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点评的照片原片)
(被点评的照片作者自己制作后)
...........................................
作者提问
徐老师您好!今年元宵节我在老家拍摄《走古事》民俗活动。中午时分艳阳高照,河边两岸挤满了等看走古事的人。这时,我发现河对岸一妇女在打呵欠,我知道她还会再来一个的,于是我把镜头定格对准她。不一会儿她又打起了呵欠,刚好这时边上的小女孩也打着呵欠。由于原图我感觉人太多,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我把图片裁剪为竖幅只留下三人形成一个正三角形构图。虽然注意力更加集中了,但总觉得还差些什么。恳请徐老师百忙之中给予点评一下,万分感激。
(先别看答案,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处理本片)
.
.
.
.
.
.
.
(思考中)
.
.
.
.
.
.
.
......................................
徐晓刚讲评
原片中有趣味的点就是这两个打呵欠的人,还有抱小孩男子的表情。要重点突出。您做了剪裁,思路对,但不算彻底。我仔细看了看,还可以再剪裁。此外,您制作的照片主体在影调和色调上都不突出,现在背景太亮、色彩也太抢眼。综合以上问题,
我制作后的效果如下:
(我制作后的效果:站立的女子可以不要全身,只留局部。我不仅做了剪裁,后期还制作了影调、色调关系,突出了主体人物。影调上,压暗了环境,人物最亮了;色彩上,淡化了环境,也使人物最突出了,看出来了吗?如果取个标题,可以叫
《漫长的等待》
)
对比一下原图,感受一下这些变化:
(被点评的照片作者自己制作后)
我经常说照片要有趣味或意味,本片属于有一定的趣味的。我们再看一幅有意味的佳作,扩展一下拍摄思路:
《爸爸去哪儿》杨兴昌 摄
首届中国百姓金小孔摄影奖入围作品,2017年7月,摄于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峨曲古乡雷觉莫村。
赏析:
大凉山贫困,我们都知道,女人背着两个孩子,非常不易,地上跟着走的,也可能是她的孩子。孩子衣服上“爸爸去哪儿”的广告是点睛之笔,与明星亲子游的“爸爸去哪儿”相比,让我们感触良多。这就是有意味的作品。
趣味和意味都是我们该关注的。话说回来,看原片的具体制作步骤:
1.初步恢复细节。在CameraRaw中打开,发现高光过曝,暗部细节不足。高光-13,恢复一下高光。阴影+36,提亮暗部。看直方图,高光、黑色已经“撞墙不起墙”。
2.影调上突出主体。打开进入Photoshop,新建一个曲线调整图层,从高光向下降曲线,并适当降低中间调。用画笔工具,硬度0%,前景色黑,背景色白,不透明度、流量100%,擦蒙版,恢复人物,尤其是皮肤的亮度。
3.色调上突出主体。新建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图层,选红色通道,饱和度-63,可以看到图片整体色调变淡。用画笔工具,硬度0%,前景色黑,背景色白,不透明度、流量100%,擦蒙版,恢复人物,尤其是皮肤的色彩。
4. 盖印图层。点滤镜/Camera Raw滤镜,观察直方图,高光部分曝光不足,整体曝光+0.55,观察直方图,高光、黑色已经“撞墙不起墙”。制作完成。
再看一次制作后效果:
......................................
徐晓刚总结
剪裁是二次构图,让我们思考哪些元素没有用或用处不大,就可以尽量的去除。之后基本上就是运用后期技法突出主体了,本片的影调、色调调整是很典型的调整方法。如要系统学习后期,
欢迎关注我的新课《后期18般武艺》
。认真学,最多一个月,您将有重大突破。
重要消息:高清视频课《后期18般武艺》来了!
没有后期功夫,摄影也就学会了一半。我用录屏视频讲了《后期18般武艺》,共18课,使用软件为Photoshop CC 2017和其自带的Camera Raw插件,包含几百种后期技法,30多个调图案例,这样每个制作步骤都能看清,品质为高清视频,可以直接邮件发给学员观看,观看时间不限,次数不限,建议使用电脑观看,因为屏幕太小,看不太清。
课程内容细致,即使零基础,只要一步步模仿,也可学会。
视频是防盗版的,只能绑定在一台电脑上观看,播放不限次数。已建立学员微信群,用来提问,互动。视频已正式发布,价格不便宜,1000元,如有兴趣,欢迎学习!另外还提供案例的所有素材,可供模仿、练习。作为一个过来人,深知只看视频,不动手制作是学不会的,所以建议学员一定要照着视频模仿。希望爱后期的读者都成为后期高手!
下面是徐晓刚
课程服务
微信二维码:
愿意付费学习的朋友
请识别二维码,加好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