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门财经
进门财经是专注金融领域的财经直播平台,聚焦金融信息传播生态,以分析师路演直播为核心,延伸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三板公司路演、金融培训和财经社群活动等各类财经领域的直播场景,为投资者提供高品质的证券研究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生研究所  ·  第一批囤“木乃伊饭”的人,已经吃疯了 ·  昨天  
印象笔记  ·  低能量自救指南:如何快速提升能量?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门财经

对比A股历史5次底部后,我想对股民说声抱歉

进门财经  · 公众号  ·  · 2018-06-21 17:58

正文

本周大盘再创调整新低,大盘何时见底,哪里才是底部?这是所有市场人士关心的问题。虽然底部是走出来的不是预测出来的,但以史为镜,我们或许可以找到一些启发。


一、历史上的5次见底,指数平均下跌60%,估值平均回落72%

1990年以来上证综指经历了5次大幅下跌见底:

第一次:1994年7月28日,指数跌至339点,比顶部下跌77%,估值回落93%;

第二次:2005年6月6日,指数跌至998点,比顶部下跌56%,估值回落74%;

第三次:2008 年10月28日,指数跌至1665点,比顶部下跌73%,估值回落75%;

第四次:2013年6月25日,指数跌至1850点,比顶部下跌47%,估值回落72%;

第五次:2016年1月27日,指数跌至2638点,比顶部下跌49%,估值回落44%。

历次见底中,指数下跌平均值为60%,估值回落平均值为72%。今年以来,市场从2018年 1月26日的高点3587一路震荡下跌,并在5月30日触及一年内最低点3041,指数下跌了15% ,估值回落了20%


二、底部时,PE在0-40倍个股数量占60%以上

市场底部时低估值个股占比较高,PE0-40倍个股比重为:92%、60%、72%、54%和34%,估值大于60x的个股比重为:4%、14%、9%、20%和40%。2016年是个例外, 因为2015-2016 年业绩出现下滑,但是持续时间不到一年,市场未有时间充分调整估值,再加上年初是市场对经济和业绩分歧最大的时点,难以形成一致悲观或乐观的预期,所以见底时估值较高。

截至2018年5月30日,P/E高于60x的个股数量占比为26%,较2016年1月的2638点时下降了14%,但高于历史上其它市场底部。

三、底部时, A股换手率低于同期水平

底部前18个月IPO融资额/流通市值较高。市场底部时期,换手率也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9.42%、1.23%、1.03%、1.01%和1.22%,但换手率见底有时早于市场。 如2008年10月,以及在牛市后期,换手率就已经达到最高点并逐步下行,这说明换手率对市场走势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最近一年,换手率平均值为1.07%,最近一个月的换手率平均值为0.90%,从2015年6月的高点回落后一直在低位震荡。

上周市场单周累计成交额17894.39亿元(前值 20250.25亿元),规模大幅下降,环比-11.63%,全市场自由流通换手率1.28%(前值1.48%),下降了0.2个百分点,创年内新低 。

从IPO融资额来看,历次市场底部前18个月IPO融资额/流通市值较高,分别为:108%、5%、16%、1.3%和1.2% ,存在资金分流效应。此外,市场底部时,常伴随IPO融资额骤减,5次底部中有4次IPO暂停。

自2017年以来,监管层持续推进IPO的常态化,审核周期也大幅缩短,二级市场股票供给稳步提升,对存量股票形成了资金分流,尤其是2018年5、6月,药明康德、工业富联、宁德时代等较大市值公司陆续上市,以及中国人保也即将登陆A股,在震荡和下跌的市场中,大市值股票的上市对资金的虹吸效应将更加明显。

四、市场底部与经济以及基准利率的底部常重合,但市场能更快走出低点

1994年7月的市场底部,中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率高企,国家采取紧缩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场下跌至底部,而随着CPI的见顶回落,市场也逐渐走出了底部。市场见底时,经济增速也处于底部,但当市场走出底部时,GDP和CPI未必会走出低位。 历次底部时,基准利率大多处于低位,分别为:10.98%、2.25%、2.25%、3.00%和1.50% ,市场低迷时还伴随着基准利率的降低,帮助市场走出底部。

综上,历史上5次市场见底的特征为:(1)指数平均下跌60%、(2)估值平均回落72% 、(3)高估值个股比重低、(4)IPO 融资减少甚至暂停、(5)宏观经济见底、 (6)基准利率位于低位甚至有降息。 目前市场的几个特征都不符合,那么对比2011年熊市,A股见底又有哪些参考指标呢?


五、对比2011年熊市 大盘何时见底?

1、2018和2011年两大相似点

2011年和2018年均是企业盈利好,但却一直跌估值。 拆分年初至今股市的下跌,大部分下跌来自估值的调整,从ROE(TTM) 来看,今年的盈利还在缓慢抬升,虽然增速相比去年已经下降,但绝对水平依然是上升的。

如果假设今年全A非金融业绩增速能维持10%以上的话,当前2018年预测估值已经达到 2016年2638点的水平。 这一情况上一次出现正是2011年。从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三季度,全A非金融 ROE(TTM)维持10%以上的高位一年多,但股市在不断加息的冲击下,从 2011年4月份开始下跌后,再也没有像样的反弹。这种分化最典型就是周期行业,建材、有色、化工、采掘等周期行业2011年ROE(TTM)依然在大幅上行,但股价已经往2008年看齐了。

2011年和2018年消费都很强,内部差异也都很大 。在消费内部,今年低端白酒的涨幅远大于高端白酒。 在消费股内部,今年低端白酒的涨幅远大于高端白酒,2009-2012年白酒牛市也有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可以看上涨的前半段和后半段,在2009-2010年,白酒牛市的前半段,整个白酒大部分个股均有较大涨幅。但在后半段,2011-2012年,老白干、舍得、伊力特等 中低端酒表现更强。新时代证券认为,今年的低端白酒的上涨,可能和消费降级关系不大,而更多是因为消费板块内部轮动的结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