道路与职业生涯选择面前多一份坚定与从容。


鸿蒙难解,在途破局。在人生选择分论坛中,我们将体验从负薪独行到围炉共话的温暖力量,亦会领略到将社会“冷漠”转化为生动故事的人生奇旅。本次论坛荟聚来自多元领域的“俗世奇人”,分享他们的独特人生故事,为所有参与者、观察者和追求者提供灵感。我们希望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势中帮助每一位参与者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在灵感的启迪下开启新的人生篇章。


02 上半场简介


在多种危机并存的时代嬗变之下,就业环境和机会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应对后疫情时代的工作环境重建以及普遍性经济低迷之时,正值思考就业之时的年轻人与已然步入职场的青年们正在面临着多重挑战。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对于“优绩主义”的思维影响之下的内卷大环境,以及被工具化现象所裹挟的现代工作体系。在日复一日重复性的工作和学习下,青年时常会感受到意义感的缺失。 我们希望在这个分论坛内讨论关于职业、工作和就业环境的整体语境,找出时代的症状是如何影响年轻人的选择的。


与此同时,中国文化基因中的 “孝顺之选” 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当其与内卷的环境产生交织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顺和对家庭的贡任感,这在职场上表现为对学历的非凡重视以及“进入体制内”的倾向。这种思维已经渗透到中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包括读书时、毕业后、工作中的好学生思维。这样的东亚传统路径以及人生路上“不能错过的驿站”使得竟争选手蜂拥而至,加剧了内卷的状况。如何看待中国青年对于“上岸”的追求?在“小镇做題家”的现象背后,我们该如何审镇地思考东亚传统人生路径?身为普通人,是否有机会调整思路,在大环境中找到破局的方法呢?


03 嘉宾介绍(上半场)


线上论坛嘉宾

洪晃

媒体人/专栏作家,曾出版《我的非正常生活》、《无目的美好生活》和《廉价哲学》三本散文集,以及小说《张大小姐》。洪晃曾经是《三联生活周刊》和《南方周末》的专栏作家。自2000年到2015年曾自办出版 《iLOOK》时尚杂志,对焦中国本土设计。2010-2015还创办了国内第一家中国设计师集成店—薄荷糯米葱,曾经为数千名中国设计师搭建了零售平台。洪晃曾获得各种时尚类大奖,颁奖单位包括新浪、凤凰、网易、英国杂志BOF。2011年洪晃曾登榜美国《时代周刊》全球最有影响力的100人。2019年洪晃被任命为中国中法环境月推广大使。



线上论坛嘉宾

叶倾城

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元配》等三种,散文集《倾城十年》等三十余种,翻译有《走出非洲》《谁动了你的奶酪》等,曾在金鹰卫视担任心理咨询节目主持人。作品被选入新加坡、马来西亚华语课本。曾多次获得《读者》等刊物的各种奖项。



线上论坛嘉宾

苏芮

Alina 苏芮,Generation Lab(YC W24)创始人兼CEO,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生物医药博士生,研究方向包括抗衰长寿再生医学。NovaXS Biotech(Techstars 23’)创始人,与多家知名企业和医疗机构有战略合作及投资。Alina获选为2023美国福布斯30 under 30榜单人物,MIT AI for Impact人工智能领导委员会成员。世界经济学人智库担任亚太生科创新战略顾问,同时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及QB3担任再生医药研究员,具有多年再生医学及衰老相关退行性疾病研究经验。Alina还参与了中国首发间充质干细胞再生药物Allojoin的研发,接受过福布斯、财富杂志、TechCrunch、WSJ等国际媒体采访,并担任多个节目和会议的嘉宾讲者。



线上论坛嘉宾

叶晓阳

亚马逊经济学家,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访问教授,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密歇根大学,曾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布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致力于使用行为经济学和人工智能改善人们在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决策,尤其是扩大弱势群体的人生机会,曾获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Spencer Dissertation Fellowship,AEFP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和中国教育财政青年优秀论文奖。



