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召开的政府间会议近日落下帷幕,联合国164个会员国一致通过了历史性的《全球移民契约》。
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因战争等原因而避难的难民人数连续5年增长,达6850万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流亡海外的难民达2540万人,比2016年增加290万人,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占52%。
此外,有1000万名无国籍人士被剥夺了国籍和基本权利,如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行动自由等,每分钟就有近20人因迫害或冲突而被迫流离失所。
2018年《全球移民契约》政府间会议,来源:UN
《全球移民契约》规定了什么?
联合国高级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流离失所者找到出路,并避免近年来人口大量外流的现象再次出现,最终只能依赖于政治解决办法。
尽管上述契约不是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也没有确立新的移民权利,但仍有包括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波兰、意大利等国对该契约说不。那么,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项全称为《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全球契约》所确立的23项目标:
1. 收集和利用准确分类数据作为循证政策的依据
2. 尽量减少迫使人们离开原籍国的不利肇因和结构性因素
3. 及时提供移民各个阶段的准确信息
4. 确保所有移民都有合法身份证明和适当证件
5. 加强正常移民途径的可用性和灵活性
6. 促进公平且符合道德的招聘,保障确保体面工作的条件
7. 应对和减少移民活动的脆弱性
8. 在失踪移民问题上拯救生命和开展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
9. 加强跨国对策,打击偷运移民
10. 预防、打击和消除国际移民背景下的人口贩运
11. 以综合、安全和协调方式管理边境
12. 提高移民适当甄别、评估和转介程序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13. 仅作为最后手段采取移民拘留措施并努力寻找替代办法
14. 在整个移民流程中加强领事保护、援助与合作
15. 为移民提供获得基本服务的机会
16. 增强移民和社会的权能,以实现充分包容和社会融合
17. 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视,倡导有据可依的公共言论,以形成对移民问题的正
确认识
18. 着力于技能发展,促进技能、资格和能力的相互承认
19. 为移民和侨民充分促进所有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0. 促使汇款更加快捷、安全和便宜,促进对移民的金融普惠
21. 合作促进安全和有尊严的回返、重新接纳和可持续重新融入
22. 建立社会保障权益和既得福利的可携性机制
23. 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伙伴关系,促进安全、有序和正常移民
事实上,这份契约是以国家主权、责任分担、非歧视和人权等价值观为基础的一个国际合作框架,加入或拒绝都不具有任何法律约束力。但一些已退出的国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将移民和难民视为负担,一些国家甚至将其视为对本国种族的威胁,以色列就是其中一个典型。
关于难民问题,最让以色列担心的是大量非洲难民的涌入可能会威胁到以色列犹太人的特性。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马拉喀什会议召开前称:“我们将会继续保护边境、拒收非法移民,过去我们就是这样做的,以后我们也将继续这样做。”
以色列打的什么算盘?
二战后,五六百万犹太人流落在欧洲的街头,他们是惨遭迫害的幸存者,财产早已被剥夺一空,只能四处流亡,寻找栖身之所。尽管一批批的犹太移民冒着生命危险试图穿越地中海,悄悄偷渡到巴勒斯坦,但只要被英国军舰发现,那些运载犹太移民的船只就会被驱逐或禁止下船。
然而,即便在当时那种苦难的境遇中,在外约旦独立后仅剩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初来乍到的犹太人还是受到了当地巴勒斯坦人同情宽厚的对待。而历史却总会在不经意间逐渐发生反转。
今年年中,以色列通过了《犹太民族国家》法案,规定以色列的“自决权”只属于犹太人,而无视约占全国人口20%的阿拉伯裔公民及其他少数族裔的合法权益。
还有以色列分析人士称,以色列是中东地区唯一具有吸引力的国家,他国难民在中东无法寻找到庇护所时就会自动地转向以色列,这引起了以色列当局的反感。
以色列关于拒绝难民和寻求庇护者入境的法律可追溯到1954年,当时为解决阿拉伯突击队员渗透到以色列而制定并通过了《防止渗透法》。实际上,“渗透者”一词的使用受到了广泛的批评,2000年后该词主要用来指称从非洲进入以色列的难民或寻求庇护者。
2012年初,以色列议会通过一项修正案,将以色列境内的非居民定义为“渗透者”,并允许未经审判可对这些非法移民关押高达3年。但几个月后,以色列最高法院的九位法官一致同意此举违宪,“因为它不成比例地限制了《基本法:人的尊严和自由》中规定的自由权”。
厄立特里亚难民2018年初在以驻卢旺达使馆外抗议:“我们是难民,不是渗透者”。来源:《以色列时报》
2013年12月,以色列议会修改了《防止渗透法》,允许将非法移民不经审判关押长达一年。为了阻止非洲移民,以色列在2013年建成了埃及-以色列隔离墙。2014年初,以政府坚持大部分“渗透者”是到以色列找工作的,而非寻求庇护者。
但在难民和移民热线非政府组织请愿的情况下,以色列高等法院于2014年底做出裁决,释放了138名被非法拘禁两年以上的来自非洲的寻求庇护者。2017年,以色列还进一步修订了《防止渗透法》,强制扣留在以色列工作的寻求庇护者20%的工资,这部分工资在他们彻底离境前方可领取。
2017年6月非洲移民在特拉维夫抗议扣留工资法案,来源:《以色列时报》
真相到底如何?
采取各种防范移民和难民进入的措施以及不加区分的监禁,这是因为以色列国内的移民压力过大所致吗?
据联合国难民署2017年《全球趋势报告》,截至2016和2017年底全球十大难民来源国分别为: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缅甸、索马里、苏丹、刚果(金)、中非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布隆迪。
2016-2017全球十大难民来源国 ,来源:UNHCR
同期全球十大难民接收国分别为:土耳其、巴基斯坦、乌干达、黎巴嫩、伊朗、德国、孟加拉国、苏丹、埃塞俄比亚、约旦。由此可见,难民接收人数排名前十的国家除德国外,其余大部分都为非洲及中东国家,而那些退出移民契约的国家并非完全是因接收的难民过多、收容压力过大所致。
2016-2017全球十大难民接收国 来源:UNHCR
今年年初,以色列政府发布公告称,非洲移民如在两个月内离开以色列将获得3500美元,否则将会面临监禁。盖洛普移民接收指数在其2017年的报告中指出,以色列在移民接收国九项指标上的得分为1.87分,成为全球接收移民最少的八个国家之一。
而据国际难民署一项反映采取针对难民的实质性保护措施的指数——全面保护率(TPR)显示,以色列的TPR不到10%,位居全球最低水平。
在特拉维夫莱温斯基公园抗议的非洲难民 来源:《以色列时报》
截至2018年1月,根据人口和移民局(PIBA)的数据,以色列有37288名非洲移民,其中不包括在以色列移民出生的儿童,非洲寻求庇护者占以色列人口的0.5%。以色列的难民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厄立特里亚,在厄国将近50万的被迫流离失所者中,以色列收容了约22000人,另外一大部分来自于苏丹,目前在以的非洲移民总数量约为42000人。
以色列所谓的“大规模的难民涌入”始于2005年,当时数千名难民为逃离苏丹达尔富尔的种族灭绝、苏丹南部的战争以及厄立特里亚的国内问题,开始偷偷越过西奈半岛的边界进入以色列,但以色列加强了边境安全,修建了隔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