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我们只做一件事,告诉你:整理,其实可以有趣又好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大师工作室,等同“垃圾屋”?但他是个例外!

第1整理术YiOrganizer  · 公众号  ·  · 2017-07-27 07:2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文章的前半部分,来自友号“ 日本设计小站 ”。原题为《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大师工作室 ="垃圾场",我为我的邋遢找到了理由!》。


说实话,当时看到这篇文章,勾起我无限回忆,文中提到的日本建筑大咖,我采访过三位。我知道, 外人看起来的混乱,是他们工作的内在逻辑。


文章后半部分, 第1整理术会介绍一个例外。虽然此人不是建筑设计师,而是一位平面设计师,但同样都是靠创意吃饭。他同时接手30多个Case,办公桌却依旧空无一物。这个 整理神人 是谁?他的突破性在哪里?稍后见分晓。


先上两张一朵做记者时,与安藤忠雄、隈研吾的合影和签名。当时无知无畏,后来才知道,这些大师,是建筑界专业人士要做好几个礼拜功课才敢见的人。


PART A

建筑大师作品都干干净净

而他们的工作室呢?


当今著名的日本建筑大师

安藤忠雄、隈研吾、伊东丰雄、藤本壮介、SANAA

每一个都是让建筑界的人抖三抖的名字,

四个获得过“建筑界奥斯卡奖”之称的 普利兹克奖



在你们的印象中

这些大师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

更秉持着自己 独树一帜 的建筑理念

为此他们也有自己的“江湖名号”


安 藤 忠 雄

清水混凝土诗人


小筱邸住宅

Koshino House


隈研吾

“负建筑”理念


勃朗峰大本营


伊东丰雄

曲水流思


台中大会歌剧院



建筑需要严谨的数据分析

也需要脑洞大开的设计构想

那大师作为这些建筑背后的操纵者

在执行这些江湖任务时候是怎样一种状态?



PART B

这居然是大师们的工作室!!?


我们设想了一万种可能

抱着万分崇敬的心有幸找到了大师们的工作室

海!量!高!清!大!图!



乱中有序

安 藤 忠 雄


下面这个人是sei

这么大的工作台上只剩下一个角落用来画草图

其他的东西则是整整齐齐一叠一摞的规整摆放

他可是清水混凝土诗人安藤忠雄!

(一定是个处女座)


看啥?很闲吗?

还不赶紧画草图!!


这是安藤忠雄的工作室

一共五层楼高,同样是清水混凝土墙面


在这样一个开放空间

安藤忠雄就像指挥塔一样掌握着一切

但这也意味着安藤的一举一动

也全都暴露在员工的眼中



坐镇全局的安藤忠雄的座位在中庭的底层

员工进出工作室,都会经过他

工作室禁止使用手机、邮件甚至传真

员工和外界联系的唯一渠道就是五台公用电话

而这五台电话也都在安藤忠雄的视线范围内


员工和谁谈论什么事

安藤都能第一时间掌握

安藤只要爬上楼梯

就能将员工在桌前工作的身影一览无遗

(真是一个可怕的老板)


商务办公

隈 研 吾


嗯这个临着屋顶露台的小接待室

看起来还工作环境还是很考究的


然鹅,回到办公区……

图纸满天飞,垃圾满地随


隈研吾的事务所没有安藤忠雄那种

上下一贯统一的气质

气质更加分裂些


有的空间商务些

有的空间注重效率(破)一些

其实隈研吾工作室更合理些

因为他根据空间共嫩不同

针对人群不同,用不一样的布置



他的工作是干净的,他的工作室是混乱的

伊 东 丰 雄


伊东丰雄的工作室

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的设计教室

他像个老师一样,在教室随意走动


实际上,伊东也确实是一位良师

从他这里走出的妹岛和世、藤本壮介、

平田晃久、大西麻贵等

都从他这里受益匪浅

而且这些人独立之后

还收到了伊东的很多帮助


外人评价伊东的工作室

“他的工作是干净的,他的工作室是混乱的”