线上论坛嘉宾

马嘉兰

马嘉兰(Fran Martin)是墨尔本大学文化研究教授,也是电影与文化研究系的系主任。她几年前完成了由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资助的为期 5 年的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发表在Dreams of Flight: The Lives of Chinese Women Students in the West(Duke U.P. 2022)中。Fran 之前的研究重点是中国、台湾和香港的电视、电影、文学和其他形式的文化生产,主要焦点是性别和性文化的题目。她的研究成果广泛发表于文化研究、社会学、媒体研究、性别研究和移民研究等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她的专著包括Situating Sexualities: Queer Narratives in Taiwanese Fiction, Film and Public Culture(HK U.P.,2003);Backward Glances: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 Female Homoerotic Imaginary(Duke U.P. 2010);和 Telemodernities: Television and Transforming Lives in Asia(与 T. Lewis 和 W. Sun 合作,Duke U.P.,2016 年)等著作。



论坛上半场主持人

崔诗雨


牛津大学国际比较教育硕士在读,研究兴趣为高等教育内卷与优绩主义反思。



04 下半场简介


本场论坛将聚焦于多元化人生中那些“剑走偏锋的小众选择”:由于社会关注度少、回报性价比低、研究困难大等原因使人们不敢轻易走进那些小众爱好或者冷门行业。 世俗于是将人间的一部分乐趣只留给了那一小群懂得欣赏它们的人:他们守得住初心,坐得住冷板凳,能够把“奇葩”变成“奇迹”,即享受“独乐乐”,又能创造 “众乐乐”。我们的社会有来自各个领域的“俗世奇人”,有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如非物质文化遗传承者让百年绝技大放异彩、小众学科学者解答人类社会奥秘、无人问津运动项目的参赛者从不爆冷、不被看好的创业者一夜爆红……


新奇,不如心奇。如何把那些人间“冷气”生动“盘活”?面临优绩主义浪潮的席卷,多少人有勇气走那条寡见少闻的道路?如果时间倒流,你是否愿意坚持或选择热爱却不受人待见的兴趣与事业?人们能否尊重不同个性的表达?


定义主流,其实不需要太多噱头。世界是个大“草台班子”,你的特色便是世界特色的一部分。要相信,那些沉淀热爱的心终会与千万颗陌生的心坦诚相见,找到独有的价值,书写独特的时代故事。



05 嘉宾介绍(下半场)


线上论坛嘉宾

林安

自由职业成长社区「自由会客厅」创始人,2018年开始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通过文字、音频、视频等形式持续跟踪调研100+种自由人生样本,采访故事集结成书《只工作,不上班》,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采访自由职业群体的社科类书籍。个人经历曾被36kr、一条、嘉人、周末画报等媒体杂志报道。播客「逆行人生」关注逆社会时钟人群的独特经历,全网播放量破1000万。



线上论坛嘉宾

吕晓宁

Viva la Vida创始人、G20青年企业家联盟中国理事会秘书长。Viva la Vida是一个在全球60+国家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旨在通过艺术赋能人们表达自我,至今已在全球举办400+场活动,拥有超过20,000幅生命画像,合作伙伴包括联合国、可口可乐、腾讯在内的知名机构。晓宁荣获德国总理奖、她曾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致力于推动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社会问题,并创立以科技人文交叉学科对话THINC Fellowship。她的故事曾被包括北京周报、嘉人在内的媒体报道,并两次受邀作为TEDx演讲嘉宾,并在包括联合国新闻署青年论坛、博鳌文化论坛等会议演讲。



线上论坛嘉宾

陶幸

硕士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国际传播专业。现任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北京周报社)英文记者、《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海外社交平台账号负责人。



线上论坛嘉宾

奥莉

奥莉是上合国家青年平台(SCOLAR)媒体部总监。上合国家青年平台 SCOLAR Network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北京,秉承着“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致力于通过教育、创业、文化和体育项目,凝聚上合组织地区的青年领袖,促进上合国家的文化融合和经济发展。SCOLAR 计划在2050年积极影响10亿青年的生活。


奥莉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在过去的 10 年里,她一直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其中曾多次参加联合国的志愿者活动。同时,奥莉也活跃在由中国科技巨头腾讯创办的THINC Fellowship和由世界经济论坛发起的全球杰出青年社区,旨在为年轻人创造更多机会。奥莉还致力于国际合作,在中国推广前沿技术和创新,关注新能源和可持续发展。2020 年,她曾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在昆明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并发做演讲发言。



论坛下半场主持人

杨桉骅 Victor


牛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专业,多元化人生选择分论坛PD。




06 分论坛议程


0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