可能外人看上去的混乱

是他们自己工作的内在逻辑


老板没有自己的工作桌

藤 本 壮 介


藤本真的是师从伊东

从工作室的环境就看出来了

而且还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这是储藏室还是工作间

看起来跟要破产似的


而且据访问的人说

藤本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桌

他想到哪办公就到哪办公

说不定一高兴就坐在了你旁边

(这是一个多烦人的老板)


连个正经会议室都没有

就拿图板围了个隔间


里面乱成这样,阳台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东西堆成了这样,连个放松的地方都没有

这里可真是懒癌患者的福音


最后,工作室中英文强调了好几遍

“晚上十点到早上一定记得要关门!!”

再乱也怕贼惦记

但日站君看来

就算贼惦记,应该也找不到最终方案



磨练多,机会多

SANAA


同样是师从伊东,乱是肯定得

传闻在SANAA工作非常辛苦

据说妹岛是基本不看员工的效果图

你得拿模型给她看


熬夜加班是家常便饭

西泽最近接受采访:


"我们最近不常在最后关头推翻方案了,大概是因为老了吧!"


不过也有网友为SANAA辩护

虽然累是真的,但SANAA的机制是

任何员工的方案都有可能成为最终建成的方案


SANAA的每个项目都由大家集思广益而成

每个人的方案如果讨论选中

都将作为最终方案去推进

而妹岛和西泽的角色更像是推进者

这对年轻建筑师的激励和锻炼还是很好的


PART C

建筑师的工作室=垃圾场?

当然不全是这样!


建筑大咖的工作室,也不都是乱糟糟。


一朵插播几张2011年我去伦敦拜访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照片。


扎哈是 当今世界最有名的女建筑师,

有着建筑“女魔头”之称。

2004年就获得“建筑奥斯卡奖”普利斯克奖。

2016年不幸去世。


哈·哈迪德的建筑事务所,

位于伦敦市中心。

门牌很不起眼,

却也门庭若市。

一朵拍摄


整个建筑事务所,

除了门口这把绿椅子和一些绿植,

只有黑与白。

一朵拍摄


我们坐在一个狭长的会议室里听介绍。,

我发现,在场的记者,居然都穿着黑白,

无声地向这个工作室致敬。

一朵拍摄


我想,这就是设计事务所该有的样子。

它是随性的,也是有规则的,

总之很有自己的味道。

源源不断的创意和漫天遐想,

被这个黑与白的小世界催生出来。

一朵拍摄


PART D

平面设计师佐藤可士和

“超整理术”,为什么让设计圈哗然了?


万万没有想到,

设计界后来出现了一个怪咖:

佐藤可士和


他居然把自己 诺大的会议室,

整理得 一尘不染。


没有电视、没有电话,

只有一张长长的会议桌,

二十把椅子和雪白的墙。


这样的照片,

让人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爽快感。


会客室也清爽到让人不知该看哪里。


佐藤每完成一个项目,

都会把员工召集起来,

强制性进行 电脑 桌面文件 的整理。


在清空过程中,

只留下必需的资料,

统一装入固定的文件夹,

再根据客户以及项目的类别,

放入 专用箱存档


佐藤可士和相信,

整理其实是非常积极的行为,

只要彻底执行整理,

工作环境就能大幅改善,

工作环境越变越舒适,

工作的精细度也将出现显著的进度。

人的思维方式 条理性 也会提到提升。



你想更多了解“超整理术”吗?

如果你本身就是建筑界、 设计界或者创意界人士,

听到“整理”两个字,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欢迎留言告诉我。



· END ·

©本文Part A和PartB部分由微信号日本设计小站提供。Part C和Part D由第1整理术微信号原创。部分照片由一朵拍摄,部分来自网络。未经许可,不可转载。欢迎转发票圈儿!





世界太纷繁,我帮你整理

欢迎把「第1整理术」推荐给你的朋友们

转载 / 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客服“核桃妹妹”微信ID:hetaomeimei002


▼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第1整理术《 整理收纳百科全书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